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电影物语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 开创型导演

    湖水不再平静,它就像人心,此时此刻小和尚心中种下一颗欲的种子。

    欲望生长,不可控制。

    小和尚手中敲着木鱼,嘴里念着佛经。

    一天。

    小和尚看到女孩在睡觉,他不受控制,想要触碰女孩,当手摸在她的身体后,女孩醒了过来。

    狠狠给了他一巴掌!

    小和尚念经赎罪,女孩见到他这副模样,轻揉安慰着他。

    两个人划船走出山门,湖水中的鱼游来游去,水中看清女孩青春容貌,她很美!

    小和尚趴在石头上看她,他越爬越近,就像欲望在蔓延。

    “扑通一声!”小和尚掉入水中。

    他跳入水中,小和尚捞出一条鱼,放在女孩手中。

    小和尚伸手触摸女孩的脸颊。

    女孩把他推进水里。

    这就是青年男女的试探。

    夜晚。

    小和尚躺下,他看向女孩,此时老和尚已经睡着,女孩也看向他,这似乎是一种心理上的默许。

    翌日。

    天清气朗。

    小和尚在湖水中划船,此时湖水就像他的心,翻腾着,不平静,太阳的温度就像他内心中的燥热。

    夜晚。

    女孩掀开被窝,向小和尚招手,她的动作就像勾人心魄的巫术,小和尚想打开门,老和尚在中间挡着,门怎么都打不开,他绕过老和尚,直接穿过。

    没有墙的门,就像佛门中的戒律,小和尚彻底破戒,他钻进女孩的被窝。

    此后。

    小和尚的眼里只有女孩,之前劝阻女孩不要坐的石墩,这次可以坐,而且他还给清扫。

    在经历过性的洗礼,女孩的病好了,她的面色不再憔悴。

    老和尚看着他们打闹,一直引而不发,就像小和尚小时候一样。

    夜晚。

    小和尚和女孩在船上震荡,第二天被老和尚发现。

    老和尚这一次没有责罚小和尚,他只让女孩离开寺庙,她的病已经康复,要离开这里。

    女孩的衣服再次换颜色,刚出场深蓝,后来白色,再后来上身白下身黄,现在全身浅蓝色。

    女孩离开。

    小和尚心里全部都是她,夜晚也睡不着,他晚上收拾衣物,拿走佛像,抱走公鸡,离开寺庙。

    公鸡被放逐,就像人的欲望,小和尚走出山门,他的欲望彻底释放。

    天空阴暗,老和尚在寺庙里念经,寺庙开始旋转,当寺庙旋转到一百八十度时,周围的景色发生变化。

    夏季已去,秋季已来,树叶泛黄,湖水变浅,老和尚更老了,一切都变了。

    小林正树忍不住问:“这是怎么拍的?”

    “是长镜头吗?”

    “利用墙壁剪辑,当墙壁出现一块黑时,就是剪辑点,藤原导演很厉害!这是一种开创,利用场景剪辑,就像变魔术一样。”

    “要是好莱坞电影,或者国内有些电影,会傻乎乎写个字幕,秋季。”

    “《春夏秋冬》一句话不说,看场景与人物变化,人们就知道已经到秋季。”

    画面也不再唯美,而是给人一种秋之苍凉,老和尚已不再健硕,拄着拐棍行走。

    只有猫陪伴的老和尚,在吃饭团时看到一则新闻:一个男人杀死妻子,正在潜逃,年龄28岁。

    老和尚知道,这个男人就是小和尚。

    老和尚从箱子中拿出僧袍,他料到小和尚会回来。

    此时的小和尚头发很黑,满眼都是戾气,他已无半点佛门中人样子。

    此时小和尚很愤怒,他痛斥着妻子,原来妻子跟着另外一个男人跑了,小和尚一气之下杀死妻子,他拿出带血的匕首,狠狠扎进地板上。

    此时小和尚内心不能平静,他很狂暴,为了让自己不再暴躁,他要把眼睛和嘴封闭起来。

    老和尚知道他此时内心不能平静,这种做法也是害自己,狠狠打了他一顿,而且把小和尚绑了起来。

    老和尚用猫尾巴沾上墨汁,在地板上写《心经》,希望小和尚的心能静下来。

    蜡烛烧断绳子,小和尚用刀剃光头发,老和尚告诉他:“用你带血的匕首,刻这篇《心经》。”

    小和尚刚刻字不一会,两名警察到来,他拿出匕首对峙,老和尚让他继续刻字。

    “《心经》可以让心平静,让他继续刻字吧。”

