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崛起
繁体版

第三章世上还是好人多

    听到传来小孩哭泣的声音,住在村口的李传宗听到心烦,骂骂咧咧的走出来要看看谁家没屁眼的小逼崽子在那里号丧,打扰自己清梦。

    走到跟前一看是外乡人不认识,就问道:“小子儿你号丧啥呢,打扰你爷爷清梦?”

    “我爹死了”王旭抽噎道。

    “死了?”愣了一下,李传宗才反应过来,大叫起来:“哎呀不好了,死人了、死人了,六叔儿啊死人了,六叔儿、六叔儿。。。。”一边跑一边喊,李传宗一溜烟就跑回了村子。

    村中间靠后位置一处院子是族长李书通的家,这李书通今年才二十一,去年他爹去口上(张家口)贩牲口死了以后,他就是族长了。

    别看叫书通,虽然识字,武艺没得说,做文章那是狗屁不通。家族传到他这一辈正好排到“书”字辈,他爹本想让他考取功名才给取了“书通”这么个名字。

    正在睡觉的李书通听到叫喊声悠悠转醒,跳下炕头,就去了院子里。从院子里走出来,骂道:“狗剩儿,你也老大不小了,天天咋咋呼呼的像样嘛?谁死了?”

    “叔儿,有人死村儿口了”李传宗气喘吁吁道,“快带我去看看”,说完李书通拽着李传宗一路小跑就要过去看。等到了村口就见一面黄肌瘦的小孩在一个大人面前哭泣,随问道“小子儿,这是你什么人?你们从哪来?”。

    “我爹儿,从北水峪儿来”,“就你俩儿?”“嗯”“要去哪儿?”“知不道”(不知道),“额,今年几岁了,家里还有什么人儿不?”,“8岁儿、没了,都死了”,“哎!也是个苦命的娃啊”,“你看要不叔儿叔儿叫村里人把你爹葬了吧”,“好”。就这样李书通和王旭一大一小快速的交流着。

    李书通看了一眼在自己跟前一动不动的狗剩(李传宗),气的一脚把他踹出去两米多远骂道:“你个傻缺还不快回去喊人儿,过来搭把手儿”,李传宗捂着屁股啃啃吃吃半天也不敢喊疼,一瘸一拐的往回走。“还不快点儿,找打是不?”

    要说李传宗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好手,一般人可不敢这么又打又骂的使唤他,也就他这个六叔儿敢!也就差五岁,人家辈分在那呢,关键五个自己也打不过人家一个!那可是县里边数的着的高手!

    没一会李传宗就叫来了村民,“六叔儿人都叫来了”,“六儿啊,怎么着?”“族长,咱们都听你安排”,“是啊,是啊”“大家伙儿都听你里(的)”,一众村民叽叽喳喳的说着。

    “都别说话了,这孩子说他是北水峪儿里,离咱们不算太远,家里人都死光了,看他爹这样估计也是逃税出来里,死咱们村儿口了,这穷家富路的这么小个孩子也没人照应,咱们大伙给他埋了吧。二哥你是木匠给哈(他)打口棺材吧,现成的木头也不花钱儿,辛苦一下,也怪可怜里。”李书通吩咐道

    “占儿(行)”,李书透回答道。

    “剩下里(的)过来搭把手先把人抬打麦场去吧”李书通接着说。说完不待王旭说感谢的话,一把把王旭抱起,大步流星的往村里走去。“孩儿子,我先给你处理伤口,一会领上你给你爹磕几个头。”

    “嗯”王旭弱弱的应和道。

    没一会就到了李书通家里,他先是给王旭把脸洗干净,上了药,用布包好了伤口。要说他这药也是神奇,上完药,血不流了,伤口也不疼了。

    王旭这才回过神儿来打量周围环境,也就是一户普通的农户人家院落,东边两间配房,正中间是主房,东西各一间屋,中间一间屋,房子是青砖瓦房,半亩地大小的院子。

    院子里有练力气的石锁,看大小起码有两百斤!王旭前世小时候家里盖房子可没少跟着老爹搬石头,一看大小大概就知道有多少斤。

    另外还有一杆长枪和一把关公大刀靠在墙根,院里石桌子上放着一把虎头大砍刀,最让王旭感到惊讶的是在桌子下边还有一把更大的关公大刀,长有两米多,似乎是纯铁的,怕不是有几百斤吧!!!

    正在王旭望着大刀出神的时候,李传宗从外边走进来说:“叔儿,棺材打好了,现成的木头没几下的事儿,就是看着不太秀流儿(整齐美观)”。

    “行将就着用吧,怎么也比没有强,叫大伙拿上铁钎儿(铁锹儿),咱们把人埋南边乃(那)块没主里山上吧。”李书通说。

    “行,我去招呼大伙儿”,李传宗说完一溜烟跑了。

    “走,孩子送你爹最后一程吧,入土为安”。说完李书通抱上王旭快步往出走,等王旭回过神来已经到麦场了。村民们七手八脚的把王旭这个名叫王兴旺的“爹”抬进棺材。

    “来孩子,看你爹最后一眼吧”说完李书通把王旭抱到棺材边上,让王旭看。“记住了没有,这是你爹,人这一辈子忘了谁都不能忘了爹娘和祖宗”。

    听他说完让王旭想起了前世那年迈的爹娘,以及这具身体的爷爷、娘和眼前这个爹,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盖棺吧,早点让人入土吧,也是个命苦里人,天气热都(就)不停尸了,要不明天得臭老儿(了)”。说完李书通招呼大伙盖上棺材,抬上往南边山里走去。

    等到了地方,看着眼前低矮的小山坡,以及漫山遍野的杂草、荆子(黄荆)树和酸枣树,跟王旭前世从小长大的地方一般无二!

    “都这吧,来大伙儿下手儿吧”李书通吩咐道。

    没一会坑就挖好了,大家把棺材放到坑里,李书通对王旭说道:“来孩子,按老祖宗的规矩先给你爹上钎儿(锹儿)土吧”,王旭木然的接过铁钎儿,上了一铁钎儿土,心里还奇怪咋和前世家里边的习俗一样呢?

    等王旭上完土,他们才开始埋土。一钎儿钎儿下去没一会一个坟包就起来了。

    放下手里的铁钎儿李书通又对王旭说:“给你爹磕头吧,记住这个地方,到时候逢年过节来给上个坟,悼儿念悼儿念”,王旭也顺从跪下砰、砰、砰磕了几个头,久久没有起身,心里默念着:“也算叫你一声爹吧,安息吧爹,想我了给拖个梦”。

    这一拜也算是告别前世今生吧,毕竟老天爷让他到了这地方自己应该好好的活下去。感谢这里好心的村民,让自己这个便宜爹有一个还算体面的结束,不至于暴尸荒野。

    不是王旭不愿意埋葬父亲,这小身板饿了两天了,也没力气啊!条件不允许啊!

    等王旭站起身来,还没来得及感谢,李书通给王旭递来一小串铜钱:“孩子这是刚才村里人在你爹身上拿下来的,你自己收起来吧,以后用的上”。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么好的人们,素不相识,不仅帮王旭安葬老爹,还拾金不昧,放在前世那个人心不古物欲横流的时代,拜大法官所赐,连老太太过马路都不敢扶,这样的好人好事高低得给送个锦旗,请人家吃个饭。

    回头再找当地县政府给个先进文明村,先进集体的奖励,还要找记者好好宣传宣传,啥叫中华传统美德,王旭心里感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