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繁体版

39如果能回到过去

    台上的陈慕武说得云淡风轻,想要进入下一话题。

    可台下的听众席,却被他提出来的这个惊世骇俗的观点,一石惊起千层浪。

    有的人认为,陈慕武所说的根本全都是无稽之谈,只不过是几件巧合而已。

    王莽既然那么先知先觉,可为什么只当了十四年的皇帝,就被起义的绿林军杀进长安,砍下了头颅呢?

    有的人认为,陈慕武的一番话很有道理,王莽没准儿真可能是回到过去的民囯人。

    他要是没有超前的意识,怎么能在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捕杀叫刘秀的人呢?

    王莽肯定是早就知道了刘秀之后是要当皇帝的,所以才能有如此行为。

    被陈慕武点了名的胡博士,更是顾不得自己身边的舒尔曼公使,他直接从观众席站起身,把胸前的两个巴掌拍得生响:“好,好!我当初写那篇文章,以为王莽只是思想超前同时代的人太多,没想到汉臣竟能从科学的角度另辟蹊径,妙极,妙极!”

    胡博士不愧是胡博士,深谙吸引眼球博流量之道,他之所以写出那篇文章,并不是真心想为王莽平反,只不过是想靠着标新立异,来扩大自己的声望罢了。

    所以在他听到陈慕武讲学中引用自己的观点之后,胡博士才会这么爽快地站起身来称赞,其实就是为了在夸奖陈慕武的同时,无形之中也拔高了自己。

    陈慕武心说,胡博士的如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乱响,他真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让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

    但陈慕武也乐见如此,他之所以搬出胡适这尊大佛,就是为了不让自己举的王莽这个例子,被人扣上信口雌黄的帽子。

    即使被骂,胡适这个草包也能成为他前面的一堵挡风的墙。

    “适之先生谬赞了,”陈慕武向台下的胡适方向微微一弯腰,点头致意,“在下正是因为拜读了先生的大作,才能产生如此想法。”

    春风得意的胡适重新落座之后,就开始用英语向身旁一脸懵的舒尔曼小声夸赞起了台上的主讲人。

    他毫不吝惜溢美之词,把陈慕武吹捧得天花乱坠,《诗经》上怎么说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嘛!

    陈慕武跟着又举了袁天罡、李淳风、邵康节和刘伯温这几个例子,说他们能写出《推背图》、《梅花诗》和《烧饼歌》,也很有可能不是因为神机妙算,而是因为他们来自未来,所以才能知道后世的发展。

    他在此处点到为止,不敢把话说得太绝对。

    陈慕武很怕自己如果就此侃侃而谈一发不可收拾的话,会被安上一个“科学神棍”的名号,被真正的有识之士群起而攻之。

    尤其是台下那位留着一字胡的老乡,趁他没皱眉之前,赶快改变话题才行。

    他可不想让后世网络上流传有那么一句经典骂人的话,出自《鲁迅全集》中骂他的文章里。

    但他越是如此神秘,台下人就越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

    就在陈慕武这最后一场讲学后的一个星期,学术界还将掀起一场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名家大儒们纷纷下场,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这场论战算是在国内刚刚兴起的唯物主义,和深入人心的唯心主义间的第一次碰撞,持续了两三年都没有分出胜负结果。

    而人们本就热衷于这些预言谶语,现在又有了陈慕武所做出的“科学解释”,便更加对此深信不疑。

    陈慕武的这场讲学已经完全脱离了物理学的轨道,但效果却出奇地好,因为他又提出了下一个问题供听众们思考。

    如果人类最终建成了一座时间机器,能方便快捷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穿梭,你最愿意去哪里?为什么?

    去哪里?

    肯定是回到过去。

    回到过去能干什么?

    当然是提前避免遗憾的发生啊!

    不然为什么后世的网文中,有大把的穿越、重生文(包括本文),而描写未来世界的科幻文,却不足前者的什之一二?

    当然现在的情形大不相同,因为在陈慕武的这场讲座之前,人们从不知道有理论能支持人类回到过去,所以反而是去往未来的科幻小说更多一些。

    梁启超在1902年就曾写下过预言六十年后的《新中囯未来记》,碧荷馆主人也在1908年写下过想象1999年国家情形的《新纪元》。

    这其中,最经典的应该是在1910年,仩海小说家陆士谔写的一篇名为《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囯》的幻想小说。

    书里面的大致内容是,一个清朝人,酒后迷迷糊糊地穿越到了宣统四十三年(即1951年)的仩海。

    彼时的仩海,租界早已收回,京沪通了火车,房舍鳞次栉比,人们走在宽广的马路上,一座大铁桥横跨黄浦江,直筑到对岸浦东。为了方便当时浦东举行“博览会”的参观,修建了越江隧道,还造了地下铁,等等等等。

    除了时间上的错误,以及对大清朝寿命预计错误外,他这本小说对后世的预言可谓十分精准,以至于让不少人都认为,作者陆士谔其实也是一名穿越者了。

    陈慕武的一席话,引起了台下一位听众深深的思考。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那位《益世报》的记者张心远。

    别看他的本名不出名,那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笔名,叫作“恨水”。

    张恨水此时还没出名,只在邶京《益世报》成舍我的手下做一位小编辑,偶尔外出跑跑新闻。

    因为得知美国公使舒尔曼要到邶大听讲座,所以他今天也跟着来到了讲座现场,没想到却看到了站在台上的陈慕武。

    故人相见,不光陈慕武吓了一跳,张恨水同样也是一愣。

    这不就是跑了几次编辑部,投稿《射雕英雄传》的那个人吗?

    他虽然说是替别人抛头露面,小说的真正作者是姚馥兰女士,但张恨水在读过小说之后,确愈发认定这本书不可能出自一位女士之手。

    如今看到陈慕武在邶大大礼堂的讲台上大谈当下最热门最流行的科学,更证实了张恨水的这一判断。

    难怪他要用假名来投稿,原来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怕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