熙栈
繁体版

第26章:上门

    二天后巳时,薛诚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杨家堡,村子里的人挤在土墙头上又警惕又好奇看着他们。

    薛诚带着秦三、马老蛮走向村堡,其他人则牵着马站在离村堡不远处的一颗老槐树下,很快周围就围了不少人,个别胆大,开始和他们搭话。

    秦三走向守门的乡丁,其中一个像头儿的乡丁跨前一步拦住他,秦三向他拱手一礼:“兄弟,烦你通报一声,俺们大哥前来拜会杨族长。”说完送上拜帖。

    乡丁上下打量了眼前几个人一会,又看了看外面站着的那一溜人和马,拿过拜帖,转身进去了。

    杨老太爷从管家手里接过拜帖,认真看了一会,自言自语:“姓薛,什么庐陵府范家教习先生?”转头问一旁的儿子:“长盛,庐陵府是哪儿?”

    “爹,应该是江南西路吉州那边的。”“哦,南边的。”

    “嗯,爹,这帮人看来有些来头,那么多马,可不是一般人有的。他们是为严明远的事来的,您应该见一见的。”

    “嗯,好吧。你去把你五叔请来。”“是,爹。”

    然后吩咐守门人:“去把客人请进来吧。”“是,老太爷。”

    薛诚等人走进厅堂,对坐在上首的杨老太爷拱手一拜:“薛诚拜见杨族长。”

    杨老太爷也不起身,挥了挥手:“薛先生请坐,看茶。”

    薛诚也不客气,在右边椅子中第一个位子坐下,秦三、马老蛮随着他一起拱手后,站到薛诚身后。

    很快上来个婢女,端来两杯茶水,分别给薛诚、杨老太爷奉上茶水后,屈膝一礼,退到一旁。

    薛诚端起茶杯,不动声色看过去,杨老太爷大约六十上下,精神矍铄,胡子只是有点花白,面容严肃,正慢悠悠喝着茶,眼神时不时扫过他们。

    薛诚见他没有开口的意思,也不介意,直接了当自报家门:“杨族长,鄙人曾是严明远的校尉,不久前被庐陵府范家聘请为教习先生,此番前来,是受范家之托前来请严明远的。”

    杨老太爷放下杯子,看着薛城说道:“这位薛先生,明远从战场回来后就腿瘸了,不知他哪点值得范家千里迢迢来请他呢?”

    薛诚微微一笑:“杨族长此话差矣。您应该知道明远最擅长什么。”

    杨老太爷愣了一下,是哦,都快忘记了,严跛子是严猎户家六个儿子里箭术最好的那个,就是他三箭射死发狂的驴,救下差点被驴踩死的杨童生,才有了后来的招婿之事的。

    “薛先生,老夫当然知道,他可是我侄女的夫婿。他当年擅长箭术。但自他退伍返乡之后,因为腿脚不便,已是很久没有弯弓搭箭了。可能他已经没有能力为你的东主效力了。”

    “杨族长,您老不知,范家请俺们,不是请我们做护卫,而是作教习。俺们不需要像在战场上那样去打打杀杀。”

    杨老太爷暗暗吃惊,什么样的人家要请这么多人去做教习,除了这里几个,外面还有八、九个呢,忍不住问道:“薛先生,不知庐陵府范家是何等人家?”

    薛诚抬头挺胸,正色道:“庐陵府范家是当地士大夫家族,范老太爷是朝廷四品大员,官至知州,范大爷则在汴京任员外郎。”

    杨老太爷听到此话,心里吃惊不小,虽然他们杨家在陇州也颇有势力,但官宦之家他们杨家是不敢轻易得罪的,想到这,杨老太爷起身拱手作揖:“薛先生,失敬失敬,还请见谅刚才的失礼。”

    薛诚也站起身,正待说话,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走进厅堂,见到薛诚等人,打量了几下,走到杨老太爷跟前问了一句:“大哥,您找我?”

    “老五,你来的正好,见过这位薛先生。”

    “薛先生?他们不就是明远旧时同袍吗?”

    “这位就是明远的五叔啊,鄙人薛诚,曾是严明远的校尉,见过杨五叔。”“薛先生,有礼了。”随意拱了拱手,在左边第一个椅子上坐下。

    婢女很快给他送来一杯茶,他拿起茶就喝,然后奇怪问:“大哥、薛先生,你们站着干嘛?坐嘛,有啥事好商量。”

    杨老太爷瞪了一眼杨五爷,这个幼弟有时就这么不着调,都是从小惯的。

    “五弟,薛先生此番前来,是来请明远去庐陵府范家作教习的。”

    “大哥,你没听错吧,作教习?”杨五爷一脸鄙夷:“可笑。”

    “没啥可笑的,杨五爷,确实如此。俺今天来,是为明远伤人的事和他大小子抽兵丁的事来和杨族长、杨五叔商量的。”

    杨五爷斜瞥着薛诚:“薛先生,没啥好商量的,严明远暴起伤人,按族规那是要重重处罚的,至于他大小子抽兵丁的事,那是上头的差事。”

    “杨族长,请问,您也认为没啥好商量吗?”

    杨老太爷又瞪了一眼他五弟,他才是族长,他还没说话呢,他就在那吆五喝六的,不知轻重。

    “老五,先听听薛先生怎么个商量法。”

    “杨族长,不瞒你说,前两天晚上俺去见过明远媳妇了。她的意思,只要族里放过明远和她大儿子,一切好说。”“啥叫一切好说?”

    “老五,你等薛先生说完。”杨老太爷又出声制止杨五爷。

    “杨族长,俺接下来说的话,需要严明远一起来听。”

    杨老太爷顿了一下,继而点点头,转头对儿子说:“长盛,你去把明远带来这里。”“是,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