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龙死亡之后
繁体版

第四十五章 灵修

    众多少年一瘸一拐的走进学堂时,发现白色小剑居然已经站在那堆讲桌废墟上了,长生道人仍旧懒洋洋的躺在椅子上,丝毫没有起身的意思,嘴巴也未张开,但他慵懒的声音却已经传遍了整个学堂。

    今天是给你们讲的第一堂课,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以后再讲,今天就讲一个问题:修行是什么?

    也不待少年们回答,长生道人声音继续响起:

    修行的本质就是对于灵的运用,这句话你们要牢记!

    你们都有很好的感灵天赋,都感受过空气中那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的灵,灵很奇妙,可以强化肉身,可以强化精神,也可以以能量的形式轰击出去形成强大的破坏力,灵无处不在,也可与万事万物结合,天空中有灵,大海汪洋中也有灵,土地中有灵,山间的花草树木皆有灵,灵,你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的本源,可生火,可化冰,可凝土,可成天地万物!

    所谓感灵,实际是你作为一个强大的灵源,能与灵共鸣,吸纳天地之间的灵。天赋的高低实则是你这个身体作为一个灵源强大与否,灵源越强大,纳灵速度越快,可承受的灵也越多,灵源越弱小就反之,灵源弱小到一定程度,便不能再吸纳灵了,这就是大多数族人没有感灵天赋的原因,无他,灵源过于弱小。

    纳灵的过程就是在一直强大灵源的过程,就如同我们对修士分为:纳灵、蕴灵、凝液、化晶、铸丹、融道这六个大境界,融道修士纳灵无数,灵源自然更加强大,纳灵速度则远远超出纳灵境修士,但是有些人天生灵源强大,这意味着他起点纳灵速度会更快,但也有些人天生灵源弱小,纳灵速度虽慢,但因为身体可承受灵的能力低,修行进阶的速度则会更快。

    所谓天赋高低,在这苍茫天地面前,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分别,修行都是与天地争时间,凡俗之人不过百年寿数,修行纳灵哪怕到了融道境界也不过千年寿数,所以到底是灵源强大好还是灵源弱小好,我也不知道,不过同阶斗战来说,一定是灵源强大的占优势,但是灵源弱的进阶快,斗战又不是你来我往,而是生死搏杀,人家进阶如果足够快,高你两个大境界,你灵源再强大也于是无补。

    我人族修行的六大境界简单理解下来就是修灵的过程,修行者的身体就如同一尊青铜鼎,有的鼎大,有的鼎小,纳灵境就是往鼎中不断注入灵直到满溢,满溢之后就可以尝试去运用灵,飞天遁地,风火雷电都由此衍生,每次用完了灵,就得重新补充,但这补充满的周期太长,所以我人族先辈就想着,这鼎能不能装更多的灵,但是身体天赋出生下来就确定了,没法换个更大点的鼎,于是想出来个法子,将灵进行压缩,压成液体状态存在丹田,这就是凝液境,但这还不够多,再把灵进行压缩成固体,这就是化晶境,再把灵压缩到极致填满鼎,就是铸丹境,还能不能再压缩,也许能,也许不能,我们人族目前只能研究到这个地步,到了灵既然不能更多的境地。那就想办法更好的利用灵发挥出更大的威力,这就是融道境。

    所以修行者又称为灵修,然而对灵的运用方式不同,修行者又大致分为三大流派:第一类把体内的灵转变为天地间的各种现象如风火雷电土等,被称为法修;第二类则比较特别,天地万物皆有灵,理解其运行的规律,将其描绘出来,以极少的灵催动,就可以发挥出同等的威力被称为符修,这也是很多灵源弱小的灵修最佳选择;第三类认为灵是纯净的,如何发挥出灵本身的威能是他们主要考虑的,这类被称之为战修。

