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到底咋回事
繁体版

第48章 战略方向的选择

    958年四月,柴荣返回开封。这位志在尽快一统天下的英主并没有因为刚刚结束四个年头鏖战、吃下淮南十四州而放松片刻,他随即将重点放在了新一轮的战争准备之上。

    具体来说他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疏通漕运便于后勤运输,一件是选择下一个进攻方向。

    先来看疏通漕运,主要是上了三个项目:

    第一个,是疏通汴渠,即隋唐大运河时的通济渠。柴荣先是命王朴在汴河河口处设立斗门(水闸),然后让侍卫司副都指挥使韩通发动徐州、宿州、宋州、单州等地民夫数万,彻底将汴渠进行了系统性疏浚,恢复了大运河故道。

    第二个,是联通寿州至开封的水路。柴荣命韩令坤将汴渠联通蔡水,而蔡水(即今天的贾鲁河)在陈州(今周口淮阳区)以南流入了颖水,而颖水大家熟悉,本就在正阳附近直通淮河。

    由于此前后周曾疏浚过寿州至长江的水路,于是现在都城开封,就拥有了从淮南走漕运的东西两条线路。

    东路是原来的大运河,从扬州、楚州经盱眙、宿州、宋州(商丘睢阳区)至开封。西路就是原秦汉三国时期的老路,即长江经濡须水、巢湖、淝水至寿州,再从寿州经颖水、蔡水、汴渠至开封。

    前面两条漕运主要是为了保障东南赋税重镇对京城开封的支撑。此外,柴荣还疏浚了第三条漕运,用以加强沟通和联系山东半岛。

    在疏通漕运的同时,柴荣把主要精力放在选择下一个进攻方向之上。

    按照当初王朴《平边策》的谋划,柴荣在取得淮南之地后,应先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和积累,然后继续将目标放在东南方向。

    打过长江,彻底灭掉南唐,顺势一波带走吴越和闽国。

    再然后,是向南、向东收拾掉紧邻的南汉、南平(荆南)、南楚(湖南)。最后是吃掉后蜀,就此统一南方。

    紧接着兵锋指向燕云,拿下这处关卡地区后,从容的收拾掉北汉。

    现在,柴荣已经完成了第一步目标,吃下淮南十四州,但他之后便首先放弃了进一步灭亡南唐的想法,并且在向南或是向北作战方面举棋不定,后蜀、燕云先后进入柴荣的规划之中。

    作为关乎全局战略的重要抉择,柴荣在此期间决策的理由和过程,是非常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首先来看第一点,为什么不接着灭掉南唐。

    核心原因就是一点:时间太慢。

    参照征服淮南的时间线:

    单是寿州攻防战就持续了接近1年,并且柴荣在拿下寿州后又依然进攻了接近半年,才陆续拿下其他州郡,且在最后以南唐求和并献出剩余四州,方才结束了这场战争。

    而南唐江南之地的广阔不亚于江北(淮南),即便我们把灭亡南唐的战争放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上,也是注定要进行一场金陵攻防战的。即集中力量拿下金陵,南唐直接投降。

    然而,作为南唐都城的金陵,其城防坚固程度比寿州只强不弱。况且,一旦进入这种地步,那就意味着南唐也将迎来国家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我们将很难预测南唐人的抵抗强度会上升到何种程度,如果打定主意顽抗到底、不死不休,那战争的时间将无法预料。

    这还是没有只考虑后周和南唐之间的交互,若果把整个形势纳入考虑,就更复杂了:

    首先,是南唐周边的吴越、闽、荆南、湖南等地,在柴荣征服淮南的时候,吴越和湖南都按照柴荣的要求,从各自方向派兵夹攻南唐了。

    那时人家知道你的目标是淮南,对他们没有威胁,所以会因为恐惧后周报复而向南唐捅刀。

    但如果后周将灭亡南唐作为目标,那在战争的最后一刻,这些国家很难保不会因为唇亡齿寒,而团结一致,共同帮助南唐对抗后周。

    其次,再考虑北方。南唐素来和契丹有勾连,早在柴荣进攻淮南的时候,南唐就多次派出使者经海路向契丹求救。

    之所以此举没有成立,概是柴荣运气比较好:一方面堵截住了不少南唐的求援使者,另一方面此时契丹正处于混乱时期,这才让柴荣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可以不受契丹夹击一心向南用兵。

    把上述两点一并考虑进来,南唐假如真的进入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南方诸国出兵、契丹出兵这两个因素或单个出现或经过相互影响最后同时出现,这都是柴荣很难面对的一个复杂局面。

    以上只是纯军事因素分析,我们再假设,柴荣能通从容的处理掉上述问题,并最终吃下整个南唐,那么这将需要多少时间?在此基础上又将恢复多少时间?

    一场灭国级别的大战下来,消化地盘、剿灭残余,无论是在操作还是时间上,都将会甩出长尾的,而抚慰百姓、收拢民心,则更是耗神费力、马虎不得。

    这两项工作都完成之后,还要面临恢复生产、补充消耗以及再次积攒粮草军械。柴荣这次征服淮南,靠着在战争中的巨大缴获和战后南唐奉上的天量赔款,基本等同于无损开战。

    所以军队的战备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国力反而还增加了不少。

    可是随着这场战役打完,南唐几十年来积攒的也就被掏空了。如果后周紧接着要发动灭国战争,那么大概率是不会再通过战争榨出什么油水来了,那将是一场只出不进的负面消耗。

    这就导致战争结束后,柴荣必须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补充并积攒下战争物资,也意味着发动下一场统一战争的时间将不可预计。

    所以,眼下如果继续过江灭亡南唐,对于追求统一进程的速度和效率的柴荣来说,绝对不是一个睿智的选择。

    如果用这样的办法吃掉南唐之后,后周仍然面临一轮新的战略选择。

    那个时候,已经习惯了用笨方法“赚钱”的南唐大概率会因为路径依赖,而就手继续在南方对已经接壤的国家重复这个步骤。

    等到后周把南汉、荆南、湖南、后蜀这些国家一个个的啃下来,终于完成南方统一可以向北用兵的时候。

    柴荣能等到那一天吗?

    这些百战精兵能有那么长的巅峰期吗?

    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的契丹还会仍处于混乱而被后周利用吗?

    好,我们讲清楚了柴荣为什么不继续灭亡南唐之后,再来看他为什么在下面的战争中,对后蜀和燕云两个方向举棋不定,有所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