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中兴传
繁体版

第六章 苏轼私生子

    北宋经过多年的发展,肯定是有些通货膨胀的,之前的货币叫“小平钱”,重三克左右,上街买点东西得带上好多小平钱,腰缠万贯可能买不了啥,于是蔡京推出了“当五大钱”。

    顾名思义,当五大钱可以抵五个小平钱,后来又搞出“当十大钱”,一个顶十个,应该说,一开始币制改革还是有点效果,后来各种原因失败了。

    蔡京的第二招是促进官办行业的市场化。

    古时候盐铁这些民生用品是不准民间经营的,由国家垄断,蔡京一出手,就废除了国家专营制度,允许民间生产销售,但是有一点,你得有证。

    我们现在从事危险品行业,你得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食品销售,你得有食品流通许可证,古代这些许可证叫做“钱引”。

    这钱引可了不得,有了钱引,你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从事垄断行业,没了钱引,万贯家财的你可以一下回到解放前。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因为钱引上没有规定有效期!蔡京说到期就到期,过期作废,你得重新花钱办理。

    一方面,国家垄断行业的市场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钱引这个操作,蔡京达到了杀富济贫的目的,因为只有大商人才办的起钱引,当然后期他更多的是济自己。

    蔡京的早期改革,可以说出发点还是好的,不愧是王安石的接班人,甚至比王安石的改革还要成功一些,但是后来就走偏了。

    为什么会走偏?因为所有的改革,都会滋生贪污腐败,比如蔡京本人,就是贪官集团的头子,以他为首的六贼,让这场变革成为北宋灭亡的导火索。

    六贼里面,蔡京和童贯已经出场了,还有四位分别是梁师成、李彦、朱勔、王黼。

    梁师成也是太监,只不过童贯是在外征战,而他却在宫中翻云覆雨。

    一开始,梁师成是想通过科举做官的,小时候的他苦练书法,熟读诗书,可现实是残酷的,他家里很穷,连参加科举的路费都拿不出来。

    有志青年梁师成当然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于是他多方打听有什么其他办法能够入朝为官。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一个邻居对他说:“你听过高力士吗?”

    梁师成摇摇头,邻居就跟他介绍起高力士的光辉事迹来。

    原来高力士是唐朝的著名宦官,最早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期间,地位达到顶点,做到了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梁师成皱了皱眉头,堂堂三尺男儿,饱读诗书之人,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邻居拍了拍梁师成的肩膀,鼓励道:“不走寻常路,我们穷人才有翻身之日啊。”

    晚上,梁师成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不走寻常路”这句话总在他脑海里闪现。

    第二天,梁师成开悟了,不就是一刀吗?让阉割来的更猛烈些吧!

    不久之后,梁师成完成了从文人到阉人的转变,入宫做了太监。

    事实表明,梁师成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以他的才情,在文艺界是无论如何混不出名堂的,但是在太监界,他的文才就是出类拔萃了,因为太监大部分是文盲。

    这就是差异化竞争。

    很快,梁师成一手好字受到了翰林书艺局老板贾祥的青睐,让他去抄写文书。

    这个书艺局是专门掌管皇上的书籍笔墨、琴棋字画的,平时和赵佶有很多交道,梁师成在逢迎老板方面有很大的天赋,善于揣摩上意,很快就得到了赵佶的信任。

    贾祥死后,梁师成扶摇直上,掌管了睿思殿文字外库,这个地方了不得,是专门负责外传圣旨的。

    电视剧里那些耀武扬威的传圣旨的太监,就来自睿思殿文字外库,一声“圣旨到……”,你多大的官都得跪倒在地。

    梁师成还用心模仿赵佶的字迹,深受赵佶的赞赏,有一天他模仿了赵佶的一幅字,拿给赵佶看,赵佶啧啧称奇道:“爱卿,你简直是朕的左右手啊,太像了,太像了……”

    梁师成实际上已经成了赵佶的左右手,因为有些圣旨的内容就是出自他的手,外人根本分辨不出来。

    假传圣旨那是杀头的罪,可梁师成啥事也没有,可见他和赵佶关系多么的铁。

    梁师成没参加过科举,是人生一大遗憾,他老在赵佶面前念叨,赵佶后来干脆赐了他一个进士出身,于是阉人梁师成又有了文人的身份。

    自从有了进士身份后,梁师成一飞冲天,先是升观察使,后来又升了节度使,最后官至检校太傅,拜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比他当年的偶像高力士也不差。

    权势大了之后,梁师成干了不少坏事,受贿都只是日常操作,连蔡京父子、王黼、李彦等权倾朝野的人都得巴结他,所以京城的人都说他是“隐相”,也就是隐在幕后的宰相。

    不过梁师成倒是干了一件好事。

    当时苏轼被打成了元祐党人,苏轼的一切文章都被禁了,梁师成一看不行啊,我老爹的著作本该流传千古啊。

    等一下,梁师成姓梁,苏东坡姓苏,梁师成为什么说自己是苏轼的儿子呢?

    这是一个疑案,从梁师成进宫时起,他就宣传自己是苏轼流落在民间的后代,有人说他附庸风雅,想借苏轼的名头拔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但是,谁会拿一个奸党给自己背书呢?

    传说,苏轼当年被贬的时候,把自己家的一个婢女送给了姓梁的朋友,而这个婢女来了没多久,不满十个月就生下了梁师成,种子很可能就是苏轼播下的。

    苏家对这个说法,也不承认也不否认,大概率这件事是真的。而且梁师成对苏家十分照顾,他对下人说:“苏家来借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诉我,照给就是。”

    知道苏轼的文章被禁了之后,梁师成对赵佶哭诉道:“家父何罪之有啊!”

    在梁师成的操作下,苏轼的文章开始流行起来,我们今天能够读到苏东坡的诗词歌赋,还真的要感谢梁师成的推波助澜。

    但梁师成作为一个太监,也就办了这一件好事,其余干的事都让人咬牙切齿,他借书艺局笼络门生故吏以扩大权势,干预朝政,扰乱科举取士制度,具体表现在他如果看上了谁的字画,就提拔谁当官,拿治理国家当儿戏,又比如他包庇另一个六贼,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