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醒梦
繁体版

《饮马西海》-20-兵至楼兰

    紧张筹备了数个月之后,开春之际,远征前的一切备战工作终于都准备妥当了。

    当李铭穿戴好全套盔甲,再骑上装配有全套马具并披戴护甲的高大战马之时,一种难言的豪情在自己心中由衷而发。

    三千越甲可吞吴,而今,在李铭眼前共有一万当今这个时代最为精锐的骑兵!吞天食地都有几分可能了吧?

    这一万精骑皆由百战老兵组成,战斗力极其强大,虽主体由汉民族组成,但也混杂着数千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的战士。

    在每一位骑兵的身后,都跟随着五匹用于背负辎重的马匹,像这样一人六马的顶级配置,算是当世最豪华的了。

    校场之上,一万名威风凛凛的战士,六万匹浩浩荡荡的战马,在经过武帝检阅之后,随即开始缓缓向西行进。

    “出发!出发!出发!”

    行进的过程中,这样的声音在军队之间此起彼伏传递着,同时随着这些声音的响起,骑兵的速度也在渐渐地加快了起来。

    李铭骑马置身于这千军万马之中,仰首向四方张望,只见目之所及皆是望不到尽头的奔腾战马,自马蹄下升腾而起的烟尘似仙雾一般弥漫在天地之间。

    与此同时,数万马匹竞相的嘶叫声与来自大地震耳欲聋的隆鸣声,让李铭身体中本已炙热的血液,直接沸腾了起来。

    “这才是真正的万马奔腾!也许只有这样真正的置身其中,才能体会到这种极致震撼又让人热血喷张的豪迈之感吧。”骑在马背上,李铭很是感叹地想着。

    “出发!出发!”

    随着马蹄翻飞的频率越来越快,战马之间的距离也拉得越来越大,渐渐的,所有的战马都极速地飞奔了起来。

    从后方看去,这就好似一大片漫无边际的钢铁洪流,如汹涌的洪水一般,以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最终全部没入进了西方的地平线之中。

    此次西行的路途极为遥远,为此我军做了最精心的准备,首先是食物,我们为每位战士准备了二百多斤的腌制肉干,二百多斤的压缩面食。

    在当今这个时代,一斤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二百多克,这样算来,这些食物也足够战士们吃上两三个月的了。

    撇开人吃的食物之外,我们还准备了数量不菲的马粮,但是由于马吃得实在太多,所以我们尽量选择有草的地方行军,这样一来战马就可以走到哪吃到哪,极大的减轻了物资的重量。

    当然,吃草的战马力气要弱一些,奔跑的速度也会降低下来,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我们准备了充足的豆类精粮,准备在战争之前给战马食用,这样就可以保证战马旺盛的战力。

    至于战士们喝的水,天机阁特意制作了很多简易的过滤装置,过滤完的水必须要煮沸后才能饮用,这样才能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有的战争中,非战争减员比战场中战死的还要多,其中主要受疫病,天气等方面的影响。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我们的军队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特种人才,有军医,兽医,工匠,翻译…,更有天生方向感极强,对天气变化极为敏感的特殊人才。

    另外,天机阁还研制出来了一些治病疗伤的奇药,尤其是对跌打损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品之外,还有很多出自于天机阁的机巧稀奇之物列装在军队之中,其中有天机眼,也就是后世的望远镜;天机灯,相传为诸葛武候制造孔明灯;天机火,是一种类似于炮竹的信号弹…。

    通过这些机巧之物,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战场的态势,进行信息的传递,这些在战争之中都是决定胜负至关重要的因素。

    有了这些最精心的准备后,所有战士都保持着最昂扬的斗志,驾驭着战马持续不断向西方迸发着。

    这些骑兵战士十人为一伍,由一什长统领,百人为一队,由一都尉统领,千人为一卫,由一校尉统领,而十名校尉则直接受命于骠骑大将军,也就是现在的征西元帅霍去病!

    除此之外,军中尚配有左右两位副将,分别是霍去病的亲信鹰击将军赵破奴,伏波将军路博德。

    另外还有左右两位参军,分别是张骞之子张棉,司马迁堂兄司马忌,最后当然还有李铭这位副统帅。

    在军中,所有人都有建议权,可以在军事会议上出谋划策,但最终的决定权却只在霍去病一人手中。

    军队在这样建制很严明的结构之下,很容易做到指挥军队就像指挥自己手臂一样,得心应手,令行禁止。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军昼行夜伏,十数天的时间里先后经过了河西走廊之中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武威,扬我汉军之神武威名!张掖,断匈奴右臂,张开我汉朝臂膀,有雄飞之势!酒泉,霍去病曾将御酒倒入此处泉水中,与众将士共饮!敦煌,为辉煌盛大之意!此城以西,便会进入广袤的西域之地。

