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崛起
繁体版

第34章先锋农机行动

    大家商讨完,准备走的时候,王旭觉得还是不太保险,把心一横,决定拿点压箱底出来。

    “叔儿,我还有点别的想法,明天你把二伯叫上咱们试试。”王旭拉着李书通的胳膊说道。

    李书通听完,脸色一喜,还有更好的办法?赶紧回头盯着王旭说道“狗蛋,还有啥好法,快给叔儿说说。”

    王旭无奈道“我也不确定行不行,晚上我再好好想想,明天叫上二伯试试。”

    闻言李书通有些失望,有些不死心的问道“真不确定?”

    “恩,别着急叔儿,明天咱们试了就知道了。”王旭安慰道。

    ……

    第二天在王旭的指导下,李书透带着人开始了木工活,王旭觉得木质的转轴可能不结实,就去了一趟王快,找刘铁匠按着他的想法给打一套铁的。

    经过五天的忙碌,一个十分粗糙的打麦出现了,王旭考虑到这个时代没有电机,和柴油机的作为动力。

    就把后世千禧年代的打麦机稍微改动了一下,给打麦机加了一个船舵,通过人力转动来做动力,对此王旭也有点信心不足。

    找来去年剩下的比较干燥的麦秸试了一下感觉还能凑合用,才对李书通和李书透说道“大伯,叔儿,有了他咱们以后打麦就能省不少人力了,你们感觉这机器咋样?”

    李书通没有说话,李书透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才说道“应该能省不少人力,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用的上?狗蛋,你有这好办法咋不早说啊?”

    ……

    差不点没被噎死,王旭回想起来,感觉脑袋瓜还生疼呢,没好气的说“大伯,以前我提过,你把我打了一顿。我想出弄这个不是为了咱们自己用,是想着卖钱呢!”

    “还能卖钱?”李书透一下兴奋了起来,至于他打王旭的事,被他自动过滤了。

    “对,快说说。”李书通也来了精神。

    王旭清了清嗓子,本想卖一下官司,被两双铜铃大的眼镜盯的有些发毛,只好合盘拖出他的计划。

    “大伯,叔儿,这是第一个,等咱们收麦的时候就可以试试行不行了,还有三个咱们先做出来试试,要是能行的话,我在做一下规划。”

    “还有?”李书通和李叔透两人对视一眼,很是惊喜,一下就被打了鸡血,两人抓着王旭的胳膊死活都不愿意撒手了,非要王旭给说清楚!

    王旭被逼的实在没办法,只好比划起来,阿巴~阿巴~阿巴~阿巴……

    把李书通两人都说懵逼了,实在是听不懂原理,只好由李书透带人按着王旭的意思开始做了起来。

    ……

    为了能够早点把王旭说的东西做出来,李书通把族长特权都借给了王旭,王旭可是在村里威风了起来,要啥给啥,让往西绝对不往东,让撵鸡绝对不追狗,把全村人指挥的团团转!

    ……

    在全族的支持下,用了两天时间,王旭做出了打谷机。

    又经历数次失败的实验,报废了一颗大树,用了十三天时间,终于造出了王旭说的另一个东西,简易版千禧年代小麦播种机!

    其时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王旭只是按着后世的记忆对老式的耧进行了改进,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两个车轮和一个传动分粒装置,使得耧更加高效和省力了。

    看着在王旭指导下,完成的这个东西,李书透摸了摸脑袋,对王旭说道“狗蛋啊,这耧咱们用了八辈子了,从来没想到还能加上轱辘,你这脑子是咋长的?”

    王旭得意的说“大伯,我就问你好使不好使?”

    “好使,好使……哈哈……”说着说着李书透就笑了起来。

    “大伯,这东西还能是一个轮的,也可是四个五个,甚至是十个轮要用三四匹马拉的那种,你说得省多少人力吧?”王旭对李书透又开始了循循善诱。

    “要不再做几个试试?”李书透一下来了精神。

    ……

    话不多说就是干,但是有句古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加快制作速度,王旭想了两天,指导着李书透用了三天时间,做了一个简易版的车床大锯。

    有了大锯的加持和第一个样本的经验,剩下的做起来也得心应手了,很快一个轮的,四个轮的,八个轮的都造了出来。

    经过实验,性能都能过关,看着在王旭指导下,经过二十五天造出来的机器,李书通很是纳闷,这玩意最多也就挣个辛苦费,挣不了大钱啊!

    思来想去李书通还是想不明白,他决定不想了,把王旭拉道一边问道“这玩意咋挣钱啊?”

    王旭说“叔儿,这玩意好不好使?省人力不省?”

    李书通道“好使,省不少人力呢。”

    王旭又说“你看咱们人手不足的问题,是不是能缓解一下,你愿不愿意用?”

    李书通理所当然的说“愿意,愿意。”

    “那我可说我的想法了啊”王旭摸着脑袋说。

    “快说,快说,这些时日可把你叔儿憋坏了,快告诉叔儿。”李书通抓住王旭的胳膊焦急说道。

    “叔儿,等麦收的时候实验好打麦机的性能之后,你再开干吧。”

    “行,你别卖官司了,赶紧说!”