    灵修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主流,哪怕我们的死敌圣灵族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天地间的灵在变得稀薄。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这天地之间的灵假如是恒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万事万物吸纳的灵一定会越多,则这天地间逸散的灵就愈少,而被吸纳的灵除了被储存的还可能有逸散出来的一天,其他与万事万物结合的灵则会转变成其他的事物,所以这天地间的灵只会越来越少。而我们生灵只是这世间极少的一部分,可以被我们吸纳的灵会越来越少,所以现在这个时代的修行之法与以前的修行之法其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王苍梧那个时代其实还大量存在两类修行者,一类被称之为体修,我们的先祖苍梧就是一名极为强大的体修,体魄强大到可以与龙搏击,那时天地间的灵极为充裕,装满鼎的速度自然极快,所以那时候的修行者想法和现在不一样,身体的这个鼎小了,那就再换个大点的鼎,人的身体自然不是鼎那般死物可比,人的身体会自我修复,就像你受了伤,哪怕不经过任何治疗,修整一段时间,也可以复原,用灵来疗伤效果更好,你们刚才应该都体验到那种感受了。

    所以体修的做法简单粗暴,鼎满了,那就打碎这个鼎,再造一个更大的,这在当年苍梧那个时代是极为流行的,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不一样了,灵稀薄了,如果你打碎这个鼎,你会发现你可能一辈子都修补不了这个鼎,那修行路基本上都断绝了,所以今天体修已经极为罕见,毕竟放在今天这个时代,灵源先天极为强大和足够多的灵石堆砌才可能支撑一个体修的修行,这两者缺一不可,所以你们有空可以去藏经阁看看,人王苍梧当年的修行之法《神体九变》都已经丢在墙角生灰咯。

    另外一类修行者,被称为神修,灵可以强化精神,所以越强大的修士精神越强大,精神强大到一定程度可以诞生神念,神念的用途我就不细说了,你们可以理解为像灵一样无形的波动,当然跟体修一样,放在今天甚至还要再加上一个条件,先天精神异常强大加上灵源先天极为强大和足够多的灵石堆砌才能支撑,当年盛极一时的《炼神经》现在就挨着人王的那本《神体九变》躲在角落一起吃灰呢。

    听到这脑子聪明的应该已经知道了,我们修行者就是要纳更多灵才行,纳更多灵可以让自身更加强大,纳足够多的灵才能有机会超脱,刚才讲了天地间的灵已经变得很稀薄,那现在支撑天地间如此多修行者的灵在哪呢?

    对的,就是在地大地里,在天地万物的身上。地下埋藏了无数灵矿,这是现在支撑智慧生灵修行的重要灵的来源之一,另外就是这山川草木中有灵,飞禽走兽中有灵,那天地的宠儿龙体内更是拥有庞大无比的灵,我们的死敌圣灵族体内也有灵,大家都想要更多的灵,那怎么办?与天斗,与地斗,与圣灵斗,与万物斗,掠夺更多的灵强大己身,所以依我看,我们与圣灵族的血海深仇其实本质来说,是对灵的争斗,大家都想要......

    咳...咳...旁边站着长封道人突然用力的咳嗽了几声,打断了空气中长生真人的话语,长生真人睁开眼睛瞥了长封道人,摇摇脑袋,呵呵一笑,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慵懒的开口:

    今天就这样吧,规矩也立了,道号也起了,我该说的也说了,你们呐,回去自己想想吧,你们这一代,真有意思,感灵天赋差别真大,都是聪明孩子,路啊,怎么走,你们自己好好选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都散了吧。

    说完长生真人打了个哈欠,迈步走了出去,白色小剑亦步亦趋的跟上,长封道人也没言语,身体发出淡蓝色光芒从原地也消失不见。

    众多少年面面相觑,走也不敢,说话也不敢,等了一刻钟,发现两位教习没有回来的意思,才大着胆子哀嚎了起来。

    龙渊听的非常认真,以前从未有人如此清晰的给他讲过修行的事情,长生真人说的内容其实刚好解答了他这一个多月来感灵时的疑惑,应该是他身体的这个鼎被大巫祭铸造的太强,所以光是用灵填满这个鼎都还未达到,所以自然不可能有多余的灵储存起来。

    不过长生道人的白色小剑是怎么回事?龙渊明明没有感受到白色小剑上有灵的波动,难道他是神修?

    这一天结束后,龙渊没有去找空儿交流身体感受,而是坐在屋里一个人想了很多很多,实际上不止是龙渊,百余名少年除了没心没肺的估计都想了许多,晚上睡觉时,龙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成为了一个青铜大鼎,每隔一段时间就碎裂一次然后变成更大的青铜鼎,直到这鼎犹如天地一般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