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仙界当暗杀者
繁体版

第1章 沈末

    “哇哇哇——”

    “生了生了!——是个公主。”

    小公主生的不巧。

    按照惯例,都是由宫里的公公通知皇帝新生儿降生的消息,皇帝这时也多会给生产的妃子几分面子,亲自探望之后,再由皇帝赐名。

    只是这宫中最近刚刚选秀添了新人,皇帝这会儿正在温柔乡里快活着呢。

    礼不可废,接生的王嬷嬷只得将孩子包严实了,抱着孩子寻到了皇帝今晚下榻的地方。

    宫门口有几个太监将她拦下,王嬷嬷见是皇帝身边的小李子,把来意一说。

    小李子看了看王嬷嬷怀里的襁褓,思索了一会儿,说:“王嬷嬷,别怪咋家没提醒你,嬷嬷这会儿子进去,打扰了皇上的好事,过一会儿可就不一定能原模原样的出来了,你可要想清楚了。”

    王嬷嬷也是迟疑,但今日若是她误了事儿,落了个薄待主子的名头,哪天被宫里头的主子问起罪,也是死路一条,想着家里头的几个儿子,咬着牙点了点头。

    小李子叹了口气,推开门轻声到:“皇上,翠兰宫的王嬷嬷求见,今夜兰妃生了,皇上您见见?”

    “进来吧。”皇帝的声音明显带着不耐。

    “是。”

    王嬷嬷战战兢兢的走进屋内,连皇帝的面都没见着,吓得两腿一软,跪在隔间门口,哆哆嗦嗦的说了句,“请……请陛下为十四公主赐名。”

    那皇帝似乎喝的烂醉,也没听清楚极不耐烦道:“什么事?以后这种小事别来烦朕。”,挥手将她们赶了出去。

    王嬷嬷吓的不敢吭声,回去后向兰妃禀告,兰妃思量一二,自己将她的名字定做了“沈墨曦”。

    后来皇帝也再没提起过这事儿,这名字来的确实是有几分荒唐的,或许也是对此事是有些愧疚之意,皇帝没有细究兰妃之责。

    此后多年,沈末知事后,对于这个名字始终存了厌恶之意,但毕竟体谅兰妃良苦用心,未曾表露人前。

    沈末7岁那年,皇宫来了一个自称金光大仙的道士模样的人,想与皇帝结个善缘,皇帝自然十分高兴,自此老道便在皇宫时常讲授一些“玄妙真理”。

    皇帝命所有皇子无一例外均要到场,沈末也曾偷偷听过所谓的修仙之术,但对此嗤之以鼻。

    沈末12岁,皇宫大乱,邻国突然举兵强攻,其实力强盛,沈末所在的巴国原本就不过是弹丸小国,整个朝廷又全都沉迷“修仙”长生,早已腐败彻底,国家孱弱之势已不可挽,大战一起,巴国士兵触之即溃。

    一时之间,皇宫内人人自危,宫人四处逃窜,然而在邻国大军的包围下难以逃出。

    灭国一事来的如此突然,沈末跟着母亲和几个宫人狼狈逃往皇宫南面,南面依山而建,或有一线生机。

    逃命中丢了原本的路线,后来,他们来到一个杂物间,兰妃用绳子将沈末和她们捡到的一个男孩吊上横梁,让她们藏在上面不要出声。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喊杀声、惨叫声都消失了。

    沈末让男孩继续藏着,自己出去查看,鼓足了勇气后小心翼翼的探头。

    外面已是深夜,借着月光,沈末看见了兰妃人首分离的凄惨模样,沈末一怔,强烈的悲愤涌上心头,泪水沾湿了眼眶,却见远处的宫殿突然燃起熊熊烈火,铺天盖地的火焰向着她们席卷而来。

    怪不得这些人都撤退了,他们竟连宫殿也要烧个干净。

    屋里突然传来一声惨叫,和什么东西摔落在地的闷响,沈末扭头一看,是那男孩掉下来了。

    大火迅速蔓延,没有时间犹豫,沈末强忍悲伤,草草整理了一下母亲的遗骸,背起男孩,迅速朝最近的宫墙跑去。

    或许是情绪波动太大,沈末直接跪倒在墙边,男孩坐在旁边抱着包裹抽泣。

    沈末挣扎着靠近宫墙,将耳朵贴在墙面上,细听墙外的声音,方才她跌倒的动静不小,外面若是有人应该会有所反应。

    等了片刻,感觉外面应该是没有人的,沈末才松了口气。

    稍稍休息了一会儿,沈末开始在周围寻找能用的东西,可惜没有什么收获。

    正当沈末打算另寻出处的时候,从墙边角落处,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这声音有些耳熟,沈末小心翼翼靠近。

    “李嬷嬷!”

    原来是母亲身边的宫人,沈末正欲说话,却看见李嬷嬷的身上插着一把血淋淋的剑,贯穿了她的腹部。

    “李嬷嬷,你受伤了。”沈末惊呼。

    “十四公主,公主,老奴贱命一条,此前受兰妃娘娘恩惠颇多,咳咳——这么些年,老奴家中也因此有了不错的生活——”李嬷嬷激动之下牵动了伤口。

    沈末想起昔日在兰妃身边的日子,心中悲伤再次涌出。

    “公主,趁着火还没烧过来,您踏着老奴的背逃出去吧。”

    “不可,”沈末拒绝,“嬷嬷伤重,怎么能…”

    李嬷嬷摇头,没有再说话,挪到墙边,道“公主,来吧。”

    沈未没有再推辞,踏上李嬷嬷的背,先将那男孩举上墙头,见其坐稳,便用双手扒住墙边,双腿用力蹬墙,试图翻上墙头,可惜沈末臂力弱小,试了几次都是徒劳。

    这时,沈末感觉原本悬空的脚下突然有了支撑,低头一看,是李嬷嬷用肩膀将她顶了起来。

    “嘿!”

