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宇宙,普男要翻盘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 决赛(8)

    在旁边的人的提醒下,议事长还是最终回过了神。在场下观众又热烈讨论起来之前,赶紧敲了秩序锤,宣布进入下一环节——自由辩论。

    刚一宣布开始,场上跃跃欲试的双方队员早已迫不及待,当然,该遵循的规则还是必须有的,比如不能有多个人同时发言,必须等他人发言完毕坐下以后才能起身进行陈述、提问或反驳。

    既然立论陈述环节已经先做了核心论点的陈述,那么接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对方提问,等对方回答以后再进行反驳了。由于在立论环节中,反方抛出了一个很具有爆炸力的论点,正方必须得做出回应,将对方用这个论点拉起来的气势进行遏制,不然就会从一开始就落入弱气势之中。

    “刚才反方同学说,智能人不应该叫智能人,而只应该被叫做智能机器人,我们认可这一说法。但是,这不能证明今天的辩题就因此不存在了,只不过是将其中一个主体换一个名称而已。”

    “那我们就把辩题改为:人类和智能机器人应该等同对待,还是区别对待。”

    “智能机器人和我们人类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断进化而来的。我们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智能机器人由不智能的机器人进化而来。”

    “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差别在于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具体的表现就是智慧,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被称为人类,而不是猿猴plus,就是因为我们进化到了拥有足够的智慧。而现在智能机器人已经进化到了和我们有同等智慧甚至是超出我们人类智慧的地步,我们为何就不能因此将他们视为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呢?这一点,请反方同学进行回答。”

    原本反方在立论环节看起来抛出来了一个杀手锏,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杀手锏如此快就被正方给破掉了。

    在破掉的同时又给反方的脖子上卡了一环,这种临时根据场上论点灵活抛过来的“矛”,对方通常很难提前就准备好了对应的“盾”快速地有效回应,所以这种场景是很考验场上队员的具体水平的。

    通常,面对这种对方抛过来的锋利战矛有几种应对方式,一种是打太极式,不正面回应,浅浅地回应或者是直接不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加强陈述己方的论据和论点,让对方使出来的力气最终打在了棉花上。但是这种策略也有弊端,要考虑评委的观感,如果采取这种方式,很容易被评委们记住并留下负面印象。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火力的轻重,如果对方是重火力打过来,己方却选了避而不应的方式,那么就等同是给对方送了人头。所以,辩论场上一般不会轻易采取这种方式。

    另外一种是正面破击,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正面的反驳。这种方式是难度最大但是效果可能会是最好的,如果能恰好抓住对方的漏洞,并有力地进行反驳,先破,并随后“立”出己方新的“矛”,那就可能能成功地将不利的“势”转化为有利。辩手的水平高低通常也能在这种场景下得到很好的体现。

    既然正方的“矛”如此锋利,那么看起来采用太极式回应是不妥当了,那就还是正面迎击吧。

    反方有同学很快地就予以了回应:“正方同学的观点何其偏颇,人类和智能人之间不能只看智慧,我们还需要看在进化过程中延续的其他重要方面,比如文化。”

    “进化对人类的影响不只是智慧,还有文化,例如孝亲睦友,这些文化的另外一种称呼叫做伦理,这样的文化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积累来的。我们人类最主要的伦理就是讲究基于血缘关系的亲疏有别,而智能机器人是不具备这一特点的,因此人类和智能机器人存在天生的差异,就算我们放开了生育传承的限制,智能机器人的物种也无法形成和人类一样的伦理文化。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和智能机器人除了身体上的差异,在文化传承上的巨大差异也是短时间无法抹去的。所以人类和智能机器人在短期内根本就无法等同对待。”

    “请问正方,人类和智能机器人在文化传承上的差异是否真实存在,并且在短期内无法抹去?”

    反方的这位同学秉承了既破且立的策略,提出了反驳,同时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让对方回答己方的新问题,看看是否能成功将对方拉入己方设立的思路之中。

    这就是在回答对方问题时可能存在的陷阱:如果只沿着对方的问题回应,很可能会渐渐落入对方设立的思路中,而渐渐偏离了本方原本计划的路线。

    关于文化传承,确实是一个有力的论点。智能机器人可以被动接受关于这些文化的意识,但是和人类长期以来主动积累形成的意识和文化还是不一样的,而这样的文化意识和血缘关系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反方抓的这一点确实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