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何所有
繁体版

金廷魔咒

    野狐岭之战后,金军再无力与蒙军正面对抗,长城以北全部沦陷,完颜承裕虽然跑了,但中都城不能跑,卫王不能跑,蒙军在全歼金军之后继续南下,居庸关金军守将不战而逃,大安三年九月当月蒙军前锋便进入居庸关,开始零星出现在中都城附近,中都戒严。

    首都有难四方来援,金国各地勤王之师开始源源不断开进中都城,大安三年十月,泰州刺史术虎高琪率军万余入卫中都,十一月份,上京留守徒单镒率军两万入卫中都。

    短短几个月时间中都城已经重新聚集起数万守军,看起来形势似乎在好转,可蒙古人不会轻易放过嘴边的肉,大安三年十二月,蒙军开始对中都发动进攻,金军奋勇抵抗,蒙军连续几次攻城始终没占到什么便宜,便兵分两路:一路由铁木真长子术赤率领西进攻打西京,另一路由第四子拖雷率军扫荡德兴府(今河北省涿鹿县)。

    时任西京留守的是胡沙虎,这位仁兄自从上次乌月营战败后朝廷没有过分追究其罪责,而是又委以重任让他去担任西京留守。从野狐岭一带到西京大同府好几百里,术赤率蒙军远道而来,沙虎率西京金军出城作战,号称要与蒙军决一死战,没想到全军刚一出城胡沙虎便率亲信部众先向东撤退,金军将士一看主帅都跑了还打什么于是全军一哄而散,术赤跑过来捡了个大便宜,轻松拿下西京。

    西京失陷,中都附近的德兴府又惨遭肆虐,然而朝廷已经无暇顾及地方上的损失了,在卫王授意下,朝廷多次派出使者前往蒙军大营,提出赔军费、给岁币、送亲王、嫁公主,只求蒙军退兵,同意两国议和。

    靖康之变是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的,而大安三年才1211年,过去还不到一百年,金国便如同当初的北宋一样向蒙古卑微求和,又是嫁公主的又是给岁币的,让人恍如隔世。

    金国的条件蒙军始终没松口,就是要打,可打来打去中都城实在太过坚固根本打不动,两方就这样僵持着,终于僵到了第二年的崇庆元年三月,中都城开始热起来了,蒙军不习惯,退兵北归。

    蒙古一退兵,朝中马上开始政治清算,前任参知政事兼西北路金军主帅完颜承裕作战不力,免职。西京留守胡沙虎弃城不战而逃,免职。其他金军各级将领因大部分战死沙场,不再追究作战失利责任。

    朝廷对完颜承裕和胡沙虎的处理当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处理结果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强烈反对。谏官们的奏疏如同雪片一样飞向卫王案前,要求严查二人失职之罪,尤其是后者,胡沙虎在弃西京逃跑之后先是在路过蔚州(今河北蔚县)时公然抢劫州府库银和军马,接着到了涞水县(今河北涞水县)之后又因为涞水县令抗拒其劫掠将其仗杀。

    卫王的心理有时候实在让人难以捉摸,说他昏庸吧,章宗驾崩后他通过一系列手段诛杀政敌稳固政权看上去深谋远虑,可到了蒙古人大兵压境的时候却又像是无头苍蝇一样昏招迭出,金国到了这个时候确实名将凋零,可再怎么凋零也不能胡沙虎这种人,今天抢朝廷州县杀朝廷命官,明天他就敢上朝廷杀皇帝,古往今来哪个乱臣贼子不是让皇帝惯出来的?

    也许是被群臣上奏搞得实在不厌其烦,卫王将胡沙虎交给有关部门处理,最后审理出胡沙虎十五项罪状,由于此前对宋作战劳苦功高,论罪之后将胡沙虎所有爵位全部剥夺,赶回家去种田了。

    好景不长,崇庆二年年初,边境传来消息,蒙古人又开始在漠北集结,大有随时南下的趋势。随着新一轮战争越来越接近,崇庆二年五月,两名败军之将便重新被起用,当时西夏因向蒙古称臣纳贡,在陕西多次进犯金国州县,完颜承裕奉召前往陕西主持军务,而胡沙虎居然奉召进京,要参与中都防务。

