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算命小摊开始忽拐武则天
繁体版

第372章 人中龙凤

    等丁玉把奏折念完之后,龙案之后的李世民看着下面鸦雀无声的百官们,开口说道:

    “大家都说说吧,看怎么办合适?”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首先出班奏道:

    “臣以为朱刺史奏折里有一事不明。”

    “那洛天一身为汴梁司户参军,为什么忽然掘堤?”

    “还需进一步查明原因。”

    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紧跟着出班奏道: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赈灾,避免百姓伤亡过大,避免民变发生。”

    同中书门李勣此时也出班奏道: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抗洪、赈灾、调查并举,同时派遣一位得力大臣,前往汴梁一地实地考察解决。”

    其他众人也都是各抒己见。

    等众人都发表完自己的建议之后,都把目光看向了龙案之后沉思的李世民。

    李世民见此也是开口说道:

    “赈灾,堵缺口同步进行。”

    “戴爱卿,民部根据汴梁府的百姓及其他人员名单,准备一应钱粮准备前往救助。”

    “段爱卿,工部准备物资并工部司、屯田司并相关工匠准备前往救助。”

    “李爱卿,吏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准备前往调查洛天一掘堤一事。”

    等全部安排完毕之后,李世民又对李承乾说道:

    “承乾,这次你出任黜陟使,由兵部尚书李勣任副黜陟使。”

    “你们二人率队前往去往汴梁府处理一应事宜。”

    李承乾、李勣闻听也是赶紧出班领旨。

    等诸事安排完毕,丁玉宣布散朝。

    灾情紧急,众人也是不敢怠慢。

    李承乾、李勣和几个相关的尚书并没有离开,而是去了中书省商讨起一些具体的事物来。

    等大家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商议完毕,已经是到了晚上。

    中书省的庖人给大家送来了一些吃食,里面就要李承乾喜欢吃的‘光明虾灸’。

    等李承乾看到那盘‘光明虾灸’的时候,忽然想到了袁守为说过的水泥,不由的脱口说道:

    “诸位明公,我倒是想起了一个堵大堤缺口很好的物品,省时省力,效果还好。”

    大家听完都是精神一震,纷纷催着李承乾开口。

    李承乾说道:

    “这个东西叫水泥,是袁守为袁国师发明的。”

    “他两个月前就在实验这个东西,现在想来应该已经是实验成功了。”

    “据他说这个水泥硬度堪比青石,而且制作比较方便,成本还低。”

    等他说完之后,大家却都是持怀疑态度,工部尚书段纶率先说道:

    “堵塞缺口最好的方式是先沉船,再加以青石,沙袋。”

    “这个水泥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且还是在实验阶段。”

    “而现在情况紧急,我觉得这个水泥暂时不用也罢。”

    其他人也是纷纷反对。

    这时,一旁的李勣开口道:

    “既然太子说出来了,说明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要不这样,明天我和太子先去国师那儿看一下。段公,你安排一个员外郎随行。”

    “左右也耽误不了太长的时间。”

    众人一听反正不耽误自己的时间,也都是点头同意了下来。

    就在朝堂议论如何处理汴梁蝗灾的同时。

    张亮府中,后院。

    张亮正在和那人商议。

    经过牢狱之灾的张亮再也没有了昔日的意气风发,两鬓之上已经是多了不少花白的头发。

    一向挺得笔直的脊梁,也佝偻了下来,整体给人一种忽然老了十岁的感觉。

    那人看着他的样子,开口鼓励道:“振作点,不要因为些许的身外小事,影响我们整体的布局。”

    张亮叹息了一声说道:

    “我知道了。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因为一点小事,差点坏了我们的大事。”

    那人成竹在胸的说道:

    “一切还都是在掌握之中的。”

    “现在黄河已经决堤了,你也开始着手准备吧,就按照我说的办。”

    “我这边就先走一步了。”

    说完之后,又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道:

    “我这一走,长安城真的就剩你一个人孤军奋战了。”

    “你切记按照我的安排去做就行,千万、千万不要节外生枝。”

    张亮闷闷的嗯了一声,然后咬牙切齿的说道:

    “都听你的。”

    “我早晚会把属于我的一切拿回来。”

    “我一定要让李世民、袁守为死无葬身之地。”

    那人轻笑了一声说道:

    “会的,一切都会实现的。”

    “那我明天就出发了,你万事小心。”

    张亮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最终也是只汇成了一句话:

    “你也保重。”

    第二天一大早。

    李承乾、李勣带着工部的员外郎郑怀和醴泉县的崔主簿,一行四人到了北冥山下。

    这个季节的天已经是亮的很早了,山间也有很多百姓正在忙碌。

    除了李承乾之外,其他三人都是第一次来。

    李勣看着灵气萦绕的北冥山,感慨的说道:

    “看着灵气,就知道袁守为国师必然是一位得道的高人。”

    “而且我门下李思升、李明志、薛仁贵都和他打过交道,对他的人品、道术、武境都是多有推崇。”

    而员外郎郑怀则是有些不以为意,他束了一下有些油迹斑斑的袖口说道:

    “一人一生忠其一件事,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听说袁守为国师道术、武境都是出类拔萃,只怕是万万没有精力在搞些工程建筑之类的事了。”

    一旁的崔宁听完也是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李承乾最近这段时间公务繁忙,也不知道袁守为的水泥究竟研究的什么样了。

    这会听他们二人怀疑袁守为,倒也不好说什么,只是闷头往山上赶去。

    等到了山顶之上,只看袁守为刚刚坐完早课。

    几人见面之后,李承乾从李勣开始介绍,等袁守为听到是李勣之后,心中也是吃惊不小,这可是大唐的国之基石。

    也是稽首施礼道:

    “袁守为见过英国公。早就听李思升、李明志、薛仁贵多次提起你,今日终于是有缘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李勣也是笑着拱手道:

    “国师客气了,我也是久闻你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

    同时心中暗暗评价:

    袁守为谈吐、气质确都属于上乘。

    只是终究是太年轻了一些,或许正如郑怀所说,他应该是没有精力去搞那些工程建筑之类的,只怕这趟真的就是白跑了。

    等介绍到崔宁时,袁守为不由的笑道:

    “这不是当日在醴泉大堤上见过的崔主簿吗?”

    崔主簿也是一拱手,朗声道:

    “崔宁见过国师。”

    “陛下见我守护醴泉大堤小有成效,因此就调到工部再历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