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算命小摊开始忽拐武则天
繁体版

第392章 把所有的百姓转移

    而此时她的身后也已经是跪倒了一大片的人群,口中说道:

    “感谢三升道长的救命之恩。”

    一旁听完这话的李勣则是皱了皱眉头,来到袁守为的身边,大声的说道:

    “诸位乡亲,救孩子的是大唐国师袁守为,不是三升教。”

    袁守为虽然有些莫名其妙李勣为什么说这话,但也是把他身前的几个百姓给扶了起来,口中笑着解释道:

    “不光是我,说话的是咱们大唐的英国公,身后还有咱们大唐的太子殿下。”

    “大家伙在坚持几天,我们也正在想办法救大家。”

    一旁的众人闻听连当今的殿下都来了,都是吃惊不小,没想到他们的安危已经是惊动了当今殿下。

    对于平常见一个里正都觉得是大官的普通百姓来说,那殿下可就是通了天了,不由的都是感激涕零,又是呼啦啦跪倒一片,感谢太子殿下。

    李承乾见此也是赶紧踏着积水走了过来,安慰了大家几句,并告诉大家,朝廷大批的物资和救助人员很快就到了,大家再坚持一下,很快就会好起来了。

    大家看李承乾一表人才,说话谦和,没有一丝一毫的架势,都是感动的不清,纷纷表示会配合朝廷的支援。

    安抚好了百姓之后,众人再次往前走去,没走多远,就看见路边有一座被雨水冲塌的房子。

    一个三升教徒正在指挥着周边的百姓施救,李承乾见到这个情况之后,立刻吩咐身后的几个人过去帮忙。

    人多力量大,不大会的功夫,已经是把压在房屋里的十多人都给救了出来。

    看衣服应该就是临时安置的灾民,只是此时的他们都已经是没有了呼吸,变成了一具具冰凉的尸体。

    李承乾见此,也是抬头看向阴沉沉的天空,口中狠狠的咒骂了一句什么。

    李勣则是走到他的身边,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一切都会过去的,往前看。”

    李承乾抹了下湿润的眼角,狠狠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而是默默带着大家继续往刺史府而去。

    一路之上,又是看到几处坍塌的房屋,李承乾索性把所有的护卫都留下营救,只身和李勣、袁守为返回了刺史府。

    刚刚回到正堂,连湿透的衣服还没来的及换下,鲁直就匆匆走了进来禀告:

    他询问了几个有经验的船工,明天会有大雨,而且是长时间的强降雨。

    大家听完之后,心里都是狠狠的‘咯噔’了一下。

    眼前又浮现出超过警戒线的大堤、那个落入排水沟的孩子、房倒屋塌下冰冷的尸体。

    李承乾沉默了片刻之后,看向下首座的李勣开口道:

    “英国公,要不就放弃汴梁,把人都给转移了吧?”

    李勣则是久久没有回话,然后发出了一声叹息道:

    “那些船工常年在黄河上跑,观测的天象想来是没有问题的。”

    “但,谅来他们也不敢完全断定明天就会下大雨。”

    “牵一发而动全身。转移难,不转移更难。”

    说完又是一声叹息道:

    “如果李天师跟着就好了,或者能带一个懂天象的人也行。”

    “这样心里也更有把握一下。”

    听完这话的李承乾倒是眼前一亮,转而看向下首另一侧的袁守为说道:

    “袁守为,你是观星门人。”

    “我记得你给我说过,你们这一门的人就是以观测天象为主。”

    袁守为也是一阵沉默不语,在心里暗暗的思索。

    自己观测的天象从来都是以给人卜算为主,但是这种单纯的观天还真没试过。但现在是非常时期,不管成与不成总是要试上一试。

    想到这里,他便也点头应允了下来,拿出罗盘,开始演算天机。

    北斗七星现,

    星辉入罗盘。

    袁守为抬头望向空中的金色大字: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阴雨亮一亮,明日午时下一丈。】

    再往向空中的北斗七星,只见丝丝惨白的云气进入三台星,把整个三台星衬的是惨白一片,刺眼无比。

    袁守为心里又是‘咯噔’,这是预示百姓多有伤害。

    明日大雨是可以确定的了。

    等观测完了之后,他低头看着正在注视自己的二人,把观测的结果告诉了他们。

    听完这话的李勣再也没有迟疑,立刻把在门口候命的差役喊了过来,让朱刺史和一众官员都火速返回,有急事商议。

    因为昨天李勣的安排,现在所有的人都是忙的团团转,所以人一时间真的很难凑齐,足足过了一个时辰,才算是来了有一大半的人员。

    李勣看主要官员已经都到了,也就不在等候,立即沉声开口道:

    “刚才的大雨诸公肯定都是看到了,也都经历了。”

    “这汴梁城外的洪水变化和汴梁城内的情况我就不赘述了。”

    “只是这一切还只是开始,袁守为国师刚刚已经观测过天象,明日还会有连绵的大雨。诸公都商议一下应该如何做吧。”

    一语惊四座。

    在座的大多人都是汴梁本地的官员,也都经历了上次那一连十多天的大雨,本来以为剩下的就是引洪,赈灾了。

    虽然又刚刚经历了那一场暴雨,但还都是心存侥幸,以为那只是个意外。

    而现在听到李勣直接把事情挑明,顿时是乱成了一团,叫苦不迭。

    有的是咒骂老天,待汴梁为何如此不公。

    有的是可怜百姓;

    有的则是默然无语,暗自盘算先把自己的家眷、财产都给转移了再说。

    一时间都是没有了主意。

    李勣先是默不作声,任由大家议论,发泄情绪,等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之后,他看大家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之后,再次开口道:

    “天灾人祸,这是谁也避免不了的,既然是已经发生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如何应对。”

    “往好的方面想,我们最少还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去应急解决,总好过眼睁睁看着洪水漫来,束手无策的要好。”

    大家听完之后,也都是纷纷点头,觉得李勣说的有道理。

    朱一潭左右看了一圈,然后看向李勣,开口询问道:

    “英国公,那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应对?”

    李勣看了一圈正堂内的所有人,缓缓的开口道:

    “转移,把所有的百姓转移。”

    “先从最低洼处的高店开始,逐步往周边受灾较轻的县城转移。”

    “官员的家眷也可以随着次序转移。但所有的官员必须留下,随着我李勣最后一批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