    诏书一下,朝中大臣再次群情激奋,之前率军回京勤王的原东京留守徒单镒此时已经升任左丞相,在他的带头之下参知政事王堂、御史大夫张行信等高级官员纷纷上疏坚决要求把胡沙虎撵出去,就算是朝廷无人可用,也最多只能让胡沙虎领兵在外抵御蒙古入侵,绝不能放此人进京。

    被群起而攻之的胡沙虎没能回到中都城,只是受命出任右副元帅率领五千士兵驻守中都城北。左丞相徒单镒又多次单独劝卫王胡沙虎骄横不服管不能用,但卫王怎么都不听劝,死活要把城北的防务交给他。

    苦劝卫王的徒单镒,算是当时资历最老、最有分量的重臣了。

    徒单镒是世宗大定十三年进士,是当时金国有名的学问大家,精通契丹文字、女真文字和汉字,进士及第之后很快便进入金国馆阁负责编修国史。

    金国的馆阁与宋朝一样,经常要跟皇帝打交道,久而久之世宗熟悉了,对徒单镒这个女真族少有的饱学之士大加赞赏。原本在明君的栽培之下徒单镒仕途一片光明,可在馆阁工作不久,徒单镒便因母亲去世回家奔丧,丧期过后回朝世宗已经驾崩,章宗做了皇帝。

    是金子在哪一朝都能发光,徒单镒在章宗朝很快凭借过人的才识受到章宗赏识并不断升迁,历任谏官、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和尚书右丞,成为宰执一员。

    当了宰相,徒单镒觉悟马上提了上来,开始把矛头指向章宗宠妃李师儿,当时李师儿娘家的外戚在朝中把持要职作威作福,徒单镒屡次上疏弹劾,而且弹出了新高度,一会儿说黄河决堤天灾频发是因为朝廷背弃了仁义礼智信的原则,一会儿说朝廷里有不正之风必须及时纠正,一会儿又说汉光武帝之所以强于汉高祖,主要是因为光武帝励精图治而汉高祖沉湎女色,最终被女色耽误了朝政。

    女真族大臣一向直来直去,像徒单镒这种如同汉人士大夫一样拐弯儿抹角的骂皇帝的还是第一个,汉人皇帝要是因为自身作风问题被骂了只能忍,章宗是女真皇帝根本不吃这一套,时间一长也听出来徒单镒这是在变相骂自己,于是泰和四年将徒单镒贬出中都,改任南京留守。

    在南京开封待了没多久,徒单镒又改任陕西安抚使,主持金军在陕西对吴曦、安丙等人北伐的作战,稳住了陕西局势。嘉定和议不久后卫王即位,徒单镒又改任东京留守,到了大安三年,眼见着中都岌岌可危,徒单镒也顾不得自己的留守的东京了,点起所部兵马奔赴中都,先保住首都再说。

    面对国难,有人心急如焚,有人居心叵测。崇庆二年八月,蒙古军已经打到了居庸关,可胡沙虎此时却并未抓紧修筑防御工事,而是每天打打猎喂喂鹞子,生活轻松惬意。

    国家都困难到什么程度了,手握重兵却天天疏于军务,很快,弹劾胡沙虎的奏疏再次一封接一封的送到卫王那里,愤怒的卫王派使者出城前往胡沙虎军中怒斥其不作为,没想到胡沙虎听罢反而比使者更愤怒,当着使者面将正在喂着的鹞子一把摔死,拂袖而去。

    胡沙虎这种行为放历朝历代都是大不敬、斩立决的罪,可此时的卫王就如同瞎了狗眼一样,对胡沙虎的悖逆行为熟视无睹。

    皇帝不治权臣的罪,权臣却知道再难立于朝廷,使者离开后,胡沙虎左思右想,为了防止朝廷派人来诛杀自己,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趁着卫王还没做出反应,先是骗同在中都城北驻防的另一位将领福海前来商议军务将其抓捕,消除外在威胁。接着假传诏书,称福海的亲家、大兴府知府徒单南平和儿子刑部侍郎徒单没烈谋反,自己要举兵清君侧。

