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中兴传
繁体版

第六十九章 钟相杨幺大作乱

    1130年,宋金在长江一带打仗,基本是宋军吃败仗,宋军溃败之后就南逃,一路上烧杀抢掠,搞得百姓怨声载道,于是钟相就起义了。

    钟相起义后,第一个面临的劲敌是孔彦舟。

    孔彦舟不是好人,他原来也是江洋大盗,后来从军,一路做到了京东西路兵马钤辖,相当于省军区司令。

    他一上任就碰到金军打山东,他一收到风就带着兵马南逃,一路当强盗。

    乱世的溃兵沦为强盗也是没办法,因为朝廷没有军饷粮草发放,只能自己去抢,这样做的也不止孔彦舟一个,再加上他本来就是强盗出身。

    南宋朝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默认溃军的抢劫行为,并让他们成为一方军阀,承认他们割据一方,孔彦舟就被任命为沿江招捉使。

    沿江招捉使,字面意思就是沿着长江招兵捉贼的大使,也就是聚拢溃兵和盗匪的部队,而孔彦舟沿着长江四处抓人,刚好就碰到了钟相。

    钟相是在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起义,抗击溃兵游寇集团抢劫,打着“等贵贱、均贫富”的旗号,得到了鼎、澧、潭、岳、辰(今湖南澧县、长沙、岳阳、沅陵)等州19县民响应,钟相自立为楚王,在湘北一带声势浩大。

    孔彦舟仗着自己原来打仗的经验,轻敌冒进,结果被熟悉地形的地头蛇钟相打败了。

    痛定思痛,孔彦舟决定玩阴的,他派出卧底加入了起义军,在内应的配合下,孔彦舟部队内外夹击,活捉了钟相和他的大儿子钟子昂,然后杀掉。

    没了楚王钟相和太子的起义军,在钟相部将杨幺的率领下,转战洞庭湖,利用洞庭湖的水面优势,频频击败来犯的官军,搞得南宋朝廷寝食不安。

    1133年四月,杨幺立钟相的次子钟子义为太子,自号大圣天王,重建了楚王政权。

    洞庭湖是鱼米之乡,所谓“湖广熟天下足”,杨幺占据洞庭湖各个汊口,临湖设立军寨,严密防卫官军,同时在肥沃的土地上开垦种植,自给自足,一派国泰民安的气象。

    但是赵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六月,南宋派出荆南、潭、鼎、澧、岳州置制使王燮(音谢)统领官军三万五千人,并节制荆潭制置司水军统制吴全部万余人,战船数百只,偕统制崔增、高进前往洞庭湖剿匪。

    这个王燮,就是在长江保卫战时,马家渡之战的后军统领,正是因为他迟迟不增援乃至逃跑,导致前军统帅陈淬战死,岳飞战败,杜充投降。

    这次出战洞庭湖,由王燮统兵,前景不是很乐观。

    十月,王燮部队到达岳州(今湖南岳阳),他派人去鼎州(今湖南常德)知会知州程昌寓,要对杨幺起义军两面夹击。

    王燮的计策不错,鼎州在洞庭湖上游,岳州在洞庭湖下游,而杨幺的起义军就占据了鼎州和岳州中间的水面,上下游一包抄,杨幺无处可逃,但是有一点他忽略了,杨幺是船夫出身,深谙水性。

    王燮来之前,杨幺已经打退了南宋官军的几次围剿。

    鼎州知州程昌寓,就是第一个被杨幺打败的高级官员,而且因为他的战败,导致杨幺的水军有了长足的发展。

    1131年,程昌寓受命镇压杨幺起义军,他知道杨幺很熟悉水战,于是请水师的技术部门的高级工程师高宣打造了一种战船,叫做“车船”。

    车船顾名思义,船可以像车一样运动,每条船上设有脚踏车,数量从2车到24车不等。

    踏车是车船的动力机构,车船上的水手一齐用脚踩动踏车,就可以带动船桨旋转,车船于是快速前行,且可进可退。

    车船通常为二层或三层,船体两侧设有护板,可防御敌船撞击。

    船四周设有撞杆,用于抵御敌船攻击。撞杆就是伸出的木桩,上面包裹铁皮,十分坚固,敌船一撞,必定自损。

    车船上还设有拍竿,外形好像大铁锤,杆子前端绑上巨石,后端装在辘轳上,平时就用绳索固定竖起来,遇到敌船靠近,绳索一放,大铁锤就往敌船上砸,当时就能把敌船砸的粉碎。

    车船有大有小,大的长达二三十丈,宽三四丈,高数丈,吃水一丈,可载几百人。

    宋朝一丈大约三米多,换算下来,大船长近百米,宽十来米,就是在几百年后,也是大型船只。

    车船上还配备有木老鸦、鱼叉等远程武器,木老鸦是两头削尖的木棍或竹棍,可近战也可以远抛。

    这样先进的车船,对付杨幺这些泥腿子,按理说绰绰有余了。

    车船造好后,程昌寓派出船队向杨幺的水寨发起了冲锋,可他运气实在是不好,洞庭湖水突然退潮,庞大的车船纷纷搁浅,杨幺部队捡了死鱼。

    更让程昌寓痛心疾首的是,车船的总工程师高宣,也成了起义军的俘虏。

    此后,高宣只能为起义军造船,而且造出了更快、更大、更猛的车船,最大的旗舰,所谓24车楼船,能载一千多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霸主。