    回想起穿越之前自己曾看过的那个关于河西走廊的纪录片,再结合当前看到的真切苍茫风景,李铭内心一时升起万千感慨。

    “多亏了霍去病,我们才占有了这条美如画卷一般的史实长廊,在数千年的岁月中,这条长廊上不知到底发生了多少传奇故事…。”

    在无数纷扬的思绪中,我军最后终于途径并离开了玉门关,真正地进入到了西域境内。

    “从这一刻起,大家要时刻处于警备之中!遇到任何敌对势力可先进行劝降,如若不从,直接格杀勿论!”这时,霍去病下达了最严厉的命令。

    自古以来,征服从来都是血腥残酷的,历史上从没真实存在过以德服人这种骗人的政治童话故事。

    物竞天择,强者生存,这是千万年以来自然界定下的规则!

    当然,对待异族人也不能肆意的杀戮,我们毕竟不是蛮族,在战争中将他们打服,再进行文化输入,才是最正确的征服方式。

    因此,当霍去病下达了格杀勿论的命令后,又提醒众将不能乱杀无辜,众将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是脸色都变得冷峻了很多。

    离开玉门关之后,又经过了三天两夜的时间,先头部队终于碰到了一股异族人的骑兵队伍,这股队伍与我军的哨兵稍接触了一下,便立刻快速逃开了。

    “可知对方的身份?”听完先头部队汇报的情况后,霍去病立刻追问道。

    “听他们的语言,观其相貌衣着,判断应该是楼兰人。”一个略通西域语言的哨兵快速回答。

    “楼兰?”

    听到这个颇为熟悉的词语后,李铭一时回想起了一些很悠久的记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这些后世著名的诗人,很多都想打一打这个楼兰,侧面也说明这个楼兰,人缘着实不太好。

    “在后世,楼兰好似是被掩埋在了风沙之中,早已消失不见了,如今有幸能见一见历史中最真实的楼兰,也算是一桩趣事。”

    就在李铭出神思考之时,霍去病继续向哨兵问道:“你可向他们传达了我们的来意?”

    “传达了!只是我们刚刚说完那些劝降的话,他们就被吓跑了。”哨兵的脸上露出几丝古怪。

    一支陌生的军队突然出现在人家的家门口,并命令对方立刻投降,不然的话就将其赶尽杀绝,这样霸道至极的行为,对方只是逃走,没有立刻暴走反击其实已经很不错。

    霍去病的神色没有丝毫变化,接着问道:“你们可侦查到这个楼兰国具体的位置?”

    “侦察到了,在此地西南方向百里开外的位置,那里应该是楼兰国的王城。”哨兵立刻回道。

    “张棉,你介绍一遍这个楼兰国具体的情况。”听完哨兵的回复,霍去病转头向身边的一个年轻人问道。

    这个张棉乃是博望侯张骞的长子,是张骞在出使西域途中与一匈奴女子所生之子,因此对西域诸国的情况颇为了解。

    “回统帅,楼兰国距玉门关以西千余里,总人口在一万至两万之间,士兵不过三千,位于此次西征的必经之路上。”

    “这个国家实力弱小,犹如一颗墙头草,对待我国的态度很是反复,有时极为谄媚,表示愿意归顺,有时又极其敷衍,时常刁难我国过往的商队。”

    “我父向皇上汇报此事时,皇上曾起过消灭楼兰国的念头,但因为距离太过遥远,便耽搁了下来…。”

    听完张棉详细的讲述,霍去病的脸色早已阴沉了下来,随后便听到他厉声说道:“弹丸之地,也敢肆意!你等随我去彻底灭了这个小国。”

    听到这里时,李铭内心不由得了巨震一下,因为霍去病这句话,极可能就决定了这个西域古国覆灭的命运,想起来还真觉得有几分可惜。

    “我们可以消灭楼兰国的王室,至于普通民众就不用赶绝杀绝了吧?”李铭向霍去病提出自己的建议。

    “李兄放心,只要普通民众不参与到战争之中,我们自然不会对其痛下杀手。”霍去病应完之后,立即便下达了作战的命令。

    李铭身体中的灵魂来自于未来,因此很有些不适应这么快的作战节奏,于是禁不住疑问了一句:“现在就去攻打?”

    “不然呢?等他们做好了准备?我们再去攻打?”

    霍去病笑着回问了一声,随之继续说道:“战争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若是威逼利诱劝降行不通的话,偷袭便是最好的选择。”

    听到霍去病这貌似很无赖的话语后,李铭无语地笑了笑,但心里却多出了许多敬佩之情。

    “征服就是侵略,而侵略战争从来都不是正义的,可笑迂腐的自己还想着可以遵守一些战争规则,殊不知这样很可能对我方为数不多的骑兵造成较大的损失。”

    “霍去病果然是天生的统帅,狠辣果决,不拘小节,尽管自己拥有着两世的记忆,也是远不能及的。”最后,李铭很感慨地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