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使用手册
繁体版

语言增强模组 逻辑

    语言在使用交流中,不断完善,逐渐的从声音,形成一个系统的语言体系。并且,单独的,成为一种记录和传播的工具。

    但同时,语言的创造和使用者,也在和这套语言系统相互作用。以自己的大脑,作为载体。强化出了基于神经系统的语言逻辑体系。这个神经系统下的语言增强功能,使得用户在语言方面,更有施展和表现的天赋。

    源于情绪,源自声音

    语言最初的形态,当然还是要得益于人的发声和听觉系统。最开始的咿咿呀呀,到各种情绪的表达,到逐渐变成一个标志性的声音。语言,从声音上就有了符号。必然的,在以声音做为语言的系统下,会与内容一一对应的方式的出现。

    而另一方面,图形,作为一种记录方式,记录的内容,会包含事物间的物理逻辑。会用物体与物体复合出一种包含逻辑的符号。所以,图形文字,必然的会包含逻辑为内容的形态。

    现在,符号化,对应事物,逻辑内容,似乎条件都有了。但缺少一个特定的规则,来融合这些夹杂各种实用方式,以及音源或者图形的内容。而这些组合中,必然的会出现文字逻辑,和语音逻辑,两种体系。

    文字,会更趋向于符号化,并包含逻辑的方式表现。

    语音,则依靠事物间的天然关联,来形成本身就有的逻辑关系。更多的会用内容去表达。

    如果杂糅两者,会得到两种:符号化的逻辑内容(逻辑词汇),规则化的逻辑(语法)。但很明显,这都不足够来形成统一规律。到现在,各种语言中,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语言逻辑来统一每一种语言的使用。

    但正是这种,没有固定逻辑规则的结构,才是语言的真正逻辑。就像是最初,语言用来表达情绪本身一样,并不需要逻辑。只需要去用适当的方式,就足够。而更多的,你需要按照对方的理解,来判断语言的效果。就像是,情绪反馈的“回应”。

    这也正是语言的逻辑。用预期结果来组织逻辑,形成语言,并调整效果。

    不稳定而多变

    其实返回来,再看语言。用于交流的语言。不论交流的是什么语言,你都会发现,不同的人,其实对语言的敏感性并不一样。即使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认知方式,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结果,都可能会有很多分歧。但,日常用来表达一些东西,很可能同学讲用几个字,就会心领神会。

    现在的网络语言,流行语,以及机械的数字语言。你也会发现,对于语言应用,各种词汇和符号的变体,或者是纯粹的精炼化的字符,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的各种变体,在现代,古代,都有大量的产生。语言是存在变化的,不论是内容,还是符号,还是逻辑。多变而不稳定。这也正是语言没办法跨越时空的原因。

    语言所表现出的特征,表明语言仍然是一种偏向于交互的方式。它的主体,仍然是要交互的对象,而不是词汇或者特定的语言规则。

    其实,也更像是语言本来的样子。一种偏向于,来自情绪情感的反馈。

    不过,似乎文字要比语音更富有逻辑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