    后来官军想仿造起义军的战舰,却怎么也造不出来,可见人才的重要性。

    所以从技术装备来说,起义军已经占据了优势,加上又是防守反击战,官军的胜算不大。

    程昌寓之后,李纲也围剿过杨幺。

    李纲从宰相的位子上下台后,还是有不少人支持,赵构虽然不想让李纲到中央来搞事,但不得不让李纲出任地方官以显得自己大度。

    1132年,李纲任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今湖南长沙),他上书赵构,说杨幺私通伪齐,又占据洞庭湖之险要,实在是南宋的心腹大患,不除不行。

    实际上,无论是南宋的招安,还是伪齐的联合,杨幺都是不屑一顾的,伪齐的使者他想都没想就杀了头沉到了洞庭湖底。

    但是世上没有绝对的事,如果伪齐给的条件足够丰厚,或者杨幺也会考虑一下。

    杨幺的名号,已经不是只有官方知晓利害,他声名远播,连江西的一介布衣方畴都上书说到了杨幺的危害:

    “方今之大患有三:曰金寇、曰伪齐、曰杨幺。而杨幺正在腹内,不可不深虑之,若久不平灭,必滋难图。”

    赵构于是下定决心,必剿灭杨幺而后快。

    十二月,李纲被任命为剿匪总司令,纠集四路官军,对洞庭湖的杨幺部队实行包围,但是在起义军的技术和地理优势下,这次围剿依然以失败告终。

    赵构大惊,连老将李纲都拿杨幺不下,朝廷还有谁人可用?

    思来想去,只有派出王燮,这人虽然老打败仗,至少还算打过仗,而且这回派出了神武禁军,实力比地方部队高一截。

    为什么不派中兴四将呢?没办法,韩世忠在剿范汝为,其余三将在前线抗击金军,矮子里面拔高子,只能是王燮走一趟。

    王燮带着近五万南宋精锐部队,雄赳赳气昂昂来到洞庭湖,想着一雪前耻,拿起义军当自己翻身的垫脚石。

    打金军不过,难道我还打不过你们一帮泥腿子?

    1133年十月二十九日,王燮率领舰队在鼎口(今湖南常德五里溪沅江入口)与杨幺舰队短兵相接,发生激战。

    很快,杨幺的车船优势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木老鸦和大石头拼命往王燮的战船上招呼,王燮部队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王燮只能率队逃跑,他自己被木老鸦射中,身负重伤。

    趋利避害,王燮认为自己的战船太弱小,于是率军往鼎州(湖南常德)方向跑,与程昌寓汇合,试图联合程昌寓的先进水军,由上游往下游驱赶起义军。

    程昌寓的船队之前比王燮先进,毕竟起义军的车船也是从他这里偷的师,但这个时候,杨幺的舰队已经发展的更为先进。

    王燮命令部将崔增、吴权在洞庭湖下游拦截,自己则伙同程昌寓的部队于十一月十二日从芷江口出发,水陆并进,试图一句歼灭起义军。

    杨幺派出探子得知了官军的进攻意图,决定将计就计。

    杨幺把寨子里的老弱病残都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然后派出车船在几十个寨子之间往来穿梭,用来吸引官军的视线,但就是不起冲突。

    他还派出几十艘车船偃旗息鼓漂到下游,让崔增和吴权的部队以为是空船。

    崔增和吴权果然上当,他们以为那些漂过来的车船是在上游打了败仗的空船,于是全军出动,靠近车船后搭上梯子,想上去收割一番。

    等到宋军一部分上了车船,只听得鼓声和喊声大作,起义军从船舱冲上甲板,对官军一顿猛砍,同时起义军发动车船,对着官军的船队横冲直撞。

    想来捡鱼的宋军全军覆没,崔增和吴权也沉尸江底喂了鱼。

    下游的起义军收拾完官军后,回师上游与杨幺主力部队汇合。

    王燮和程昌寓的船队被杨幺的车船牵着鼻子跑,上岸扫荡,却发现全是空无一人的寨子,官军疲于奔命,很快就耗尽了耐心和力气。

    这时候,杨幺下令发动总攻,几百艘车船从四面八方现身,配合灵活的海鳅船,对官军进行突然袭击。

    王燮的船队猝不及防,被起义军冲的七零八落,官兵纷纷跳水求生。

    两战皆败,王燮一蹶不振,对起义军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次年六月,在朝廷的催促下,加上张浚从西部回来督军,王燮无奈再次出兵,这次他败的更为彻底。

    杨幺舰队利用潮汐变化,主动出击,把官军的水寨歼灭殆尽,王燮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往西,苟延残喘。

    南宋朝廷很快得知了战况,赵构心里大骂王燮无能,这个时候,也容不得他瞻前顾后,只能使出杀手锏了。

    1135年二月,赵构从抗金前线调回岳飞,以右相张浚为监军,对杨幺起义军实行第七次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