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斋开始问道
繁体版

第223章 最后的异性诸侯也造反(求订阅)

    “霸王、你们一定要捂住好、你们的耳朵,再退开一些!”

    霸王几人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照着钟离昧说的,去做了。

    钟离昧眼见几人退开之后,便把手里的纸筒用火点燃了尾巴后面的一条线。

    就跟后世的放鞭炮一样。

    扔出去后,他钟离昧自己也跑到霸王项羽他们一旁、捂着耳朵。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等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动静。

    钟离昧还以为遇到了次品了呢!

    霸王项羽等几个人捂着耳朵,一脸懵哔似的看着钟离昧不说话。

    还有显得有那么几分可爱之色。

    看着还没有动静,钟离昧无赖地摇摇头。

    心想着:怎么回事啊!难道是歇火了吗?

    就当钟离昧想上去看看究竟之时,突然

    炸了一地的响声

    那一声天大的巨响,地上都出现了一个小窝坑,可比项羽的喉咙声要大多了。

    就连事先有心里准备的钟离昧,也被吓了一跳,缓过来的他,就准备去安慰下其他人了。

    毕竟,自己还见过两次这声音呢!

    而他们其他人,哪里见过这声音啊!!!

    钟离昧一回头,却发现几个士兵,正死死地护着霸王项羽了!!!

    还没等钟离昧过来说话,他的身旁,就传来了一道震惊的声音。

    “雷、雷啊!!!”

    “这是雷啊!”

    钟离昧闻声望去,发现项庄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到了自己的身后了。

    其他的一些士兵,也都目瞪口呆的站在一旁。

    项庄看着爆炸的地方、几乎是疯狂地喊着雷雷雷???。

    “霸王、您没事吧!”钟离昧过来连声地问着。

    他们隔这雷,这么远,肯定是没有受到什么伤害的。

    只是这惊吓与吃惊、恐惧一类的,肯定是少不了的!

    连他自己都听到了第三次了,都被惊着的、心惊胆跳了一下。

    项羽这个一代枭雄,他自认是泰山崩于前,都不会变色。

    可面对这突然的雷霆之力,他这个霸王,也还是不能自己!

    “钟离昧啊,这是何物?”

    项羽这个西楚霸王,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声音里,已经带着几分的嘶哑了!

    “回霸王,这就是我之前和您说过的,大杀器!”

    钟离昧摸着胡须,苦笑着。

    楚霸王此时也想起来了,之前钟离昧说过这个东西,只是他没有上心,忘了罢了。

    此时,霸王项羽眼神复杂的看向不远处。

    “这些东西,就是你从汉军那里弄出来的?”

    西楚霸王项羽此时的心情不复杂都不行了。

    因为汉军有了此物,自己复国无望了啊!!!

    演练完火药的威力之后,钟离昧便对下人说到:

    “夜叉啊!你带他们先回去休息吧!把这些材料也带走。”

    等几人离开后,楚霸王项羽,这时候已经重新稳定了心神了。

    刘邦的大汉,分封了很多诸侯、此时、很多人都已经被他给杀了,只剩下南方的诸侯吴王了。

    他因为擒杀英布有功劳,所以没有被诛杀,如今,他看着大汉越来越容不下自己了,便起兵反叛了。

    吴国反叛的消息被刘邦知道了后,经过商议,刘邦就派大将樊哙和周勃一起,带领三十几个将军去攻打吴国。

    当吴地反叛的消息传开时,他们大汉的军队还尚未出发。

    樊哙便乘六匹马拉着的车,去与兵士会合。

    在路上,他专门去看了张良。

    樊哙非常高兴地问张良:“吴国已造反,我乘车到此,特来请教先生有无妙计的。

    张良说:“关中现在没有动摇,你只需要守住武关和函谷,再以兵南下,就无足忧心了。”

    到楚地时,樊哙和周勃等人又商议这对策,他问那些将军们:“有什么好计策。”

    其中一个汉军将领说:“吴国的军队气势很盛,现在一时还难以与他们正面交锋。但吴兵轻装,因此他们锐利的兵锋,不能持久。

    现在我替将军想一计,您不如带兵深挖沟、高筑垒,一意防守,然后派精锐的兵士断绝楚吴的交口处,阻塞吴国的粮道,这样,使吴军在北地不仅疲敝,而且粮食被吃尽。

    然后将军再用全部的兵力攻击又饥又疲的吴军,一定能够把他们打败。”

    樊哙、周勃等人采纳了这个计策。

    于是,周勃和樊哙,一面坚守着,一面派精锐的士兵去断绝吴的粮道。

    在吴王刚发兵时,其臣下大将军说:“军队结集在一起开往西边,若没有其他特殊路线,是很难成功的。

    我愿意带五万人,另外顺着长江、往西走,收下淮南、长沙的军队,然后进入武关。

    这样便不用从函谷关走了,也可以与大王会合。

    这也是一条特殊路线。”

    但吴王之子说:“父王是以造反为名,这种军队是难以假托别人的。

    因为、如果假托之人造大王的反,那怎么办?

    而且专自带兵,又另走一条路,今后会有许多其他的祸害产生,只有害而无益。”

    吴王听着儿子这么一说,觉得非常有道理。

    于是便不听将领的计策了。

    吴国另一名将军劝说吴王说:“吴国大多是步兵,步兵较利于在险要之地作战。

    汉多为车骑,车骑较利于在平地作战,希望大王所经城邑不必一一攻下,要长驱直入,赶紧向西天下中心,洛阳的武库,这样、就可以依仗山河的险要来号令诸侯。

    如此这般,虽还没有入关,但天下已经平定了。

    若是大王慢慢开进,并留军一一攻取所经之城邑,那么我军兵少,汉军兵多,且汉军车骑一到,驰入平坦的华北平原,此事就会失败。”

    吴王又向老将们请教,老将们却说:“这不过是那些少年显露锋芒的计策而已,他怎知天下大势之所在呢?”

    于是、吴王便我行我素,不采用那两个将军的计谋了。

    反而是自己亲率所集中的吴国的军队出征了。

    因为吴国在最南方,所以、需要渡过长江、淮河。

    但还没渡过淮河,吴王的所有宾客都被他封为将军、校尉、侯、司马等官职。

    还没有得到天下,便大封手下,也是为了笼络人心。

    刚开始时,吴王渡过淮水败汉军于楚地,接着乘胜前进,锋芒锐利。

    汉军的小股军队,去攻打吴王,又被他先后两次击败,士兵都逃回来了。

    樊哙收拢军士,高筑城防守。

    吴军这时候想往西去,但樊哙等人凭借城墙,防守非常坚固。

    求订阅月票推荐票

    求打赏加入书架

    作者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