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到底咋回事
繁体版

第60章 陈桥兵变

    封建迷信鼓动过后,就要开始正式串联了。

    当天晚上,部队行军到达了后世大名鼎鼎的陈桥兵变所在地—陈桥驿。

    陈桥驿是当时的开封向北的一座官方重要驿站,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虽然现在位置在黄河的北岸,但在当时黄河没有改道之前,其位于黄河南岸。

    赵匡胤之所以选择则在陈桥驿这个地方举大事,主要有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此处距离开封城很近,可以及早动手以免夜长梦多。

    第二,此处是开封城向北的两条大路交汇处,提前一天出发的慕容延钊此时已经率军过了黄河,假使后续环节真有什么意外发生,在陈桥驿布置兵力卡主渡口,也可以最大限度的迟滞慕容延昭回军,为京城事变赢得时间。

    赵匡胤按照剧本的安排,当天晚上独自一个人关上门在房间里喝酒,喝醉了就睡觉了,至于门外发生了什么自然装作完全不知道。

    正在此时,经过了进一步的串联和铺垫之后,军中早已选出的民意代表汇聚在了赵匡胤头号智囊赵普与二弟赵匡义那里,直白的喊出他们的诉求:

    天子年幼,不能亲征。我们出生入死、为国杀敌、谁人知之?我们要拥立太尉做皇帝!

    (太尉一词在宋朝是对高级武官的称呼,类似近代称呼将军,此处指赵匡胤)

    这番话看起来极为无厘头,但对一般士卒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煽动性。

    因为跟着熟悉并了解基层官兵的赵匡胤造反,作为从龙元勋的士兵们确实有可能比在柴宗训手下过得好、赚得多。

    民意代表们说完这番话,腕儿最大、谱儿也大的赵普和赵匡义开始了表演,他们假装厉声呵斥道:太尉忠义,一定不饶恕你们!

    这些选出来的民意代表,本来就都是赵匡胤的死忠。你赵普可倒好,直接代表赵匡胤威胁人家生命安全了。

    这到底什么意思呢?接着看:

    经赵普这么一咋呼,起初还真有人被吓到了,默默地退去。

    但随之不久,这些人就像明白了,他们再次前来,态度更加坚决、语言也更加直白:

    “我们刚才说的那话,已经犯了大逆不道的罪了,今天拥立太尉这事儿必须成,不然我们只要一后退就会被当成逆贼给剁了!”

    好了,赵普的目的达到了。

    短暂的一进一退之间,现在所有人都已经认清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大家完全被牢牢绑定了。

    但是赵普到了这一步还没有松口,他继续刺激将士:

    “册立是大事情,不能如此草率!”

    “我们还是先出兵抵御外贼吧,这件事回来再说。”

    这下民意代表们彻底不干了,爷们儿身家性命都被你们绑上了,现在你们在这里顾左右而言他!

    这些军人们决定不在费口舌,他们拔出了刀剑给赵普下通牒:

    “就今天,必须让太尉当天子!”

    赵普一看情绪酝酿的到火候了,顺势一边就坡下驴、一边提条件:

    “就算要册立太尉,但现在外有强敌、内有各处节度使,我们回到京城,必须严格军纪、不得劫掠,保证权利平稳、顺利的交接,只要大家能做到,我保证大家可以长久富贵!”

    到此,双方达成一致,只待主角赵匡胤登台。

    读到这里,除了感叹赵匡胤团队筹划和控盘水平高之外,还可见赵匡胤对军队的掌控力度之深。

    单是一个裹挟军队造反环节,人家郭威当初先是用了卖惨加矫诏,这才鼓动军队搞起“清君侧”。

    走到半路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坚定军心,安排由王峻出面许诺允许士卒进京城后劫掠10天。

    到了京城后面对刘承祐身死,郭威只好第一时间在在名义上选出刘崇之子刘赟做皇帝,自己则带着部队北归,直到此时部队中下级才意识到大难临头,哭着喊着求郭威带他们革命到底。

    可是赵匡胤呢,自己压根没出面,白天安排俩相声演员来一个封建迷信铺垫,晚上民意代表跟赵普不过交锋了几个回合,就被绑定拿捏的死死的,轻易地实现了部队既坚定又听话的良好局面。

    如此一来他就不用像郭威一样在之后的环节上脱裤子放屁了。我们且继续看:

    第二天一早,经过了各级骨干一晚上教育洗礼的基层士卒,万众一心、情绪高昂,整个军营声势滔天,到处高喊着拥立赵匡胤为帝的诉求。

    时机已到,赵普、赵匡义带着一众全副武装的将领推门进入了赵匡胤房间,一把架起假装刚刚惊醒的赵匡胤就来到了大帐前面。

    紧接着,他们当着全军的面,直接把一身做工精细的黄袍套在了赵匡胤身上。

    见此一幕,全军沸腾,高呼万岁。

    这个时候别再管赵匡胤当时具体说了啥做了啥了,事情都给你办到这一步了,还能由得你如何?

    再演就真的过了…

    想当年人家郭威为了追求逼真效果,怎么着也是军士们扯了一面黄旗给他披上了,这起码口头上还能圆一下这件事不是蓄谋已久的。

    可到了你赵匡胤这里,要再说自己啥都不知道、完全是被军队裹挟的,那这黄袍难不成是一晚上临时做出来的?

    你军中那一帮子大老粗顶多就是缝补个衣服,打死都不信还有会织黄袍的?

    不管细节如何,反正不影响大局,接下来就是大军回城了。

    此时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入城?

    此时京城还有相当的防守力量,赵匡胤现在这是明火执仗的兵变造反。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京城守军据城坚守,大军一时不得入,就会有很大的可能产生变数。

    但老道的赵匡胤又焉能不做安排呢?

    离京之前,他就把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应任务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人—石守信、王审琦。

    这俩哥们当时分别担任殿前司的3号长官都指挥使和4号长官都虞侯,他俩这次没跟着出征就是要留在家里干内应这件事的。

    看到赵匡胤的谨慎了吧,内应这个重要环节,完全参照中国跳水队出征奥运会,直接一个最高级别的双保险兜底。

    大军就此顺利地进了开封城。

    而此时后周当天的例行朝会还没有结束,范质一众人是在朝堂上见到赵匡胤派来的使者后才知道消息的。

    面对这一晴天霹雳,范质是如何反应的呢?

    他大喊道:“仓促之间派了赵匡胤出征,这是我辈的罪责啊!”同时紧紧抓着王溥的手,随着感情的深入,他的指甲把王溥的手都抓出了血。

    王溥则是在一边强忍着,同时一言不发。

    看到了吧,范质的表现就是震惊,因为他根本就没想到能发生这种事。

    在这半年里前前后后得到了那么多预警的情况下,尤其是大军出征之前京城已经沸沸扬扬的传开“点检做天子”流言之后,以他为首的当权者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根本原因就是他始终自信的认为自己能拿捏住赵匡胤,赵匡胤这个毛小子掀不起来大浪。

    通过这件事我们也能进一步看出范质的本质,丫就是一个典型的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货。

    这种人在太平时期勉强能算个干吏,但危机关头他是屁用都不顶,活该别人瞧不起他。

    要不后来赵光义在评价范质时,前面说了一通诸如“循规蹈矩、廉洁”等所谓的优点之后,最后一句来了个虾仁猪心的反转:“欠世宗(柴荣)一死”。

    柴荣作为英主,临终选了范质做第一辅政大臣确实是个败笔。

    范质等人已经不顶用了,那么韩通做为柴荣安排的最后一道保险,他能否起到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