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湖御飞剑
繁体版

第七十六章:生祠

    马车一路向西终于在第十天,王尘和仙妃到达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青陵高原。

    青陵高原所在的是乃是顺洲。而他们也走进了最靠近高原第一个城市,据涯城。

    事实上,高原极其广阔,整个顺洲几乎一半的面积都被青陵高原所占据。而青陵高原则被穿过的商河一分为二。

    在据涯城的更西边,则建立着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名为天府堰。

    几十年前顺洲境内的商河总是会决堤,洪灾困扰了朝廷许久。最终在又一次决堤之后,朝廷下定了决心,派遣当年还是工部侍郎公输瀛前来修建水利工程。

    公输瀛也不亏他大燕王朝第一土木老哥的称号,修筑的天府堰即坚固又漂亮。

    高大的水利系统让汹涌的商河得到了驯化,公输瀛没有去堵,而是适当改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在疏通商河的同时,也利用起了商河的水流,滋润了起码万亩良田。让商河不再只是一个名头上的母亲河,而是真正开始孕育起了一方生灵。

    并且在那之后,这么多年再无大型的洪灾。

    而公输瀛也凭借着这个功劳,官拜尚书令。

    两人一魂交了进城税,通过了据涯城高大的城门。据涯城作为一座真正的山城,依山而建。整个城池更是起起伏伏,让王尘和小苗这两个出生平原的人着实感到惊讶。

    当然了抛开这里的地形地貌,据涯城里面的景象和大燕王朝大部分二级城市的景象差不太多。虽然远没有永宁城那般繁华,但也足够热闹。

    进客栈,找好落脚的地方。几人整顿一番,吃饱喝足,再一次出了据涯城。

    他们要去看看那个天府堰。

    按照韩瑛子的说法,根据仙妃留给她的信息,当年洪水泛滥时第一个被击垮的就是这个天府堰。

    也正是因为天府堰被洪水冲垮,失去了这道关键的屏障。商河的泥洪几天内冲击了大半个顺洲,才最终酿成了一场无法挽回的灾祸。

    顺洲的百姓更是在这场洪水的威胁下背井离乡,最终饿殍遍野,甚至还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瘟疫。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

    刚出城不久,一个香火旺盛的祠堂出现在了道路的尽头。祠堂不是很大,但修建的极为精致。进进出出的信徒更是络绎不绝。

    等到三人离近才看清,这里竟然立着的是公输瀛的生祠。

    因为他的天府堰,商河解决了灾祸,滋润了耕田,真正意义上的造福了一方百姓。

    虽然公输瀛后来身居庙堂,很少回到这个年轻时曾经为之奋斗的地方,但是这里的人民却从未忘过他。

    王尘跨入香火缭绕,安静祥和的生祠,走过一条青石路,迈步跨入正堂。

    正堂里面,公输瀛的铜像立在高台之上。

    雕像刻着的公输瀛并没有穿着官袍,而是披着一件粗布麻衣,他赤着脚踩在石头上,裤腿高高的卷起。手中则握着一根木杖。

    铜像刻着的是他当年治水时的模样,他站在泥水里,挺直的腰杆看着远方。

    还很年轻的脸上,满是乐观和坚毅。

    王尘看着这个公输辰的父亲,一种不属于他的骄傲与激动莫名的油然而生。

    意气风发的公输瀛就像那首诗描述的一样: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赋予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劵,累上留云借月章!

