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罗先生
繁体版

893军事基地溶洞入口

    我依依不舍的把81-1式步枪从肩膀上卸了下来,仔细擦拭了枪身,检查好保险是否卡到位,郑重的递给随行通讯员保管。然后把拴昆明犬的绳子,交还回那个人民军战士手里。

    此刻,黎可可看我的眼神有了一些变化——她此刻的眼神从最初的温柔爱慕,变化出一些些敬仰。所谓“自古美女爱英雄”,此行我们三人一路奔波,遇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虽然始作俑者余亮还没有和我们全盘托出,说清楚状况,但是感觉已经不重要了。

    “你带路吧……”我示意对方。

    通讯员揣好枪,跟在我们身后就想往溶洞里赶,结果被拦下了:

    “同志,革命任务不分高低,委屈你在原地等候!”人民军战士朝他敬了一个礼,示意他不能进入,委屈得这小子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在对方反复的强调之后,他才悻悻的揣了揣枪,原地待命。

    一行人径直往溶洞口里赶,山外风吹山林,叶如刀涌,凌厉肃杀。

    893师必然不是一般序列部队,师部又修建于这群山之间,哨卡重重、暗哨林立。此次发急电与我,要求部队紧急开拔,战情必定是特别凶险且严峻。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决策层,普通战士是很难进入到机密等级如此高的腹地的。

    溶洞口已经很大了,没想到里面的空间更大。诺大的空间里虽然被人为用混凝土铺平整,但是只存放了少量的弹药和物资。我估摸着也就够门口那十几个哨兵使用。不过893师部藏在这种险要之地,隐秘且关卡重重,在这做安保工作的,必定不是等闲之辈,兵在于精不在于多。

    “稍等,师长一会就到了!”人民军战士把我们一行人领到一个作战沙盘前落座。

    作战沙盘大约5米*5米大小,整个边境地形地貌制作得惟妙惟肖,可谓精良。

    “这里、这里,这两个高地……”

    两个参谋模样的人在沙盘上反复研究、演练着什么。

    “萧团长,来来来,你看看这两个地形。”对方也不客套,把我拉过去就指指沙盘里标注着605、969的位置。

    我是不认识这两位参谋的,但他们似乎和我,应该说和萧航立很熟络,这也无妨,无非假装寒暄几句,继续听他们介绍:

    “这一带,则由于地形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我军无法集结大量兵力,要一举拔掉驻守在上面的敌军,只能集结特种作战精英快速强攻夺取……”

    “敬礼……”还没等我细细查看沙盘,就听到口令,一群人下意识的立正、敬礼。

    我用余光瞄了周边的人群,除了我、余亮、黎可可,还有两个仿佛和我熟络,我却没有任何印象的参谋模样的军人。不过熟络才怪,这些场景只不过是余亮这货用技术实现的虚妄。等师部的会议结束,我一定怼着余亮,要他把今天所有发生的事情解释清楚。

    “同志们都到了吧,坐坐坐,”一位50岁左右,身着85式夏装军服军帽、浓眉赤目、精瘦干练模样的军人,示意大家就近坐下。

    “讲两句……”

    这会,我却走神了,完全没有听进去,只坐在椅子上冥想:81式、81-1式步枪、还有踩到鞋的那姑娘崭新的85式军服,还有这位师长身着的85式军服,都已经列装部队。这些都意味着几年前,英勇的人民军战士,早已把扰境之敌驱逐到其奇穷河畔,威慑目的达到后随即撤兵。后,敌不甘败,全民皆兵希望用倾国之力来战胜人民军,于是开始在边境屯集军队并且占领了许多重要的地区,修建大量永久半永久的防御工事。国家为了消除边境上的威胁于是决定派出军队拔掉这些防御工事维护边境的安全。这些都是在军校的军事课上学过的基本常识,没有想到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用到。此次师部急召,必定和现阶段的战事有关。

    对了,还有之前和年轻时的父亲见面时,家里看到的老日历(85年、7月),更让我确定了当下边境战况的复杂性。

    “好…,情况我已经和大家说明,大家有什么困难,都提一提。”

    “师长,任务艰巨。为了干净利索地完成此次任务,请批准我部在这个位置,先进行演练,为期一周。”

    之前在沙盘上演练的一位参谋,首先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让我从思绪中清醒过来,他指指沙盘上境内另外的几处高地,我仔细一看,这个地方的地形地貌确实和605、969高地十分神似。

    “同意,”师长站起身来,给在座的每一位都派了香烟,然后自顾自的抽了起来。我是不会吸烟的,但是出于礼貌,伸手接了过来,

    “但不是一周,是三天!”师长眼睛通红,掩饰不住疲惫,看起来熬了很多天的夜。但是三天时间确实太仓促了,只有平时身体素质超群、战斗素养高、装备精良的战斗部队才能胜任。

    “猛虎团萧航立!”

    “有!”我回答得干脆响亮。

    师长忽然点名,我出于多年的职业习惯,下意识的迅速起身回答,虽然这个姓名是余亮杜撰的,但“835猛虎团”番号如雷贯耳,

    “你小子怎么不说话!?表个态。三天够不够?”

    “报告,不够!”