    “那我可说了啊!”说完王旭清了一下嗓子开始合盘拖出他的计划:

    招募铁匠和木匠,以签署保密协议,参与股东分红,流水线分工合作的方式保密技术。

    通过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式提升产量节约成本。

    以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解放更多劳动力的理念做饥饿营销。

    机械生产出来之后,需要招募宣传队到广大平原地区向大地主,中小地主展示技术成果。

    第一计划,做一锤子买卖,和第一次做铁炉生意一样不要着急售卖,一次性压上五万两的货。

    先打出噱头,吸引那些士绅过来当冤大头,好一次性把机械和技术一起售卖,如果没有人过来当冤大头,就随时准备再做一次零售大倾销。

    做完第一次倾销之后,再实行后续的第二计划,抓紧时间继续生产,以近现代化工厂的模式,通过规模化的流水线做出来的低成本产品,继续开阔市场。

    如果一年内有出现小规模的市场竞争者,就用价格战打击盗版,继续销售,直至全国市场饱和为止。

    如果一年内有出现超大规模的市场竞争者,就及时收手,退出市场。

    工厂名字叫先锋农机厂,农机以先锋开头,例:先锋1号脱谷机,先锋1号打麦机,先锋1号播种机,先锋2号播种机……

    此计划以三到五年为期,代号先锋行动!

    行动方案也做了很多系列分化,把工厂生产经营需要的要素都做了罗列。

    生产类:工具完善手册、大型锯床组建和改善方案、安全生产手册、模块分工原则、流水线的组建方式、标准化、产品质量检验……

    营销类:饥饿营销方案、宣传人员培训方案、宣传手册、钓鱼计划、售后服务、市场调查方案、商路规划与扩展……

    经营类:分红比例方案、员工奖惩机制、保密方案、员工管理方案、财务管理、下游生产资料采购方案、不可变因素应急预案……

    一阵巴拉巴拉,王旭终于把这个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很复杂,类似后世农机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书给列了出来。

    说的嘴巴都快起泡了,喘了一口气王旭又接着说“咳咳~咳咳~叔儿,这是我这几天准备出来的计划书,你先看看,有不合适的咱们再商量。叔儿,叔儿……”

    李书通听的通眼睛都直了,被王旭喊了半天,才回过神来!咽了咽吐沫,李书通才开口说“老天爷啊!狗蛋,你脑袋咋长的?尽然能想出这么多玩意!这做买卖还能这么做!……”

    李书通牢骚了一会,直接转起了圈,过了差不多一盏茶的功夫,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开口道“不行,我得送你去读书,就你这脑袋不考个状元回来,我打断你腿!”

    王旭一听坏了,又提这茬子,赶紧说了句“打死我也不去,我还有事,我先出去一下啊叔儿。”撂下话,把手稿往李书通手里一扔,直接就跑路了。

    ……

    “吃住都在我家里,哪里还有什么事?”

    等王旭都跑远了李书通才反应过来,气急败坏的骂了起来“你给我站住,小兔崽子……”

    看王旭没影了李书通也没啥好办法,叫上李书透,李传宗,李传兵,李传家到自己家里商量!

    把王旭的手稿给张惠梅,让她念给大家听,张惠梅足足年了多半个时辰才念完。

    李书通扫了大家一眼,开口说道“大伙说说感觉咋样,二哥你当时离着不远应该听到一些,你岁数也大,经验老道,你先说。”

    想了一会,李书透才开口说“听狗蛋的意思是让咱们想法把这新耧技术卖个高价,不行就零卖,他把有可能坏事的都给指出来了,别的我听着也迷糊。”

    听李书透说完,李书通又转头看着李传兵、李传宗,李传家三人问“你仨呢?怎么说。”

    “呃~六叔儿,我都听你的,我实在是听不明白。”李传宗很直白的说道。

    “我感觉和二叔儿差不多,别的我也不明白。”李传兵挠了挠头说。

    “我听不懂”

    ……

    这一下五个大老爷们都傻眼了,搞不明白啊!

    张惠梅见几个大老爷们在那大眼瞪小眼,也不是回事,就说道“当家的,我觉得狗蛋这法就是一只下蛋的鸡,不管干啥,稍微改改就行,多的我也看不明白,要不把我爹和我哥他们叫过来商量商量?”

    李书通一想对啊,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自己家里老人是死完了,想不出法来,不是还有一个见多识广的老丈人嘛,有了主意,才开口说“一会我就去请,先这么着,我明天回来。”

    一路快马加鞭,第二天下午李书通就把老丈人请到了草场口,拿出王旭的方案给他研究,张老财主琢磨了一天,也没琢磨明白,这哪行,不能丢人啊,要不这老丈人的脸面往哪里放?

    有人提出问题,解决不了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不就行了!

    张老财主摸着胡须,老神在在的对李书通说“贤婿啊,解铃还须系铃人呐!”

    李书通一听,忙回道“岳父大人的意思是让狗蛋来解决?”

    张老财主默不作声的点了点头,于是乎几个大老爷们按着王旭问了三天,又吵了五天,才决定下来,夏收之后开始大干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