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崛起
繁体版

第十三章过年

    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五了,村里人也不闲着,一口气杀了八十多头猪,二十只羊,这回好了,一家一头猪,羊肉也有了。

    为了过年能吃上鱼,还去河里打了不少鱼,山上打猎的收货也不少,野鸡,兔子,黄鼠狼,抓了一大堆,还有十几只狐狸。

    再有五天就过年了,这回可算没啥事了,家家户户的灶台都忙了起来。辛苦一年了,是时候享受劳动的果实了。

    又做了三十斤豆腐,在王旭的提意下,除了先吃的,冻上的,剩下的张惠梅都炸了,放到一个小缸里撒上盐巴,用炸豆腐的油一泡,一两年变质不了。

    二十六烧猪肉,把肉都洗干净,放到大锅里煮软,用钩子勾出来放到糖锅里上色,再勾出来放到猪板油熬出来的油锅里炸干水份,裹上盐巴,往肉缸里一放,最后等油冷却了再把油倒进肉缸里,放几年都没问题!

    整个村子都飘荡着肉的香味,过年的氛围越来越重了。二十七煮羊肉,煮猪排骨,卤猪头,煮鸡鸭鹅,肉捞出来放着,肉汤加萝卜片接着煮。

    王旭前世家里过年也这样,感情农民的生活是这么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的啊!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啊!

    二十八,李书通带着两个族老开始写对联,那字写的跟他人一样,不能说难看,就一个感觉粗壮,张惠梅看不下去,自己也下手写了,那字叫一个清秀好看,村里人都嚷嚷着要。

    二十九贴对联,打扫房间,三十这天啥事也没有了,包包饺子,剩下就是祭祖,吃喝玩乐,等着晚上守夜,忙忙碌碌的一年就要过去了,大伙期盼着明年也风调雨顺。

    三十晚上这天,子时一到,村里的鞭炮声响了起来,足足一刻钟都没有停歇,拿着手里放鞭炮的香,听着村子里的鞭炮声,王旭穿着张惠梅给做的新衣服不由感慨到,爆竹声中除旧岁,又是美好的一年,希望这样的美景永远持续,老百姓能永远这么平静生活。

    来到大明或许是老天爷安排自己来拯救他们的吧,让他们不至于在饥寒交迫中沉沦三百年,王旭心里想着。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霎时间一股万丈豪情涌入心头……

    哎~~,一声叹息,王旭前世今生加起来三十多年,跟这词的作者比,那是提鞋都不配啊!

    那可是一代人杰,几千年都不出一个,人家带着中华民族又站起来了。拿什么比?

    来之前买了套宝典,什么民兵训练手册、赤脚医生手册、军地两用人才手册还没有来得及看呢。

    一想到自己吃饱了撑的去划船,王旭重重的抽了自己两个耳光,扭头回屋睡觉了。

    大年初一不走亲,昨天大家都熬年到很晚,起的不算早,巳时(九点左右)才起来,初一吃饺子,桌子上肉菜摆了一桌。

    一年没白忙活,都是辛勤劳作的结果,每一口吃的都浸透了汗水,吃起来格外的香,吃了满满一大碗饺子,肚子都溜圆了!

    新年无疑是小朋友们的乐园,吃的好,还不用干活,可不就剩下玩了吗?百十个孩子上午在河边滑冰,下午打雪仗,端是快乐。

    一连玩了三天,李书通带着张惠梅出去走亲了,每天早出晚归的,得走好几天,等走完亲,还得回门去,十五之前是别想闲下来。

    不知不觉中王旭已经融入了这个时代,安心的在这个还算平静的天启朝默默成长,等有朝一日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羽翼丰满,终究还是会加入那场朝代更替的洪流当中去。

    正月十三这天,村子里的石碾一天都没有闲下来,李书通和张惠梅也回门回来了,十五要吃油糕,大家都把家里珍藏的黄米和江米拿出来磨面,蒸油糕。

    软糯的油糕包上糖那是格外的好吃。王旭前世最讨厌吃油糕了,不知道为啥,现在也喜欢吃了。

    大鱼大肉一连吃了半个月,王旭整个人都胖了一圈,新衣服都有些小了!可见这几天吃的是有多好!

