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符仙
繁体版

第廿一章 蛮王兄弟

    “蛮王阿蛮骨有十六个子女,其中长子阿福海,次子撒胡路,三子奇虎名,五子阿南图,七子买哈家已经成年且有争位实力。”

    孟希言缓缓指向南地地图,“阿蛮骨三年前继位,被南地各部尊为共同的王,虽因为其勇武,更因为其母撒湘南。”

    “撒湘南原来只是上任蛮王的女奴,因为貌美而得宠,生下阿蛮骨。奇的是,上任蛮王有女无数,却只得阿蛮骨一个儿子。”

    “这蛮王渐渐老去,蛮族各部也蠢蠢欲动,撒湘南在此时握住了权柄,在蛮族内部有了一席之地。

    撒湘南利用制衡之术,让部族之间互相攻讦,她再从中调停,借机安插细作,逐渐得势。”

    “她还用联姻之法将各部女子都抬到阿蛮骨帐上,生了不少儿子,而这些部族看了,多是不愿意冒谋反的风险,分别扶保诸子,共尊阿蛮骨上了位。”

    妙君一挑眉:“听闻蛮族以力量为尊,女子地位低微,她竟然能有此成就,的确厉害。”

    孟希言点点头:“我昨日翻阅蛮族卷宗,确实惊异。不过如今阿蛮骨已死,蛮族内部必然大乱,倒是顾不上洛关这边了。”

    “话是这么说。”武丹青指了指南地地图,“此地虽然被称为蛮荒,愚鲁不化,实则民风彪悍,为朝廷大患,如今有了机会,自然要一举荡平。”

    “表姐说的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需要荡平后患才是。我有一计,不知表姐与孟参军可想听听?”

    武丹青笑道:“我是个武夫,没你们懂得这些,快说嘛。”

    “依我所见,既然蛮族如今派系众多,不如让他们自己斗去。

    撒湘南是个危险人物,还是尽早处理掉。

    不如派人去蛮族散布谣言,就说之前的蛮王其实没有生育能力,阿蛮骨其实是撒湘南与旁人的儿子。

    如此一来,不光阿蛮骨这几个儿子要斗,其他部族恐怕也要伺机取而代之。

    撒湘南自顾不暇,就来不及用自己的势力扶植孙子了。

    咱们把这池水搅乱,之后再行征服之事,岂不是手到擒来?”

    “确是妙计。”武丹青点了点头,“只是这谣言不一定能轻易散布出去,那撒湘南可不是吃素的。”

    “这也简单,不是说河那尔部的首领乌斯麦可与撒湘南一向不睦,自撒湘南掌权后他们部族过得不容易。

    我方不如直接派人去联系他,只说朝廷愿意帮他成为蛮王,只让他依计照做便是,他自然无有不应。”

    妙君说完,看了看孟希言:“参军以为如何?”

    “孔将军之言有理。只是此计虽妙,却会伤及蛮族根本,不如遣使持书去询问陛下之意?”

    “参军之意我明白,无非是觉得陛下一定既想收复蛮荒人心,又想从中得取高额税负,可若是平乱从速,必要雷霆手段,让他们几十年缓不过来,才可诚心归附。”

    “孔将军确实以理服人,希言甘拜下风。”孟希言笑道,“不过我倒是觉得,此计还有改进的地方。”

    “此话怎讲?”

    “如孔将军刚才所说的办,谣言该散布就散布,乌斯麦可也还要联系。

    不过这之后,可以上表表奏圣上,封阿蛮骨十六子女与乌斯麦可同为蛮族十七王,平分领地,割据疆土。

    同时让蛮族七个部曲各出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老,组成长老会,每年评判十七王各自的功绩过失,表奏朝廷。

    这样长老会也会争权夺利,各为其主。十七王之间也有的斗,况且其中大多没有成年,母家势力盘根错节,母子说不定也会反目。

    朝廷每年可以派人视察,对朝廷越臣服,咱们就越给他们更多好处,不服的,就杀鸡儆猴。

    至于撒湘南,最好召入朝中给个闲职,那女人野心大,经营了十几年扶她儿子上位,呆在老巢还是会有许多人支持她的。

    所以,我的建议,既然要制衡,自然是越多越繁杂越好。

    而且比起孔将军之前所言,名分定下来,管他们上层怎么争权夺利,对百姓的生产影响反倒会变小。”

