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堂主好不好
繁体版

第六十三章 文试

    “前情提要:这一夜的开场由季穆琳领衔,随后是新颖的灯火秀;待到火焰蔓延到内堂、围为一个圆圈后,众人始才发觉两位花魁正身处火舌内的圆台上,一人拨弦,一人舞动,联袂献艺。”

    ……

    ……

    秦柳依扭脸回眸,一边望着宋今朝渐行渐远的背影,一边瞥见有人堂而皇之地登上圆台中,能如此趾高气昂的,除了盛竹涛,倒也不做第二人想。

    盛竹涛抬头挺胸,双手交叠,幽幽别往背后,脸上轻松写意,对接下去的比试,没有半点紧张、恐惧。

    他当然不惧,别看只是二十六七,却足有整整十四年出入风月场所的经历,对于文人用诗句争风吃醋的事情,早已司空见惯了。就连他自己,岂非也总是挑人进行比拼,刻下的场景,于他而言,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得紧。

    可秋梁镇上的文士,大多都是拘谨的;一见要在众目睽睽下比试文采,心头多少会存在一些疑虑。

    他们的疑虑实在是很好理解的。

    像秋梁镇这般五十万人口的小地方,普通家庭想要出人头地,读书大抵是唯一的途径,于是也泛滥这对文士的崇拜之情。

    虽说镇上的文士没能力将功名考取,可仗着会摇头晃脑、懂得些四书五经,其实是高人一等、颇被镇民看重的;就连一些富贾,都肯给他们颜面哩,倘使在这里当众一败涂地,往后恐怕逢人都得低声下气,所以才相顾无言,面露迟疑。

    依着他们的想法,都想教别人先去探探底,然后再掂量掂量自己,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委实是至理。

    瞧着台上的盛竹涛自鸣得意,秦柳依多少也有些幽怨和脾气,连连向刚坐下的宋今朝身边的李动望去,但见分毫没有动静,便在心头认定他只是说大话而已。

    了无期盼后,秦柳依再不停留,径直走回房里。

    盛竹涛环顾四周,笑得更加狂妄,道:“如此看来,本公子的观点,实在得到了诸君的同意!”

    “恕我绝不同意!”

    总算有人的脖子硬,一众人循声向其看去,一些独怜秦柳依的商贾无疑把他看作英雄,而秋梁镇的文士则把他视为试探盛竹涛实力的钓饵而已。

    此人三十左右,虽还头戴纶巾,腹肚却已然隆起,再也找不到书卷气。

    他对盛竹涛拱手作揖,随后道:“盛公子,好久不见了。”

    盛竹涛瞳眸盯凝,深思熟虑了一会儿,才咧嘴恨道:“是你!”

    当然叫不出此人的姓名,对其根本不曾留心,记忆中还能其身影,完全因为其实卢云的跟班哩!

    他蓦然气愤,当然也完全是因为卢云!

    稍略做个说明,盛竹涛到底有些聪颖,或许不能跟家住对门的慕容京谈比,可委实已胜过太多自命风流的公子哥了。

    虽不学,却有术,在红楼泡妞的生涯里,与人吟诗作对,碰上谁都是有输有赢,直到撞见那个秦柳依痴心一片的卢云。

    四书、五经、六艺再加上喝酒、赌钱、斗蛐蛐,他都体无完肤的败下阵去!

    后来卢云进京赶考,竟让他进士及第,刻下已官为四品。

    盛竹涛即便妒忌,却也不佩服不行,然而遇上卢云昔日的跟班,却委实是不放在眼底、心里的。

    而此人也在大场面下磨砺过,没有犹豫和拖泥带水,说话利索:“盛公子打算怎么比?”

    “你最擅长什么?”

    “依我看来,自己作诗还算不错。”

    盛竹涛一笑,决定在对方擅长的领域上正面强攻:“那本公子就陪你作一作诗,五言如何?”

    “好。”

    想到是作诗,此人心头一稳,多少觉得有把握;于是二人约定,在诗中要有初秋、美人和方才她们的联袂演绎。

    宋今朝向李动望过去:“如果是你,你待怎么作?”

    李动只是摇摇头,对着盛竹涛收缩眼瞳,只见他仅是稍略整理思绪,旋即胸中就有诗句,跟着朗朗上口地念道:

    “明月伴西风,清影跃楼中;翩舞惊鸿梦,琵琶转念空。”

    他的诗才虽然和七步成诗的曹三弟没得并论媲比,可到底还是在风雅集内留下了一点余韵。

    只懂打打杀杀的宋今朝当然听不出其中有何深意,一边抠着鼻孔,一边向李动拱了拱,道:“翻译翻译。”

    李动在嘴边重复一边,说了个大意:“明月是傍晚,西风已入秋;清影指的是黄姑娘,在楼中跳了一支舞蹈,名叫‘惊鸿’。这‘惊鸿舞’在梦中都能念念不忘,可伴奏的琵琶,转个念头就成了空。”

    “嚯,这首诗,可是一点面子不给秦柳依留。”

    李动耸耸肩头,虽不曾见过彼此究竟有何恩怨,可大抵还是能猜出一些爱恨情仇;于是和其他人一样,把目光往另一人的身上投。

    就见此人来回踱步,精心雕琢。

    其实他对秦柳依的爱慕又何曾少过,只是每每被好友压制着,始终不得开口;之后娶妻生子,过着碌碌无为的平凡生活,可一听到秦姑娘的消息,还是瞒住夫人,偷偷地往秋梁镇奔走;眼瞅着满堂的文士没人敢对盛竹涛反驳,他这才挺身而出,要为自己执着多年的佳人争一争风头。

    必须要作一首好诗!必须要作一首好诗!

    他不断地督促自己,然后道:“一夜秋梁东,佳人把弦拨;琵琶惊四座,弦音……弦音……”

    可越是强求,就越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最后三个字,他无论如何都开不了口,双脚一软,颓丧地跌坐,自然是败落。

    “啧啧啧,”宋今朝弹动起舌头,跟着用肘轻撞李动的窄肩,道:“轮到你出手。”

    李动照旧摇头:“出不了。”

    “什么?”

    “诗词歌赋,在下从来都当作是雕虫小技,没有多少研究。”

    “那怎么办?”

    李动坦诚说:“再看看,如果整场文诗都只是吟诗作对、附庸风雅,那就只能看舅舅了。”

    宋今朝不禁遥对他蹙挑起眉头。

    随后登台的人始终不少,有比对联的,有比作词的,都教李动摇摇头;而这个盛竹涛果真有些才华,居然能将对手一一击破。

    随着一个五短身材、个头顶多只能够到他胸口的矮个文士上台之后,鄙夷的神色在他的眼眸里闪烁。

    他道:“兄台擅长什么?”

    这位矮个文士思忖了好一会儿,最后确定自己的优势:“吾博闻强记!”

    盛竹涛露出荒唐的笑容,讥诮秋梁镇无人,旋即开口:“既然如此,本公子就与兄台较量一番背诵。”

    “三字经如何?”他当然是在嘲讽对方像个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