    十六这天王快过庙会,附近村子的人都过去看唱戏,这是人们为数不多的精神娱乐了。

    骑在李书通的脖子上,看着只有两间卧室那么大的龙王庙。

    王旭还是第一次来王快,这时的王快还没有像后世大半淹没水下。

    面前这个听说用荆子(黄荆)树做大梁的庙还在镇子里享受香火,也不知道那棵荆子(黄荆)树长了多少年了?平时胳膊粗的都不多见,这根却比人大腿还要粗!!!那个传说不假啊!

    心里想着有的没得,转头王旭看着村东那一株古柏。

    人称“九龙枝”,树干粗壮的六七个人都难以合围,万历皇帝还曾在古柏上剜树皮大书“敕封树王”四个大字。

    那九枝大树树冠宛如伞盖,后世这棵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的大树最终也没逃过人们的毒手,砍倒之后那九枝大树枝最小的一个枝直径都比成年男人高!

    哎~,可惜了!

    柏树处原来是云溪寺,树大了以后才换地方。

    柏西侧有一汪清泉,据说天再旱也不干,冬天再冷也不结冰,等有机会再过去看看。

    树下有座小凉亭,红柱灰瓦,小巧玲珑,亭后依神仙山,面对大沙河。后世那个号称千古一帝,不,应该是万古一帝的康麻子康熙帝,去五台山进香时,把树王改为九龙枝,这名字也就这么传下来了。

    康熙还在凉亭题诗“王到王快王快乐”,来为难那些只会喊皇上圣明的狗奴才,等到了龙泉关时才对出来一句“龙至龙泉龙泉清”。

    这座古镇是京津冀鲁到五台山的必经之路,商业沟通曲阳、行唐、唐县、定州的货物集结地。

    到解放初期,工业、商业和农业都超过县城,号称阜平第一镇,是阜平的经济和贸易中心。

    与后世大不相同的景色冲击着王旭,看着想着一时间都有些出神了,连李书通从人群里挤出来把他放到地下都不知道。

    直到李书通拽了一个踉跄才回过神来!戏也不看了,拉着王旭从东街开始往西街走,路上人太多李书通怕王旭走丢了,就一直拉着。

    王旭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街道两旁的房屋,一个个的都低矮破旧,从里边走出来的人基本上都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这才是真实的大明末期该有的样子。

    李书通他们村完全不正常,强大的武力才是保证他们能过得比别人好的根本。

    想到这里王旭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武功,将来才能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东西。

    西街就不一样了,全部是青砖瓦房,街道两旁各种各样的店铺都有,李书通走进一家名叫刘记茶铺的茶叶店,问伙计“刘掌柜呢?我要的货准备好了吗?”

    伙计放下手里的活计抬头一看说:“原来是李大哥啊,刘掌柜在后边谈生意呢,得等一会儿,你要的货都准备好了,随时过来随时取。”

    “那行,刘掌柜今年还跟我们一起走吗?”李书通道。

    “掌柜的说了,今年还是一起,哪年不一起啊?等到了草原咱们再分开”伙计回答道。

    “那这样,等走的时候知会我们一声,没别的事我就先回去了。”李书通说完转身就走。

    “大哥不坐一会?”伙计急忙问到。

    “不了,先走了”李书通摆摆手说。

    “慢走啊哥”后边的传来伙计的招呼声,李书通也不回头,带着王旭继续往西走。

    半路上李书透也带着人从一家叫姚记布庄的布庄走出来,会合李书通之后说:“都谈妥了,走的时候一起走。”

    “那行,咱们都回去准备准备,好到时候随时走,吴记盐铺谈妥了吗?”李书通问。

    李书透忙回答道“老四过去谈了,估计也没问题,咱们都合作多少年了。”

    果然半路上就遇见李书达了,李书达点点头表示谈好了,一众人走到戴记银楼接上张惠梅等一群妇女沿着大街往西走。

    今天人太多,回头不好走,只能顺着大街走到村外,再去岸边划船回去。王旭默默的计算了一下距离,三里地左右,和后世记载的差不多。一路上妇女们叽叽哇哇个没完,天快黑了才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