    “参军比我还要毒,我还以为你是个心善的。”

    妙君倒是有些惊讶于孟希言对权术的理解了。

    “不过是听到孔将军妙计,有感而发。”孟希言拱拱手,“况且对敌人心软,就是伤害自己人,这个道理你我都懂。”

    武丹青笑了笑:“你俩把事情都安排好了,我就照做就是。只是出使河那尔部的事,待陛下旨意下来了,还要劳烦孟参军亲往,还望小心行事。”

    “希言遵命。”孟希言点了点头,“那下官就先去准备了,大将军,告辞。”

    见武丹青点了点头,孟希言便拱手离去了。

    “上表的事情我现在就准备,你也回去歇歇吧,思虑过重对身体不好。”

    妙君听得此言,正色道:

    “大将军,我想请令带一支轻骑,绕道蛮族内部,出其不意给他们一击。

    蛮族现在内部正乱,见我军勇不可挡,自然更容易臣服。”

    “你歇息歇息,我可以派别人,也是一样的。”

    “大将军!妙君确实有私心,当今圣上在民间被称作百花娘娘,我也听说了。大将军难道不想得见天颜吗?时不待人,况且我等不知光阴几何!”

    留下花径秘境的人就是传言中的百花仙子,想必,就是这女帝了!

    武丹青又怎能不知她的急切。

    “听我的,你的这个计谋,也算是目前最快的了,可也最好等到撒湘南的谣言传遍再行事才好。我等还要等陛下旨意。”

    “那……末将便自请去为大将军送表。”

    “你……唉!”

    武丹青一甩袖子,

    “你也太任性了!虽是皮肉伤,可也流了那么多血,怎么能受那奔波劳累之苦?”

    “我这人确实倔些,可也是事出有因……”

    武丹青撇了她一眼:“可我也倔,你待如何?”

    “这……”

    “我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恐怕我两人虽关系好,但认识日子浅,交浅言深,你往后怨我。”

    “您但说无妨,是非对错,妙君不才,也还分的清。”

    “那我就直说了。”武丹青站了起来,“你还是太气盛,沉不住气,以后迟早是要在这上面吃亏的!

    你为人百般好,只是有两点。

    其一,急于求成,往往吃了亏才发现自己鲁莽。

    其二,太过自负,有了些成绩就骄傲起来。

    往日里我见你这缺点,觉得你是个有天赋的孩子,为人又好,只觉得无伤大雅,今日一见,却觉得不得不和你说了!

    我这话说在前面,以后你要是不改,可有的吃亏!”

    妙君低了头,仍有些不服气,但她也知道武姐姐说的没错。

    妙君自己看别人也很准,但到了自己身上,往往也是吃了苦头才肯改变一二。

    “表姐说的话,我都铭记在心,可这次确实不大一样……”

    “罢了,我不和你多嘴,你把伤养好了,咱们一切好说。”

    妙君明显的感受到,武姐姐把自己关在城门外之后,似乎更关心她了。

    啥交心的话都往外说。

    其实她们相识也不过一年多,交往过几次而已。

    或许这就是缘分,像母亲说的,第一眼就是对的人。

    妙君难得服了软,乖乖回了屋里歇着。

    武丹青这边却是没闲着,将三人商定的事情写成了奏章,又附上了对妙君的赞美之词,还提到孟希言官职不过七品参军,但才能极好,可以出使河那尔部,求陛下赏赐些出使的体面。

    至于为将士请功,抚恤之事,自然也详细附上了名单,妙君再三遣人问的晋中小将军自然也有提到。

    这一切事毕,武丹青才搁笔叹道:“这写文章的事,真是比打人难多了。”

    怪不得自己与妙君穿过来还是当将军的命,文人墨客,她可做不来。

    但她不知道,远在京城的天子接到孔妙君的表文,却是大加赞赏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