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做军匠的日子
繁体版

第五十六章 永乐大典

    “太子妃。”

    “小点声,我们家瞻基现在正在读书,别打搅他!”

    “太子妃,平时,太孙不是经常……”

    “不,这次他不是装的,而是真融入到书中世界了,你知道他在读什么吗?”

    “什么?”

    “永乐大典!”

    “这?我听说永乐大典包含的图书可不少啊。”

    “对,足足有七八千种,其中包括经史子集,以及释藏、道经、医药、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著作。”

    “那太孙不是要读很久?”

    “能读多少算多少,平时瞻基可是连坐都坐不安稳的,现在能坐下来静心读书,这对他以后大有利处。”

    张氏和贴身丫鬟在谈话的时候,门外传来脚步声,张氏一听就知道是太子朱高炽,身形肥胖的太子爷走路都是小碎步一样。

    毕竟体型太庞大了,谁能想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爷如此的憨厚老实,而且还极其惧内!

    “夫人,我听管家说你又来教训瞻儿了?不是我说你,瞻儿如今长大了,早就不是……”

    “你听谁说的?我家瞻基还要我教训?他一直以来都是很听话的好孩子,哼!”张氏甩了一个脸色,两百多斤的太子爷虎躯一震。

    这个母老虎可比他厉害多了,话还没说完就被抢先给脸色了,晚上可有得他受了。

    堂堂的大明太子,真正掌握了朝堂实权的二号人物,居然是一个怕老婆的人。

    传出去还是很丢人的,不过朱高炽倒是不在乎,这也是夫妻之间的小情趣,简单地说有些受虐狂的倾向。

    而且张氏别看在家里面如此,到了外面还是很给他这个太子爷面子的。

    这就是度!没有度的无理取闹,最终肯定是没有什么好下场,无非是被打入冷宫罢了。

    朱高炽站在门外从缝隙之中瞥了瞥,看到朱瞻基正认真地读书,房间内弥漫着一股让人心旷神怡的檀香,这种香味还是比较适合读书的。

    “难得啊,瞻儿是开窍了?”身为父亲的朱高炽是看不惯朱瞻基一副二世祖的纨绔子弟的模样。

    虽然知道他也是有意藏拙,但是时间长了,不是玩世不恭也变得玩世不恭了,所以说还是要有一些墨水在肚子的。

    “好,我大明的希望就靠你了。”朱高炽今天可谓是神清气爽,把朝政上的烦心事一扫而空了。

    优哉游哉地在花园在散步,也难得有这个闲情逸致,身为大明的太子,他也是一个苦命的太子。

    朱棣那个老小子把内政都丢给了他,自己则安心想着北征,宁愿去打仗也不愿意看这些烂摊子,实在是头疼啊!

    而入夜之后,宋微星依然是有专车专送到了火器研究所,路上车夫对于宋微星的态度都不一样了。

    至少也会说上两三句,不像是以前一句话都不愿意说。

    可见淘汰了一轮之后,留下来的很可能会有继续晋级的可能性,到时候都是同仁了,交流起来也会方便不少。

    现在的话,还是会有提防之心,这也是很正常的,不过今天晚上,宋微星还准备着是不是又要大战一场,没想到比试之后又是学习!

    而这次的话人数明显减少了一半,这也使得整个房间空旷了不少,看着周围的位置都空置了,免不了有兔死狗烹的感觉。

    不过很快众人也都回过神来了,昨晚的比试让这些学员们都重新开始审视自己了,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所以说接下来的教学还是很顺利的,也因为有了竞争,每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了,毕竟十之留三。

    到底什么时候淘汰还犹未可知,不过这些日子应该不会的!而这也给了宋微星增加火器技艺的时间。

    每一堂课都是宋微星增加经验值的主要来源,毕竟火器技艺不像是锻造或者木工技艺一样可以在胡同里面找到匠人当面进行制作。

    火器的制作全是被官方垄断的,所以说想要学习这一门的技艺,并且应用到实战,还是要成为军匠。

    特别是锦衣卫体系内的军匠可是拥有绝对的特权,就连文官集团见到都是闻风丧胆的。

    锦衣卫在大明成立之初就已经存在了,并且被老朱给调教得已经深入全国的每个角落了。

    也是文官集团心中的一根刺,当然了,越是到后期锦衣卫的力量就越是薄弱,也就成为真正侍卫的角色,权限被进一步的削弱。

    但是在明朝初期,锦衣卫还是很无法无天的,可以说是横着走。

    此刻东厂还处在暗处,没有真正浮出水面,而且很多的资源都是共享的,名义上锦衣卫还是皇帝手上的利刃。

    所以说能加入锦衣卫的话,宋微星今后也好大隐隐于市,毕竟光是匠户的身份,每年都要服役,自由性都没法保证。

    像是牛大光这种匠户,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之后,归乡的情绪也就越强烈了,福建老家他是每天都在念叨着。

    如今完成了相关的匠役,又赚了不少的钱,前段时间宋微星又送了一些锦缎,牛大光每天都在思念家人。

    这也是大部分匠户的想法,毕竟人数地不熟在京师服役,有点类似于后世北漂一族的打工人。

    为了碎银几两不由得来到千里之外的北京打工,最后可能北京钱北京用,真正能存下来的人还是很少的。

    毕竟北京如此繁华,诱惑也是很多的,省吃俭用要存下来钱还是很难的,特别是房租这一块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最大的一笔开销。

    宋微星同样是如此,一开始都是在为租金苦恼,好在,现在出头了,有了名气之后,吸引到了不少的客人过来。

    其中不乏一些有钱不知道地方花的纨绔子弟,宋微星估摸着来的就是老朱家孙子辈的。

    具体是谁倒是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脑子指定有些毛病,居然给了两千两,这真是不把钱不当钱啊。

    不过对于朱瞻基这种顶级纨绔来说,几千两买个家具倒是不算是败家,真正的纨绔可是真正挥金如土啊!

    而且以朱瞻基的脑子不会白花钱的,也是知道这张家具值这个价钱,毕竟从安南不远千山万水运过来的小叶紫檀。

    光是材料方面的成本就不少了,宋微星也是花费了不少的资源才得到这么几根小叶紫檀。

    也是全靠木匠营胡同大师贾喻,不然他一个铁匠又如何能够得到这么好品质的小叶紫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