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魂
繁体版

第十节 鬼影现踪

    帅帐里,无形的压抑中,气氛逐渐凝重起来。

    三人又陷入深思……

    过了一刻,韦皋的双眼中,精光闪烁,盯看着神情已完全平静的李逸,沉声道:“李帅,奸相杨国忠已位极人臣,富可敌国,只会安享太平,享受荣华富贵。不可能,更不会去设计并完成种种诡异蹊跷,最终弄死自己,惨遭灭族!”

    兵部侍郎加重了语气,沉声说:“李帅,哥舒翰虽是大唐名将,但天宝圣人下旨任命一个中风瘫痪、卧床不起的半残病人去镇守帝都的咽喉之地潼关,不诡异蹊跷吗?况且哥舒翰是奸相杨国忠的死敌,杨国忠要置哥舒翰于死地而后快,怎能举荐哥舒翰去重掌潼关二十万重兵,杨国忠不担心哥舒翰得势后反击吗?”

    李逸神色如常,静静地听着韦皋分析。

    行军司马郭进贤安排好传令各队,将大帅军令用快马发送往大都护府所属各部后,大步走进帅帐……

    韦皋见到,停住话语。

    李逸看了一眼已站立在身后的郭进贤,沉声道:“韦公,无妨。帅帐之中皆是大唐的赤胆忠心好男儿,此心可昭日月!”

    韦皋略带歉意,朝着郭进贤笑了笑,接着说:“李帅,封帅高帅被杀后,我得知消息,从常山郡日夜兼程,快马赶回长安,准备请旨镇守潼关,哥舒翰已奉旨出镇潼关。我也知晓哥舒翰出镇潼关,乃是齐国公高力士所举荐。我即上奏朝廷,请旨前去潼关,辅佐哥舒翰,却被太上皇下旨;前去江南道督办军饷军粮。长安城不攻自破后,我赶到灵武,从泌公处得知;在太上皇的六道严旨逼迫下,哥舒翰躺卧在病榻上,由八名亲兵抬着,率二十万守军出潼关攻敌,结果处处惨遭叛军埋伏,全军覆没,哥舒翰也被自己的军中大将捆住献敌,最后畏死而投降叛军!李帅,这不诡异蹊跷吗?哥舒翰出关攻敌,叛军的汉人主将崔乾祐只有一万多人马,却如有天助,料事如神,对哥舒翰出关攻敌的路线,了如指掌,各处火攻埋伏的器械,更是早已事先备好。李帅,哥舒翰是一代名将,身经百战,素来用兵谨慎,岂能不知军机大事纵然百密皆不为过?大唐的三大百战名将,在潼关两死一降,叛军未见损失,几十万大唐军就突然烟消云散,潼关与长安城,更是没有守住,皆是不攻自破,不诡异蹊跷吗?”

    韦皋又停住话语,看着深思的李逸,静候着李逸思考推断……

    ……

    帅帐内,寂静无声。

    沉默的韦皋,静听的封忠和郭进贤,悄然伫立。

    三人的眼神,注视着垂首伫立,凝神思考的大帅……

    沉思了约有一炷香,李逸抬起头,冷静的目光,再次望着封忠,沉声问:“封忠,你与叛军交手数次,叛军的战力如何?”

    封忠冷静地思索了一会儿,慎重地回答道:“大帅,在洛阳大战中,我和四弟率一千安西突骑军与叛军的三千铁甲重骑,一共交手五次。第一次是被迫阻敌,安西突骑军没有马速,只能原地用横刀战盾,拼死抵挡,在叛军三千铁甲重骑全速冲击下,三百多名安西突骑武士落马阵亡,仅击杀胡骑十数人。两千沙州轻骑阵亡一大半,才击杀胡骑数人。胡骑大胜,我方大败!”

    封忠换了口气,继续沉声说:“大帅,掩护封帅撤退的断后中,安西突骑军的马速已有。我和四弟率领七百不到的安西突骑武士,分成两队,阻敌三阵。在三千铁甲重骑的全力冲锋中,我和四弟,各率一队安西突骑武士,让开正面,从两翼侧击胡骑,共击杀胡骑两百多。三阵中,两百多名突骑武士落马,大多数是挺槊挑落胡骑后,被蜂拥而至的铁骑撞倒在马下,无法及时救出,全部阵亡。三阵阻敌,敌我平局!”

    略作停顿,封忠又换了口气,接着冷静地说道:“大帅,三阵阻敌过后,胡人的铁甲重骑,追击十五里,马力已尽,我和四弟率领四百左右的安西突骑武士,结成锋矢战阵,催动马速,反冲两千多铁甲重骑,击杀胡骑三百多,冲破铁甲重骑的阵形,胡骑已乱,开始四散。如果不是叛军的后军出现在视线内,我和四弟,再领军往回冲击一阵,没有马速的两千多铁甲重骑必定大溃,安西突骑军可尽数屠光铁甲重骑!此阵,二十七骑突骑武士落马,悉数救回,伤十九人,阵亡八人。此战,铁甲胡骑大败,突骑武士大胜!”

