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中开始,我靠读书超凡入圣
繁体版

三愿

    这科考题目或许会难倒大多数人,但赵楷绝不在此列,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做底涵,无数的朝代做镜,想要写出强国的理论,还是很轻松的。

    赵楷拿起笔,就在纸张上写道。

    “强国之道,无外乎驱民。吾有两法皆可强国。

    第一法,弱民强国之道: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国务不可不谨也,事本不可不抟也。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事本抟,则民喜农而乐战。夫圣人之立法、化俗,而使民朝夕从事于农也,不可不变也。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

    接下来,赵楷将千古第一禁书《商君书》写了下来,此书能成为千古第一禁书,只因它的宗旨就是:强军、集权、毁商、弱民。

    强军、集权、毁商很好理解:那就是,废除世卿世禄制,按军功封爵。这一制度实行后,将士悍不畏死,都想通过军功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必然士气高昂,在气势上已立于不败之地,也就达到了强军的目的。

    然后,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也让皇帝最大程度的将权力收归中央。同时提倡重农抑商,主张禁止粮食贸易,甚至连为来往旅客提供住宿的旅店也建议铲除。这样一来,人民就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也无法进行知识更新,最后只能沦为君王的生产工具。

    又有驱民五术。分别为,壹民、弱民、疲民、辱民和贫民。但说到底,就是削弱百姓实力,让他们疲于奔命,服从征兵和徭役,这样会有效的防止百姓拉帮结派,然后用恶民管制善民,恶民必然徇私枉法,让善民朝夕不保,被压迫久了,善民就会想要权力,而权力又只能国家赋予,如此,善民只能依附于国家,国家的政令就会通畅无阻的实施。

    加重赋税,只确保百姓能够满足生活之必需,不被饿死就行了。如此,百姓贫穷,帝王富有,由于百姓被驯服得几乎承认了自己低下的地位,因此这样巨大的贫富差距更多的只会让百姓对君主表露忠心,祈求赏赐。

    说白了,整部《商君书》就是奴性管理。以弱化民众为条件,达到中央集权,强大国家的目的。

    将《商君书》写完后,赵楷特地在下面标注。

    “此法好处在于,容易管理,命令下达后执行力极强,整个国家高度统一,能快速增强国力。坏处在于,遇战则强,无战则丧,国灭则民族灭。若非大混战时期,不得使用。”

    写到这,赵楷放下毛笔。这“商君书”就是商鞅变法的全部内容,可以说好坏参半。秦国能从一个边陲小国,快速一统天下,可以说全靠这种治国方法。但同样也因这种方法,二世而亡,毕竟没了国战,百姓就丧失了晋升的希望,没有了希望,又被统治者剥削,自然会走上反叛的道路。

    也幸亏当时推翻秦朝的汉朝,若是换成。别的民族,恐怕就没有炎黄子孙了。后来汉朝虽然还在沿用法家的部分体系,但是却给它披上了儒家的外衣,如此,开发了部分人的民智。这才使得,整个中华经历无数次国破家亡,外族入侵,依旧保持着汉人正统。

    如今的离阳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况,内有七国遗民之乱,外有北莽虎视眈眈。如果用此法,必然会短时间内分崩离析,这完全是取死之道。

    想到这,赵楷再次提笔写道。

    “第二法,强民强国之道,藏富于民:彻底放弃弱民政策,以强民为主,土地同样发放百姓,不过却不再向百姓收税。这样做,百姓种地的欲望自觉加强,没有了赋税的压力,也能剩下余钱。

    而后,鼓励商业,百姓有了钱就会消费,消费自然也能促进经济流通,变相的增加了朝廷的财富。

    开民智,国家大办学校,让普通百姓也可以读书,明礼仪,辨是非。同时加强国民意识、爱国思想。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义务与责任这样不止能为朝廷提供大量的人才,也能让朝廷明白,每个政令的得失。

    修正宪法,以利民为标准,不断完善。

    发现科技,增强军事。对外征战,对内护民。”

    写到这,赵楷停下了笔,其实下面还有一句,“削弱君权,把法律立于君王之上,真正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他并没有写下去,因为写了也没用,身为封建王朝的君主,怎么可能会忍受这样的提议。虽然历史各代,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真正做到的,却从未没有过。

    与其做无用的挣扎,还不如写一些利于民的事情。

    之后,赵楷写了一大堆利民政策,总概括一句话,以民强带动国强。写完这些,他同样写出利与弊。

    坏处在于,削弱君主的专制权力,人心难以把控,任何政令都会变得两极分化,难以实施,变相的减慢了国家的发展速度。

    好处在于,百姓富强,能够推动国家发展,人人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觉悟。各个明理,爱国成风,那怕离阳王朝分崩离析,下一个王朝依然会从百姓之中建立起来。整个民族犹如火凤,哪怕残破不堪之后,也能浴火重生。”

    写到这,赵楷思考了一阵。两条强国之策,对于国家来说,各有千秋。对百姓来说自然是第二种方法更好。

    只不过第一种方法已经证实,确实能够快速增强国力,但和平年间的结果也显而易见。第二种方法,结果还不知道,毕竟前世新中国才成立几十年,但是过程也可以说明,此法很有效果。

    不过,距赵楷所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也同样借鉴了第一种方法,随后才慢慢修改,走出了社会主义路线的。

    所以说,治国还是要看当权者,自行权衡利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能千秋万代的,从方法中提取精华,去除糟糠,才能让国家久盛不衰。

    而读书人的义务就是,为天下黎民开创千法,让当权者取其精华。

    想到这里,赵楷再次写下几句话。

    “我辈读书人,生如蝼蚁当有宏图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吾平生有三愿,一愿,天下男儿皆有君子之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愿,世间女子,皆有向上之心,不让须眉,可比天高。三愿,世间人人如龙,皆有赤子之心,不求长生久视,只为追梦,纵死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