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崛起
繁体版

第十六章新一年的忙碌

    天启四年的晨光降临了大地,吃完大年初一的饺子,李书通就开始考校王旭一年练武的成果了,年后会很忙顾不上教王旭,得提前开始。

    经过一年的锻炼,王旭的力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胳膊上也有肌肉开始隆起,得益于李书通家传药物的加持,王旭不但没有因为高强度的锻炼儿不长个头,反而是全面发展,横竖都长!

    对于王旭一年来的成长李书通还是比较满意的,又制定了新的计划,王旭脚上的沙袋换成了三斤的,每天围村八圈,约四千米,石锁换成了八斤的,还是举一百下,马步要站半个时辰,一炷香一组,教了一个王旭一套杨家刀法,一套六合拳,一套杨家枪法,还要站半个时辰的桩!

    骤然提升的训练强度,王旭又苦逼起来了,跟去年一样,连筷子都拿不起来!每天三个时辰的训练能不苦吗?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一天六合小时,不好受啊。

    过完正月十六,十七这天李书通,李书透带着大部队出发了。

    今年不用去口上冒险,也不用一走几个月,挺着大肚子的张惠梅也不用那么担心了,连送都没有送,在屋里做她的小孩衣服呢。

    半个月后,李书通他们带着三十万斤铁回来了,三万两银子就这么花出去了。

    再有四五天李书透他们也要回来了,为了提早开工,刘铁匠带着八十个铁匠还有他们的徒弟们已经在村里搭棚子开始准备打铁炉了。

    果然在二月初六这天李书透他们买了十五万斤煤,两万斤铁回来了。货料齐全,开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村子里传荡。从天明到天黑,一刻不停。

    感觉他们打铁有些慢,王旭提出分工做,刘铁匠他们一合计,感觉能加快速度,于是流水线出来了!果然不出所料,速度直接提升一倍!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中,王旭已经适应了新的练武强度,还有余力帮忙打铁了!饭量也提升了一个档次,一顿能吃四个馒头了!

    采用王旭建议的流水线划生产,产量也稳定在一个月3000多铁炉,1000多蜂窝煤炉和蜂窝煤杆,产量不算低。

    四月中旬铁料已经用掉一多半了,本钱也不多了,李书通急的是抓耳挠腮,围着村子转了两天,他没想到铁料会用的如此之快,再有两个月按这个速度七月份铁定铁来打造铁炉了。

    离冬天好几个月呢,总不能闲下来吧?一咬牙一跺脚,开家族会议!又来啊?不光王旭懵逼,村里人也有些懵逼。

    快没钱了咋办?李书达提议出去借,或者找人入伙。他不提还好,一提可踩了马蜂窝了,一大帮人吵吵了一天,有支持的有反对的,谁都不服谁,一时间僵持不下。

    咋办?

    凉拌!

    没了主意的李书通也抓瞎了,还是张惠梅过来送饭给他使眼色,他才反应过来,解铃还须系铃人,主意是王旭出的,让他想想办法不就得了。

    问题推到王旭这边,王旭也傻眼了!他一小屁孩都还寄人篱下,吃人家的喝人家的,哪来的钱?在百十双眼睛的注视下,王旭不上也得上。

    “各位,你们争的问题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要是找人合伙,咱们给人家多少分红?少了人家不干,多了咱们不愿意。主意是咱们出的,活是咱们干的,挣钱的时候要是少了,咱不亏吗?咱们唯一的问题就是没钱了,得找钱嘛,至于找谁拿钱,得找一个咱们都信得过的,还不能要太多的人不就行了。”王旭巴巴了半天说了等于没说。

    让他想法,他去哪里想?外边那些士绅财主黑的狠,有肉能不上?赶紧把皮球又给踢了回去。

    经过王旭这说,这百十号大老爷们也没了主意,也不说找人合伙了,都明白能挣钱,舍不得给别人分红。

    可是没钱了咋办?一个个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最后全瞅着李书通。意思很明显,你是族长你说了算,都听你的。

    李书通被看的发毛,急得又转起圈,嘴里念叨着“钱~钱~钱……上哪找钱去?”转过来转过去,也不知道转了多久,人都快转晕了,忽然有了主意“要不卖地?”

    这一声下去,又捅马蜂窝了,又开始吵吵了,卖了地以后他们可杂活啊?都不愿意。

    眼看太阳都快落山了,李书通大舅哥进来了,想问问有结果没有,李书通跟他一说,好嘛!可算找对人了,他爹不是没钱把地抵押了吗?咱不卖地,抵押不就得了?

    经他这么一提醒,可算是开窍了,李书通打手一挥,咱们把那1900亩地抵押出去,等过完年再赎回来不就行了?

    大伙一想对啊,抵押一下不就有钱了吗?年底挣钱了再赎回来不就得了。

    有了主意,第二天李书通带着人就出去了,经过十天的讨价还价,找来了王快镇的姚、吴、刘、戴、县城里周、李、陈、孙等七八家有钱的士绅财主,把1900亩地硬是抵押了75000两银子,承诺还不上钱就给地。

    有县师爷做中人,总算筹到钱了。给了师爷五十两银子好处,师爷高高兴兴的走了。

    钱的事情解决了,农忙又开始了,这回人手多了不少,铁匠铺子停工半个月,总算提前把高粱种下来了。

    农忙一结束,顾不上张惠梅产期临近,李书通又带着人出去了,还是兵分两路,一路买铁,一路买煤,六月中旬铁料消耗完之前总算回来了。

    回家一看母子平安,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生一个大胖小子,能不高兴?这下干劲儿更足了,开足马力接着敲,为了赶进度晚上打着火把干。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

    没完没了的打铁声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几个月经久不停。十月初十,终于打完最后一块铁,看着堆积如山的铁炉,卖了那就是金钱银山啊。

    九个来月的忙碌,一共打出来四万两千个铁炉,一万一千个蜂窝煤炉和蜂窝煤杆。该卖了,卖哪里去呢?李书通有些发愁。

    找王旭啊,还能找谁?主意他出的不找他找谁?其实王旭早就考虑过去哪里卖了,没有销路敢做这么多吗?

    哪里人多去哪里,王旭心里已经有了草稿了,正定一千铁炉,定州一千铁炉,定价三两五钱,背着债呢,不得转化一下吗?保定铁炉三千,蜂窝煤炉一千,铁炉三两七钱,蜂窝煤炉定价二两七钱。

    定州,正定李书透个李书达负责,保定张家的李掌柜负责,剩下的三万七千铁炉,一万蜂窝煤炉,拉北京去卖,那里人最多,也最有钱。

    沿途每到一个县城卖五百到一千铁炉,二百到五百蜂窝煤炉,每过一城加价二钱银子。

    兵分两路,高阳~霸州~固安,定兴涿州,最后北京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