    “大帅,这三千铁甲重骑应该是叛军中的头等精锐,战力堪比吐蕃武士,不如我安西军。叛军胡骑只知往前猛冲,全部手持巨大的笨重兵器,用蛮力狠砸猛击,战技战法战术一般,不如突骑施精骑。若是战场直接对阵中,迎面互攻,一营安西突骑军,最多战损两成,可以尽屠三千铁甲重骑。倘若封帅事先知道;只有田狐狸的五千余叛军来犯洛阳。封帅肯定留下六万新兵,率领三千骑军主动出击,寻敌攻敌。在大唐的精妙战阵下,定能击溃击败叛军,甚至可尽数灭杀安贼的五千余叛军!”

    封忠冷静地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李逸清楚,封忠已近而立之年,是封门八虎中最具将才的一个,智勇双全,沉着冷静。

    封门八虎皆是封帅中年时收养的西域唐人孤儿,自幼在封府里习文练武,成为封府的家将,长大后,遵封帅之命,娶妻成家,生子留后。

    封门八虎为报封帅大恩,有了儿女后,一心追随封帅在西域各处征战,护卫在封帅左右,迄今已有十余年,大小百战有余,战功显赫,虽遍体鳞伤,却从未折损过一人。

    洛阳大战,潼关惨事,封帅屈死,封门八虎也死伤过半,仅存封忠,封信,封廉和残疾的封悌。

    李逸知道,素来谨慎,精通兵事的封忠,这番仔细慎重的回答,就是最中肯最切实的判断。

    李逸点点头,没有说话,冷静的目光,看向韦皋,微微颔首,眼神里露出的含义,韦皋一目了然,也轻轻地点点头,表示清楚……

    ……

    朝廷有鬼!

    渔阳乱起后,贼势凶猛,安贼胡骑,剽悍善战,来去迅速,一开始的突袭偷袭,的确可以打得歌舞升平已久的大唐州府守军猝不胜防,河北诸多州府纷纷沦陷。

    但是,从封忠清晰的冷静判断中,李逸可以断定;安贼胡骑并非天下无敌!

    既然并非天下无敌,何来百战百胜?!

    纵然武备荒废,疏于操练,大唐军中的汉家儿郎,亦非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骑军攻城,兵家大忌!

    只要不是野战,仅仅攻城,在河北道各州府坚城里的唐军,依仗大唐精良弓弩与远程打击器械的配合,防守中,定能让叛军的几万胡骑精锐,损伤大半,失去攻势。

    况且,天宝年间,大唐子民正享受着开元盛世带来的富足与繁华。大唐子民有一种泱泱大国的自豪与傲气,民心不会向着胡人安禄山。

    那些被大唐武士摁在地上,痛打过无数次的胡人胡骑,更不可能令大唐子民心生恐惧,望风而降。

    大唐子民的眼中,胡人胡骑就是大唐武士的猎犬,是大唐军中用来消耗送死的奴仆军。

    所以,河北道的诸多州府坚城,在胡骑纵马的一番耀武扬威后,因恐惧而开城投降,肯定不是大唐子民所为!

    河北道靠临边境,民风强悍,尚武敢战。

    河北的大唐汉家男儿,心高气傲,血性十足,绝不会畏战避战,轻易开城投降胡人,任由胡骑烧杀抢掠。

    这必定是河北诸多州府中官员与地方豪强的叛国所为,是这些内应内鬼,里应外合,开城投降,再鼓动当地的地痞无赖,一起裹挟失陷州府百姓,配合胡骑烧杀抢掠,一同上了贼船,使得安贼的叛军,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声势浩大。

    河北沦陷后,叛军中出现的许多大唐汉人败类名将,就足以证明一切!

    如此高明的用兵形势,要谋划布局很久。

    因此,安贼的起兵叛乱应该预谋很久,早就在河北道里经营了一张大网,一张能够控制河北各州府的权势大网。

    没有这张铺好的权势大网,安贼不敢叛乱!

    渔阳鞞鼓,更不可能是安禄山临时起意,突然就竖起“清君侧,诛杨国忠”的大旗,斗胆兴兵,冒死叛乱!

    那么,皇家内廷掌控的百骑司暗探,一直遍布在大唐的各州府县中,为何会长期蒙在鼓里,对安贼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布局与经营,一无所知?!

    另外,皇家内廷中,由内相齐国公高力士主管的内侍省宫闱局,在所有的大唐军镇中,派驻有太监监察使。

    这些太监监军和边令诚一样,尽是齐国公高力士的徒子徒孙,坐镇在大唐各镇的大军中,掌握直达圣人的密奏权和圣人所授的生杀大权。可是,安禄山的范阳、平卢、河东,这三大边防重镇的太监监察使,为何无声无息,形同虚设?!