    警察答应着,他们在这里等候。

    小和尚刻字过程中,眼睛中的戾气一点一点消失,内心越来越平静。

    夜晚。

    警察拿着蜡烛,为小和尚照亮。

    当太阳再次升起,老和尚他们给《心经》涂然颜色,当小和尚再次醒来,他的内心平静。

    老和尚不舍小和尚,当他跟着警察走后,老和尚修行不到,只能一死。

    脱掉僧袍,封闭五官,老和尚坐在船上,点燃柴火,安然死去。

    蛇从船中出,爬到地板上。

    画面一切。

    寒冬已到,大雪皑皑。

    寺庙依旧在,湖水已经结冰,天空飘落着雪花。

    北野武饰演的和尚出现,他就是当年的小和尚,他再次回到寺庙。

    蛇在僧袍上爬行,这是老和尚对他的挂念。

    凿开冰,在燃烧过的木船中取出老和尚的舍利,在冰瀑下冰雕出一尊佛像,舍利按在佛像眉心。

    和尚开始修行,找到一本《易经筋》,在严寒的冬季,修炼起来。

    某日。

    身穿棉衣,蒙面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来到寺庙,女人跪在佛前哭啼,和尚趴在门上偷看。

    这时蛇又出现。

    夜晚。

    女人留下孩子,慌张离开寺庙。

    女人走路匆忙,掉入冰窟窿里。

    第二天和尚才发现女人,她已经死去,和尚打开女人的面纱,画外音听到孩童的哭啼,小男孩爬在冰面上,似乎感受到母亲的死去。

    和尚抱着男孩回到寺庙,他拿出佛像,身上绑着大石头,他要为自己犯下的罪过赎罪。

    和尚爬的越高,画面不断闪回他孩童时伤害的鱼、蛇、青蛙。

    当和尚把佛像放在山顶,寺庙变的渺小。

    鸟语花香,春季再来。

    多年以后,当年的小和尚成为老和尚,男孩也成为小和尚,现在的小和尚还是如当年的小和尚一样,鱼、青蛙、蛇依旧被石头绑着。

    画面缓缓升高,寺庙、湖水、和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不见。

    万事又是一个轮回。

    电影完。

    音乐厅内灯光亮起,荧幕上出现主创演职表。

    “啪啪啪!!”

    “啪啪啪…!!”

    藤原哲他们也站起来跟着鼓掌,听到鼓掌的声音,人们很喜欢《春夏秋冬》这部电影。

    著名影评人佐藤忠男鼓掌最热烈,当沟口健二去世后,人们希望出现像沟口健二一样出色的电影大师,今天看过《春夏秋冬》后,佐藤忠男认为藤原哲会成为沟口健二这样的导演。

    画面很美,镜头语言丰富,而且隐喻很多,特别是独特的剪辑,这就是一种开创。

    “电影居然还能这么拍?”

    “厉害!!”

    “厉害!!”

    佐藤忠男很快就想好影评:“《春夏秋冬》的电影美学独特,它不同于沟口健二《雨月物语》,这是一部独特的美学,就像一张色彩山水画,电影画面干净,台词简单干练,藤原哲的出现,会如同横空出世一般!在欧洲、在美国好莱坞、包括在亚洲,他都是独特的,《春夏秋冬》拥有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体系,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可能性。

    进入到80年代,人们都在问?

    电影还能怎么拍?

    《春夏秋冬》的出现,告诉人们答案,电影可以有无数种拍法,看过这部影片后,给我带来一种别样的体验。

    在《春夏秋冬》中,藤原哲将佛与哲学加人性巧妙结合到一起,互相配合的相得益彰。

    当小和尚离开寺庙,天空变化,寺庙旋转,墙壁、声音都可以变换场景,彻底打破以往电影规则,以前人们想都不敢想的拍摄手法,在藤原哲的《春夏秋冬》中实现,这是在电影中变魔术!

    一个长镜头打破时间观念,由春转换到夏,再由夏转换到秋,这是在好莱坞电影中不曾做到的。

    我们看好莱坞电影时,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会出现有些呆板类似5年后的字幕。

    在《春夏秋冬》中没有旁白没有字幕,观众也能体验到时间流逝感觉,时间的变化不会突兀。

    ………………………

    ………

    这是一部非常具有东方韵味的作品,也是不可多得影片!!!”

    首映会结束,记者们蜂拥而至,他们要采访藤原哲。

    “藤原君,这是一部讲述禅宗的影片吗?”

    藤原哲摇摇头:“场景在寺庙,并不是讲述佛的影片,更多是人性,与宗教没关系。”

    “这并不是赞美宗教的影片,我是酒色财气一样也不能少,我也看不破红尘,生活在都市中,我本人有一股土气。”

    “那么这是关于哲学的影片?”NHK记者问。

    藤原哲笑着说:“影片不是要教别人怎么做,而是让观众感受,每个人看电影都有不一样感受。”

    “我本人是个俗人,也没有任何慧根,不过以后说不准,万一与佛有缘呢,对不?”

    “与哲学没关系,人性。”

    “选择人性主题,就是世界各地观众都有人性,并不是说人的略根性,还有什么原罪,而是春夏秋冬都要生活,我们人就这么轮回过来地。”

    回到休息室,藤原哲喝口水解渴,他点上一根烟,这时有人敲门。

    打开一看,原来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