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怯生的日记
繁体版

10月5

    季氏篇。

    最闻名的便是《季氏将伐颛臾》,感兴趣的请自行查找。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政令由诸侯下达,大概延续到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政令由大夫下达,延续五代后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延续到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天下政治清明,国家的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普通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了。”

    天下有道,则庶人无议,往小一点说,可以说成一个人,一人有道,则众人无议。人们都知道他历害,议论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巅峰赛第一的人教你,和跟你同段位的人教你,你会更信服哪个?

    清华北大的学生教你高中知识,和一个二本生教你,你会更信服哪个?

    一个撩妹老手,第一深情童锦程教你撩妹,和一个撩有几个的,你会更信服哪个?

    .....

    接下来的不用多说,道理都在文字上。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逢迎谄媚的人交友,同表面柔顺而内心奸诈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以用礼乐调节自己为乐,以称道人的好处为乐,以有很多德才兼备的朋友为乐,是有益的。以骄纵享乐为乐,以安逸游乐为乐,以宴饮无度为乐,是有害的。”

    3.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没有轮到他发言而发言,叫作急躁;到该说话时却不说话,叫作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叫作盲目。”

    4.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发展稳定,要警戒迷恋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正旺盛,要警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戒贪得无厌。”

    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不可违抗,所以不敬畏它,轻视王公大人,侮慢圣人的言论。”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经过学习后才知道的,是次等;遇到困惑疑难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了;遇到困惑疑难仍不去学习的,这种老百姓就是下等的了。”

    生而知之,是生来就知道的,人们称他们为天才,我认为是某一事对他们来说敏感,他们容易学会。

    学而知之,困而学之,都是后天学习而来。

    还有一个,困而不学,这是最差的,遇到了却不学习解决他,则是躲避逃避,在心理上会受到压抑的。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孔子说:“见到善的行为,就像怕赶不上似的去努力追求;看见不善的行为,就像手伸进了沸水中那样赶快避开。我看见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语。隐居起来以求保全自己的志向,按照义的原则行事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样的话语,却没见过这样的人。”

    这应该是孔子对于学习要犹恐不及地去学引伸过来的。

    其他的书本也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