    范阳、平卢、河东,这三大军镇中,心高气傲的大唐世家和恃强凌弱的地方豪强,为何要不惜辱没祖宗名声,甘愿拼死去效忠安禄山这样的粗鄙胡人?!

    河北道诸多州府的大唐官员们,为何会疯狂到不惜毁家灭族,也要支持安禄山叛乱?!

    如此庞大的谋划布局,肯定不是一介胡人安禄山可以完成的。

    必须是大智慧大手段大权势的大阴谋家,才能设计,控制,实施并完成!

    抽丝剥茧,剥皮见骨!

    想通这些关节,大唐御使大夫李逸,虽神情平静,目光沉稳,但后背的脊梁,冒出冷汗……

    ……

    朝廷有大鬼!

    安贼起兵叛乱,叛军已有近二十万人马,但天宝圣人得到的安贼叛军情报,却被故意窜端匿迹,刻意隐瞒,轻描淡写了,以致天宝圣人认为河北道的唐军可以轻松扑灭安贼叛乱,随意下旨给河北道州府去派兵征讨叛军。

    河北道诸多州府纷纷沦陷后,天宝圣人得到的安贼叛军消息,却突然被添枝加叶,故意夸大,危言耸听了,造成天宝圣人惊慌失措,昏招百出,所下的旨意往往恰得其反,忙中添乱。

    安贼叛军攻入大唐腹心后,天宝圣人如同老年痴呆一样,一道道亲笔所拟旨意,尽是在亲手砍断大唐的根基,毁掉帝国的国运。

    偏偏在开元年间,乾纲独断的开元圣人,突然抛弃太宗皇帝制定的大唐政体,不再需要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格局与朝廷体制,将朝廷的各种权力,大幅度减小削弱。统治大唐帝国的大小权力,被开元圣人高度集中在皇权上,而皇权的行使权,又被开元圣人全部集中在新设的内廷内侍省。

    当英明神武的开元圣人,变成声色犬马,淫靡颓废,极尽奢华的天宝圣人后,统治大唐帝国的权力,就由天宝圣人宠信的太监们所把控;政出内廷,权在太监!

    这样的后果,导致大唐朝廷的百官们,无权无力抗拒天宝圣人胡乱作为的圣旨。

    废物杨国忠掌控的三省一台相权,却还在竭力配合支持着昏聩至极的天宝圣人,陷害驱逐大唐朝廷里的铁骨铮臣,以致大唐的朝堂上,酒囊饭袋,媚骨小人,比比皆是……

    如此一来,内外呼应,相互配合,大量的汉家败类裹挟着无数大唐子民,以及投降的大唐军队,一起跳上贼船,加入叛乱,安贼叛军越战越强。原本一个小小的地方军阀叛乱,居然成大气候,立国称帝,有了可以直接对抗大唐帝国的权力基础与利益来源,多了名正言顺的所谓“国战”名头!

    大唐江山岌岌可危,随时可能突然崩塌!

    这种直接控制住朝廷权力,左右着圣人意志的能力,已非被太宗皇帝用力打压过,惨遭高宗陛下和武后圣人联手肢解的大唐各大门阀世家,所能拥有!

    也不是几个奸雄贼子可以做到!

    必须是握紧了高度集中的皇权,并能操控天宝圣人的绝世枭雄才能做到,才可将大唐的江山社稷,玩弄于股掌之间!

    寻踪觅源,鬼影现踪!

    如此,诡异真相,呼之欲出!

    追本溯源!看穿各种诡异,安西北庭大都护李逸,依旧神情如常,目光坚定,可攥紧的拳心,捏满湿汗……

    ……

    看穿想透各种诡异蹊跷之处的来源,大唐彭城县侯李逸,虽感到心惊胆战,仍不动声色,抬起镇定的眼神,看了微微颤抖的韦皋一眼,微微地摆摆头,又轻轻地颔颔首……

    ……

    帅帐中,兵部侍郎看似平淡的一番言语,安西军大帅的几度沉思,惊得郭进贤和封忠,脊背发凉,冷汗淋淋。

    冷静机智的封忠,沉稳机敏的郭进贤,皆是一点即透的聪明人,心中隐隐约约的明白;朝廷内出了大麻烦,皇宫里有了大问题。

    郭进贤和封忠,虽胆气过人,刺骨的寒意,毛骨悚然,两人不寒而栗,神情大变……

    ……

    为将者,山崩地裂于前而不形于色!

    这是李逸师门的锻体炼心之术,李逸深得精髓,且大成。

    所以,安西军大帅不动如山!

    为臣者,临大事必冷静,静而安,安能虑,虑可得妙法!

    这是世家韦门的修心养性家传,韦皋是杰出的韦族嫡子。

    因此,大唐兵部侍郎泰然自若!

    ……

    郭进贤和封忠,两人在极度不安中,看到神情淡定的安西军大帅,望着沉稳平静的大唐朝廷圣使……

    旋即,两人有了靠山,心安,神定,绷紧的脊背,逐渐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