    沈末蹬上宫墙,回头看去,只见那李嬷嬷已经颓然倒地。

    “嬷嬷大恩,铭记于心!”沈末郑重说道。

    “公主保重——”李嬷嬷就此没了气息。

    往日辉煌的宫殿在火海中崩塌。

    沈末不再犹豫,抱紧身边不声不响的男孩闭上眼跳了下去…

    宫墙外小径,沈末不敢停留,也不管身上摔出的伤痛,重新背起男孩摸黑跑去。

    沈末对于这一段的记忆有些模糊,宫墙外的世界如此陌生,不知穿过了多少街巷,直至再也迈不动双腿,待她停下时,剧痛的肺和麻木的腿几乎让她当场昏厥。

    等她清醒一些后发现她正躺在一处街道的角落,男孩也躺在她不远处。

    挣扎坐起,许久未进食的她又累又饿,眼前阵阵发黑。

    沈末双腿发颤,勉强走到男孩身边,仍在皇宫时她就已经发现男孩有些不对劲了,这时一看,男孩果然烧的满脸通红,若再放任不管,这男孩能不能保住性命都是两说。

    沈末看了一眼皇宫的方向,大火仍未熄灭,熊熊燃烧的火焰仿佛要连天空也一起烧掉。

    “沈末”她沉吟,“就沈末吧,沈末,沈殁…”也算是以此祭奠了。

    沈末抬头看了看周围,背起男孩,准备先找个地方暂时安顿下来,担心那些士兵知道他们没死,会再来追杀他们。

    兰妃在沈末身上藏了不少银两珠宝,短时间内倒是不用为生计发愁。

    沈末进了一家客栈,选了间上房,请小二帮忙叫来大夫。

    大夫很快就来了,一番诊治后道:“这孩子是受了惊吓才会突然高烧,不过无碍,开几服药灌下去,很快就好了。”

    大夫边说边写下药方,递给沈末。

    “多谢大夫。”

    沈末送走大夫,喊来小二帮忙抓药煎药,小二见其出手阔绰,也不推辞,麻利的办好了事。

    给男孩灌了药,沈末开始做今后的打算。

    一连数日,沈末穿行于大街小巷,为即将的远行做准备。

    这天,沈末刚进房门,只见男孩呆呆的坐在床边,右手攥着衣角,也不说话。

    男孩自前天醒来就一直这样,大多数时间都坐着发呆。

    沈末关上门,自顾自收拾起来,将行李整齐摆好,打成包裹,动作已经比前两天熟练许多。

    “我们下午出发,你跟紧我就好。”

    沈末头也不抬,手中忙碌,沈末也不管是不是得到回应,收拾好后就去牵男孩的手,男孩也不反抗,跟着沈末的脚步便走。

    至于男孩带着的那个灰布包裹,沈末已经打开检查过,里边就只有几张残破的黄符,不知是何用处。

    为防暴露身份,沈末将黄符和包裹埋到了一棵树下,还用枯叶遮掩了一下。

    沈末猜测这些东西应该是那个“金光大仙”的,不知为何被男孩带在身上。

    牵着男孩,二人打算去陈国乡下找个地方避上几年。

    一边念着将来的计划一边走,沈末二人面前突然出现一个模样潦倒的老道士,那老道手里拿着沈末丢掉的黄符和灰色包裹。

    沈末大惊,拉着男孩转身要跑。

    “小友莫慌,我且问你,这是你的东西吗?”那老道拦下他们,问道。

    沈末不答,面上平静,心里有些慌张

    【莫非这人是来追杀我们的,看到这些东西猜到了我们的身份,想要赶尽杀绝。】

    见那老道一副已经笃定的样子,沈末头皮发麻,手脚冰凉,佯装镇定道:“我们没见过这些东西,您有什么事吗?我们还要赶路,还请老先生让个出路。”

    “诶,我分明看到是两位小友亲手掩埋的,小友如何不承认呢?”

    “小友莫慌,老夫并无恶意,只是见不得这好东西被白白糟蹋呀,我观小友仙缘深厚,小友,这符箓刚好做拜师礼,踏上仙途,长生不老,小友何乐而不为呢?”老道士笑眯眯的说。

    沈末道:“怕是要辜负道长好意了,我对踏入修仙之途毫无兴趣。”

    老道见状,抬手掐诀放出一道火焰,点燃了他手中的灰布包裹,布料顷刻化为飞灰。

    沈末惊住,心中念头一转,作揖道:“道长竟有如此神通,是小子有眼不识泰山,还望道长见谅。”

    老道两眼一转,将沈末扶起,笑道:“这个,小友初入仙门,许多事情还不懂,咱们边走边说,老道在附近有个临时住处,小友不如随我前去好好歇歇歇息,你看如何?”

    沈末面上是满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