    崇庆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深夜,胡沙虎率军兵分三路,两路向章义门进军,自己亲率一路从通玄门接近中都城,为了骗取守军打开城门,胡沙虎派人在城下假传军令说蒙军已经攻破居庸关,全军要进城防守,进入中都城后胡沙虎马上派人前往徒单南平家将其骗出,当街杀死,接着又将其子刑部侍郎徒单没烈杀死。

    胡沙虎在中都城大开杀戒惊动了皇宫,卫王惊慌失措。慌乱中时任侍卫长的完颜石古乃率五百亲兵出宫迎战反贼,但胡沙虎手下兵力十倍于石古乃,最终石古乃和五百亲兵全部战死。

    皇宫里唯一一支有战斗力的卫队全军覆没,卫王的皇帝生涯也即将接近终点,胡沙虎率军来到皇宫东华门外,派手下向宫内喊话,让宫里的人速速打开东华门。

    胡沙虎先是威逼,威胁宫内人不开门就进去搞屠杀,结果没人理他;接着又利诱,承诺只要有人开门一定授予世袭猛安兼三品职事官,依然是没人理他。

    眼看天逐渐亮堂起来,再拖下去难免夜长梦多,恼羞成怒的胡沙虎下令在门外堆上柴火,一把点燃了东华门。

    熊熊火光照亮在每个人的脸上,东华门内外所有人的命运就如同这火光一样忽闪跳跃,捉摸不定。

    东华门越烧越脆,被烧毁只是时间问题,而此时胡沙虎也不再客气,派人又在宫墙外搭起云梯强攻。大势已去,门内卫士无奈之下只得打开东华门放胡沙虎大军进宫。

    胡沙虎一进宫首先把所有宫殿卫士全部换上自己手下士兵,接着派人把卫王从宫里撵了出去,幽禁在原卫王府,自称监国都元帅,中都全城戒严,一切政令军令皆由宫中都元帅发出。

    手下亲信把持了中都所有政令运行,但胡沙虎依然坐立不安,因为就在中都城西北处的缙山还有一支金军劲旅,由名将完颜纲率军驻扎以防备蒙古人入侵中都,如果完颜纲得知胡沙虎谋反,将即刻南下靖难,当天就能打进中都城。

    完颜纲原本长驻陕西,随着蒙古大军的入侵,完颜纲奉命北上防备蒙古人,当时金军能打的独吉思忠、完颜承裕、胡沙虎等人都被蒙军打过来一遍,没一个能扛得住蒙军的攻击,而完颜纲是开禧北伐金军最后一名能打的名将了,朝廷调他过来意思也很明确,国难当头,共赴国难。

    完颜纲没有等到蒙古人,却等来了朝廷召其入宫觐见的命令。不明就里的完颜纲以为卫王要咨询中都周边的防务,立即起身赶赴中都,没想到一进城便被逮捕关押到忠悯寺,第二天就被押赴刑场处决。

    金军一代名将,当年在川陕战场把宋军打的落花流水的完颜纲连蒙古人的面都没见着就被自己人害死了,说来也是讽刺,完颜承裕因为与完颜纲换防去了陕西反而躲过一劫,可叹,可惜。

    杀死了完颜纲,京畿地区再无任何人可以威胁到自己,胡沙虎膨胀到了极点,派人到宫中去找郑夫人取传国玉玺。

    金国的皇帝大印相传是从北宋抢来的,有一种说法说是这方大印就是汉唐一脉传下来的传国玉玺。是不是传国玉玺咱不知道,姑且就当它是传国玉玺,但无论怎样皇帝大印都是一个帝国的至宝,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示人。

    由于后来金国皇嗣更替,卫王一脉没能延续帝位,导致卫王死后没能上尊号,最终以“王”的名义载入史书,但其统治时期身份就是货真价实的皇帝。郑夫人也并非普通的王府夫人,而是正儿八经的后宫皇妃,但限于人家金史自己都这么称呼郑夫人了,咱们也称这位皇妃郑夫人。

    卫王早软禁,传国玉玺只有郑夫人知道存放地点,但面对胡沙虎派来的使者,郑夫人坚决不交出玉玺,使者威胁郑夫人说朝中变天,就算是卫王也恐怕自身难保,娘娘又何必苦守一方印玺,不如早早交出大印换取平安。

    国难当头,自己也危在旦夕,郑夫人爆发出了惊人的勇气,怒斥使者,汝辈世受国恩,如今君有难不以死报,反为逆贼夺玺,我死可必,玺必不与!

