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算命小摊开始忽拐武则天
繁体版

第350章 关键时候可以保命

    李应阴沉着脸说道:

    “夫人,你想想。那武士護当年跟着高祖征战沙场,有多少人死在他的手下。”

    “像这种事,人死了仇肯定还在。”

    “再加上武家现在是孤儿寡母,没有男人当家,想找他们报仇的肯定不是一家。”

    听完这话的李氏不由得眼前一亮,觉得这个想法好,可是转眼间又想起了什么,犹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道:

    “武家是没有男人,但是有个袁守为啊。这个死道士和武瞾纠缠不清的。”

    “我就觉得这两次只所以失败,搞不好就是他在背后捣鬼。”

    听完这话的李应也是陷入了沉默,再次开口规劝道:

    “夫人,要是实在找不到人的话,这事就算了吧。”

    “真的容易把咱们都给牵涉进去。”

    李氏有些犹豫不定,等李应下去,在房间反复琢磨。

    无意中在镜子里面看到自己脖颈处的鞭痕,又想起张慎几和武元庆对自己的百般逢迎,想起武瞾的春风得意。

    一股子嫉妒的邪火再次冲上了脑门,咬牙切齿的说道:

    “不行,无论如何不能便宜了这个贱人,我一定要报复她,要狠狠的报复她,最好是他们一家人都死了最好。”

    想到这里,她便坐在那里冥思苦想起来,时间一长,还真的让她给想起了一件往事来。

    她记得有次张亮喝多酒的时候给她提起过武德四年窦建德的事。

    武德四年,李世民大败窦建德之后,窦建德本来是有机会逃走的,结果逃跑到牛口渚,被武士護设伏捕获活捉。

    同年七月,窦建德在长安被斩首。

    而他有个儿子窦子义在外领命,靠着武艺高强躲过了追杀,逃到了太康县常营镇。

    后来因为给窦建德建墓,被人揭发,被迫逃亡到了黄河上自立为王,改为随了母亲的姓氏曹。

    目前在汴梁附近做船运生意,还和张家的人有些生意上的来往。

    想到这个事之后,李氏不由的兴奋了起来。

    这是多好的人选,和武家有仇、武艺高强,不惧怕袁守为。

    想到这里之后,她立刻再次把李应找了回来,喜不自胜的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

    李应听完之后,却并没有兴奋,而是想着说道:

    “我倒是听在汴梁的掌柜张意说到过和一个曹家商行有合作,他们生意做的挺大的,想来就是夫人说的这个。”

    李氏听完之后,连声催促道:

    “对对对,就是这家。”

    “李应你现在就去一趟,给他们联系一下,让他们进京,杀了武瞾一家。”

    “他们想要多少钱,开口就好。”

    听完这话的李应则是一声苦笑道:

    “夫人,这事没有那么容易。”

    “先不说他们愿不愿意来报仇。就说这事的性质,这可是和叛贼勾结谋害公主,要是被发现的话,可就真的是掉头的大罪。”

    “到时候连主人都保不了咱们。”

    李氏听完这话之后,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她想了一下之后又心存侥幸的说道:

    “那只要不被发现就行了呗。”

    “让他们杀完人赶紧走不就得了。”

    李应从鼻子冷哼了一声,便只是沉默,不再言语。

    李氏也觉得自己这话有些一厢情愿了,李应说的有道理,这事哪怕就是有万分之一的危险,一旦暴露,自己就真的完蛋了。想到这里之后,她又是悲上心头,坐在那里痛哭了起来。

    看着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李氏,李应也是心头不忍。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双亡,被家中族人占了家产,流落街头饥寒交迫,就快要死了的时候,忽然听见一个小女孩说话:

    “耶耶,你看这小孩好可怜,咱们救救他吗?”

    此时的他已经饿的头都抬起来了,眼看着一个胡饼递到了他的眼前,顾不得其他,接过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吃的太快了,他差点没有噎死,就在这时,那个小女孩的声音再次响起:

    “来,喝点水。”

    “你慢点吃,没人给你抢,这还有呢。”

    他接过水囊,大口的喝了起来,此时也终于有力气抬头了,只看一个七八岁、漂亮的和观音菩萨一样的小娘子正满脸关切的看着他。

    这小娘子就是李氏,不但给了他活路,收他为贴身奴仆。

    后来等他大了之后,更是帮他坑害了家中的族人,给他报了仇。

    这也让他死心塌地的誓死跟随李氏。

    想完这些往事,再看着眼前抽噎不止的李氏,他的眼前忽然又浮现出那个和观音菩萨一样的小女孩。

    便自顾自的开口道:

    “是回报的时候了。”

    接着便咬了咬牙,对李氏开口道:

    “夫人,你给我除附,咱们不在是主仆关系;这事全权交给我来办吧。”

    “不出意外最好,出了意外的也就是我一人所为,和你没有任何关系。”

    听完这话的李氏顿时止住了悲声,满脸诧异的看着李应,连连摇头道:

    “不行,不行。你是我这世上不多的亲人了。”

    “你不能有事,你要是有事,我这心里会愧疚一辈子的。”

    可是李应已经是打定了主意,他没有回李氏的话,转身出了屋子,不大会的功夫,拿来他的买奴卷。

    原来李氏虽然对其他人刻薄,但待他不薄。早已经把李应的买奴卷给了他,说他要是愿意的话,随时可以脱离贱籍。

    李应把其中一张递给李氏,平静的说道:

    “夫人,你把这个收好。关键时候可以保命。”

    “我去准备准备,这两天就出发。你在家等我消息就好。”

    说完不等李氏同意,便已经是迈步出了房门。

    只余下李氏一个人,呆呆的坐在那里,眼泪不断的往下掉,也打湿了她手中的买奴卷。

    一天后,准备妥当的李应便一个人静悄悄的上路了。

    十天后,他已经是到了汴梁城外的黄河漕运码头。

    只看围绕着这码头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集镇,吃穿用度各种店面一应俱全,而且看上去档次还不低。

    码头之上更是人流攒动,熙熙攘攘,不断的有人在码头和船只之间上上下下。

    水面之上,一眼望过去就是无穷无尽的各种船只,大小不一。

    船只的顶端桅杆上,挂着各家的商号名称。

    他仔细的查看,不大时的功夫就在十余条大船上找到了挂着张家、曹家的船只,确认无误之后。

    他迈步到了一只,停泊在码头的张家船只面前,对着一个正在忙碌的下人招呼道:

    “这位郎君,请问张意张公在哪条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