    一旁一位老婆婆看着呆呆站着敬仰着公输瀛的王尘,微微的笑了笑,然后从一旁递给了他三根香。

    “小伙子你是外地人吧。”

    王尘下意识的接过香,点了点头,“是呀阿婆,我听别人说这里的天府堰壮观至极,特意来看看。”

    老婆婆点了点头,坚定的说:“那你更应该拜一拜公输大人了,天府堰就是这位大人主持建造,他可真是一个大好人啊。”

    拿起香,对着眼前的这具铜像恭敬的磕了个头,不论是站在公输辰的角度,还是他这个偷走了公输辰生活的小偷的角度,这个头都不亏心。

    同时他更清楚的感受到,因为自己的这个举动,周围的人看自己的眼光顿时柔和了许多。

    三人离开生祠继续向前走。

    一旁小苗不停的扭头回看那个庙宇,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怎么了?”王尘问道。

    “辰哥,他们为什么要供奉老爷呀。永宁城的庙里面供奉的不都是那些神,佛之类的?”

    “因为老爷帮了他们,但是神佛却没有。他们当然感激的就是老爷而不是神佛喽。”

    他心中轻轻的叹息:只可惜,这位在顺洲百姓眼中如同守护神一般的好官,最终却不得善终。

    “你是不是想去救公输瀛?觉得他这样被抄家很不值?”韩瑛子的话在耳边响起。

    王尘默默的点了点头,因为小苗在旁边,他并不方便开口。

    事实上一开始王尘并没有这种想法,可是看到那座生祠,看到虔诚叩拜公输瀛的百姓,他终究还是起了恻隐之心。

    但是他终究还是不能救,公输瀛作为一个尚书令,他本身牵挂的因果实在是太多了。一旦做了,谁也没办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暗暗的叹了口气,王尘如今只想赶紧离开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

    这次时间穿越的旅行实在是太差劲了。

    三人登上了一座青峰,壮阔的天府堰就在眼前。

    如同豁然开朗一般。王尘看着波澜壮阔的大江,蔚为壮观的天府堰,胸中豪气油然而生!

    远处江水自天际而来,当真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更近处的天府堰则大体由三部分构成:分水岭,沉沙堰,金鱼嘴。

    分水岭将整个商河的水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沿着自然河道向下流,此为外江。一部分则被引入农田被用于灌溉,此为内江。

    分开的水流不再那么湍急,水量也得到了减少。这便是第一步缓解了江水的泛滥。

    而金鱼嘴则是一道用蓝火药炸开的口子,金鱼嘴本身要比内江窄的多,当江水流至此处,在两旁山壁的阻挡下,自然形成了回流,水中的沙石便被带到了分水岭和金鱼嘴中间的沉沙堰。

    其次沉沙堰很矮,当洪水来到的时候,因为金鱼嘴较窄的缘故,江水会直接漫过沉沙堰,流入外江,再一次解决洪水的问题。

    风掀起了王尘的头发,他看着天府堰,不禁感慨。公输瀛作为大燕王朝首席土木老哥,确实不是盖的。

    整个天府堰并没有大费周章的去修大坝,做堵塞用人力去和整个商河硬碰硬的较劲,而是因地制宜的利用了此处地点的特殊性,同时顺应了地势,变害为利。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天府堰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建筑,而是自然与人智慧的结合,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躯体。

    一旁,足不落地的韩瑛子同样看着天府堰,那双晶莹漂亮的眼睛中闪动着的却是迷茫的光芒。

    “多么漂亮的地方啊。”韩瑛子轻轻的说道。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才是。”

    日落西山,时间不早了,三个人先行回到据涯城。准备明天再进入真正的青陵高原看看。就在他们回到据涯城时,刚好赶上了关城门前的最后时刻。

    而在他们的前面几个脚夫打扮的人正在和守关的士兵说着什么。

    脚夫们的身后是一个不大不的马车,此时上面裹着的麻布被掀开到了一旁,而官兵们正对着麻布下面的东西指指点点。

    王尘站在后面,自然是注意到了那边的事情。

    起初脚夫们还点头哈腰的作揖赔笑,可显然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守关的士兵满脸的倨傲甚至推了上前谈判的粗布中年人一把。将他推到在了地上。

    站在中年人后面的那几个穿着短打上衣的年轻人,一看到中年人被推倒在地。当时就急了,他们先是护住了中年人,随后开始大声同守关士兵叫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