    “很好,很坦白,继续说……”师长呛得一口老烟喷出来。

    我的直白,反而让在座的诸位笑出声来。在部队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遇到这种几乎没有准备的遭遇战,必定不能喊口号拍胸脯说“保证完成”。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军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军人的责任感、决心,让我不假思索回答。

    “这句话不错,书记员记录一下,全师推广!”师长猛的一把掐灭烟头,站起来转过头去。

    “猛虎团有什么要求?”旅长压低嗓音,自顾自的又点燃一根烟,眼里满是惆怅,只留一个背影示人。

    我把需要攻坚的武器装备、人员配备逐个罗列出来,对于这种山地强攻,在平时的反恐实战中历练过多次,轻车熟路。

    “还有别的要求吗?”师长的眼眶已经思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快要掉下来。只不过背对我们,大家都看不出来他的情绪。毕竟这次任务重、时间仓促,很多战士一旦上了一线战场,是回不来的,包括我,可谓九死一生。

    “报告!”余亮站了起来,

    “有屁快放!”师长吞云吐雾,并没有回过头看。

    “835团申请香烟60条、茅台酒60箱!”余亮郑重的说出要求。

    ……师长只是沉默了一小会,眼泪就忍不住往下掉。

    “好,让后勤着手去办,今天必须采购完毕。不,我亲自打电话!”

    师长快速的用手掌抹了抹眼泪,转过身来,

    “通讯员,给我接后勤孙胖子……”

    比较于食物、武器等等,香烟、酒精也是战时军事物资中的必需品。可能有些人就不理解了,这香烟、酒精对人身体有害,又不能拿来打敌人,除了消遣,可以说没有任何用处。就香烟来说,前线士兵每天都处于一种艰苦、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减缓恐惧和紧张的气氛,香烟是效果最好的。就像一战时期为协约国效力的比利时士兵一样:“给我再糟糕的食物都无所谓,但请给我们烟草”。此外,酒精在我国部队是禁止的,除非部队在近期内要奔赴前线战场,或者换防休整期间才能适度饮酒。说白了,这次余亮要的,是一杯壮行酒。凡是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勇士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余亮在这个时候提的“烟酒”要求,合理合规。师长莫不也是意识到此次任务必定九死一生,就尽量满足吧!

    师长电话通讯完毕,宣布了散会各自备勤。我和余亮、黎可可却被留了下来。

    “小边,你们战地救护突击队都是年轻队员,在此次任务里,担子也不轻啊!这次萧团长带你来师部,是要我出面协调你们的战地配合吧?说说吧,你这边有什么困难?”

    “报告师长,救护队没有困难。首战用我,用我必胜!”黎可可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神坚定。

    黎可可虽然和我一样还没弄清楚状况,但是她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战士的血脉,从进入893师部溶洞大门开始,以及刚才会议上大家奋勇奔赴前线的万丈豪情,都深深地感染到了她。虽然她很明白这是余亮用技术实现的虚妄,但是这又如何呢?能够再一次亲身体验先辈的不易甚至牺牲,这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

    “我和军区领导申请了一台设备”,

    师长伸出一个食指,意在强调这台设备的重要性和唯一性,

    “这是军部特别研发的,唯一的一台特级救护设备,就在师部基地内部,我带你们去观摩。”

    我们一行人跟着师长,穿过一个隐秘的溶洞走廊,说是走廊,其实是和这个巨大的溶洞是一体的,只不过人为开发了一条通道往里延伸。

    “这台特级救护设备,核心技术的开发,据说是我们凤凰籍的人氏完成的,不简单啊!”

    师长一边走,一边给我们介绍情况。

    “特级救护设备?”

    我望望余亮,余亮会意的点点头。这难道就是当年我和余亮在玻璃房里看到的设备?余亮这货的科学研究成果,难道就是为了重现当年这个情景??

    “对!特级。”师长停下来脚步,很快又若有所思的继续往前走,边走边说:

    “好东西啊!好东西啊!”

    “师长,我烟瘾犯了,能否向您请示十分钟自由活动时间?”我扯住余亮的衣角,示意他停下,话却说给师长听的。

    “行吧!待会隧道里是不能抽烟的,你小子赶紧过完烟瘾就坐电梯下来。”

    “萧团长……?”黎可可看了我一眼。

    “边军医你也等等我们吧!战场上的救护方案还得和你再核对核对。”我找了个借口让黎可可留下,要不她和师长坐所谓电梯下去观摩设备,还真不知道一路上要怎么个聊法。

    师长示意黎可可先留下,自顾自走出去之后,干脆又折返回来,把身上的烟和火都掏出来给了我,

    “都给你们了,省得我待会看见了又惦记抽!就你小兔崽子毛病多啊……”

    师长虽然骂骂咧咧的,但是看得出来对我们是实心实意,是一位体恤下属的好领导。虽然从来没有和他有过什么交集、甚至到现在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但他总能给我一种信任感。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从广州军区调派过来的,姓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多处负伤九死一生。他唯一的儿子,就牺牲在969高地,年仅18岁。

    我忘不了他接下来对我说的话:

    “我们培养一位精英级军人不容易,这些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精英级军人,打一个少一个……”

    ………

    看着师长走远,我一把拉住余亮,

    “你要自己说,还是我揍到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