    谁说女子不如男?英雄女子义薄天。

    宗室不支持自己,也没有传国玉玺,胡沙虎有点儿怂,害怕真冒险称帝了会不会被人推翻,但为了自己的皇帝梦,无论如何也要多试试,如果朝中百官支持自己,说不定还有称帝的机会。

    朝中百官何止一百人,要把几百人问过来一遍肯定不现实,为今之计当然是要询问百官之首的左丞相徒单镒,只要徒单镒同意自己称帝,那其他官员只能跟风支持,自己就稳了。

    大金的百官之首、左丞相徒单镒此时正在家休假。

    不是徒单镒不想力挽狂澜力挫权臣,而是就在胡沙虎谋反之前,徒单镒骑马时坠马受伤无法走路,只得回家养病。胡沙虎谋反当天,徒单镒拖着病体强撑着进宫却被告知宫中以被元帅接管,无奈之下只好继续回家避而不出,不去趟胡沙虎这摊浑水。

    自己不去找胡沙虎,胡沙虎却亲自找上门来,询问当今朝廷谁可以继承大统。

    又是囚禁皇帝又是派人索要传国玉玺的,胡沙虎什么意思徒单镒清楚得很,就是巴不得自己提出他胡沙虎可以即位称帝,圆他的皇帝大梦。

    面对这个社稷攸关也是性命攸关的问题,徒单镒没有丝毫犹豫,直截了当告诉胡沙虎,要立翼王。

    翼王本名完颜珣,世宗长孙,世宗太子完颜允恭长子,皇位之所以在章宗、卫王两人轮完还没轮到他头上是因为他这个长孙兼长子是不是嫡出的,是庶出的。

    由于章宗在位时杀的都是旁系皇亲,自己爹完颜允恭这一系都没有动,翼王安然度过了章宗、卫王两朝,如今皇权出现真空,于礼法而言应当重新回归章宗近亲,而章宗异母兄长翼王当然是最佳人选。

    翼王即位有理有据,徒单镒的提议让胡沙虎的皇帝之梦破灭,良久,默然而去。

    继任皇帝已定,那么现任皇帝卫王也就失去了最后的价值,崇庆二年八月二十六日,胡沙虎派宦官前往宫外将卫王毒杀。

    卫王执政时间连头带尾不过短短五年,当初因缘际会碰巧登上了皇位,可事实证明卫王根本无力掌管好一个大帝国,尤其是已经明显在走下坡路的大帝国。外有强敌大军压境,内有权臣骄横跋扈,金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而不是一个仅仅靠玩弄小聪明自保的虚弱皇帝。

    先是铲除章宗怀孕的妃子,接着干掉后宫女强人元妃李师儿,面对蒙古人的入侵一味地议和议和再议和,甚至当蒙古人打过来边关将领汇报都不准,谁汇报就把谁关起来,谁议论蒙军入侵就把谁关起来,中都戒严,民众噤声,都给我喜庆起来,不准提起蒙古人。

    搞宫廷斗争、搞掩耳盗铃,不过是小聪明罢了。身为皇帝,所做的一切永远要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搞定了后宫那点儿女人孩子就能长治久安?不让人民群众说话就没有外敌入侵?蒙古人就不会打过来?苏联就不会灭亡?

    小聪明,永远成不了大事业。

    因为害死了章宗遗孀和遗腹子,后来即位的宣总也不给他平反,只给了他卫王的追封,卫王就成了金国历史上唯二的以王的身份谢幕的帝王,上一个是海陵王完颜亮。两人一个是穷兵黩武,一个是窝窝囊囊,都死于政变没落个好下场,再加上死于非命的熙宗、章宗诛杀的亲王、卫王杀死的章宗后妃,金国皇室的自相残杀如同魔咒一般,几乎贯穿了整个朝代。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如此血腥的皇室,独此一家。

    崇庆二年九月,在权臣胡沙虎的安排下,翼王完颜珣从任职地彰德匆匆赶回中都即位称帝,当年改元贞祐,是为金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