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总有时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向之所欣

    向天盏想了想,决定新年还是回家去。这是他工作以后第一个可以自主支配、不用去巴塞罗那的春节。虽然才从老家过来,但他隐隐觉得,未来几年他应该非常忙碌,可能没有回家过春节的时间,所以在有空回去的时候还是尽量回去看看,陪陪爸妈。

    这些天他陆陆续续把办公室里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搬了个空,那些曾属于他的荣耀,他的回忆,也是闻讯的荣耀,闻讯一路走来的历程,他没思考两秒钟,就决定搬回家,珍而视之地放在了书房。

    再大的矛盾,没有必要和自己的过去过不去。

    在离开之前,先把该还的债先了结,比如,还来不及履约的饭局。

    接下来仅剩的几天里,他得把欠下的饭局一一兑现,实在凑不来时间的话,下午茶也行。

    首要履约的当然是李卓秋的饭局。早在他刚提离职消息传开时李卓秋就约了他饭局,结果这几个月愣是没凑上时间,李教授有空他在忙,他有空时李教授出差,等他休假回来时教授再次出差……兜兜转转直到年终两人终于对上了时间。

    向天盏借了管明臻Iris餐厅的包厢来招待李卓秋。

    两人坐定时,相对于向天盏的神采奕奕,李卓秋是肉眼可见的憔悴和疲惫。看得出这位习惯了国外节奏的教授很是吃了些苦头。

    闻迅当初花了很大的诚意和心思挖李卓秋过来,是希望李卓秋能用自身的经验和学术帮助闻讯建立起规范的实验室体系。不仅仅是总部的实验室建设,未来还有各个地区部的研究所。

    科技公司实验室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做稳做大以后都会不同力度地投入到研究当中去,包括基础研究和未来技术的研究。闻讯之前有基础研究部和预研部,算是实验室雏形,但没有系统和规范。在有了一席之地后,终于腾出手来开始规划建设实验室和研究所,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石。

    李卓秋到任以后,全身心投入到闻讯的实验室和研究所建设中去。到底是国外顶尖院校的工科教授,两年多的时间把原来的基础研究部、平台研发部和预研部等一系列做底层技术和未来技术的研发部门整合,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运作流程,闻讯的实验室终于初具规模,有了点国际巨头的实验室模样。

    李卓秋给总部的研究所命名为香农研究所,纪念这位信息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创始人,下面包含四大实验室:预研未来3~5年的高精尖技术的3001实验室,位于总部杭州,艾达楼。致力于底层通用技术、底层逻辑架构研究,算法算力研究的2001实验室,位于上海;专注数据通信研究的2010实验室,位于BJ;以及专注新能源技术研发的2061实验室,在南京。

    而各地研究中心的建设也在规划中,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是位于香港的马可尼研究中心,专注于无线技术。

    实验室建设成果喜人,而在李卓秋的带领下,交出的答卷也成果喜人。他给各个实验室制定了明确的研究方向,亲自考核了研究团队带头人,不做重复无用的事情,不会左右手互博,专利和顶刊论文肉眼可见的,质量和数量都高了不少。尤其是技术转化率,更是喜人。

    闻迅大喜过望,打算把闻讯学院的建设也给到教授,把人给吓得差点儿连夜卷包袱跑路。

    李卓秋感觉自己这把老骨头干不动了,不自觉地先灵魂拷问向天盏,“国内工业界的强度都是这样吗?我感觉我在国外工作的二十多年都不如在闻讯工作的两年多操劳。”

    向天盏不禁哑然失笑。

    八年,他都是这么过来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通信技术相对来说起步晚,所有的飞跃进步都是无数个像他这样的人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追赶来的。

    这就是差距。谁不想体体面面地工作?但这的确不是为难这位在国外长大的教授的理由,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要么适应环境,要么改变环境。

    两人从抱怨开始,倒是越聊越投机。从中美的工作环境差距聊起,再到中美的技术差距,又到国内的美食,世界各地的风光,最后还聊了向天盏创业的设想和方向,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架势。

    自然而然地,也聊起了向天盏和邱志杰之间微妙的关系。

    李卓秋还面带歉意,为自己不小心提到这而不好意思,向天盏却是毫不在意,手头的动作未停,继续烫着火锅,氤氲的热气中语气都未变一下,“我和邱博,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对立。虽然总是意见不同,但到底是工作上的事情。我刚进闻讯时,真正带我的,其实是邱博。老闻那么忙……”

    旋即又笑了笑,“我知道外面都在说我们势不两立……大家都是成年人,哪儿来那么大的气性。不过总是吵吵闹闹确实挺没意思的,很累。”

    李卓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话题就此揭过,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谈兴。

    窗外是凛冽湿冷的寒风,屋内是热气腾腾的欢笑。

    此刻畅聊的两人大概都没想到,八年后,二进宫的向天盏,挂着虚有其名的“首席科学家”title,被打进冷宫,负责全球各地研究所的建设。他以李卓秋的香农研究所为基点,以闻讯集团业务线为轴,建成了一个又一个堪称业界标杆的研究中心。

    这是后来的故事。

    新年过后,向天盏正式单干,忙得不可开交。

    闻讯执行总裁正式成为历史,单干的向天盏依然引人注目。短短一个多月,无论招兵买马,还是面见投资人,收获都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原来他在业内这么吃香吗?向天盏自己都有短暂的惊讶。

    目前的状况大大超乎他的预料,于是决定把原本的计划稍作修改一下,也许步子可以稍微大一点。

    因为竞业协议直到快拿到离职证明时才正式签署,之前他的计划都是按照预想中最严苛的范围来进行,做起来难免束手束脚。大概是基于他多年的贡献,亦或者是董事会不想为难他这个他们看着成长起来的后辈,他的竞业协议倒是意想不到的宽泛,仅仅只要求了两点:第一,不能去竞争对手公司供职,列举了所有涉及到的,甚至包括医疗行业的友商;第二,闻讯在职期间的专利和论文著作权所有权归属公司,离职后相关技术不得应用于商业范畴。

    这两点,对于向天盏来说简直没有任何约束力。他从未想过要去友商,包括海外巨头;更未曾打算带走自己职务期间的专利技术,他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

    他甚至给自己多了一道关键的束缚:短期内不涉及运营商层面的业务。

    作为通信设备提供商出来的人,决定不涉及运营商层面的业务无异于从头再来。他不敢设限太死,毕竟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但科技行业的事情,往往两三年就能决定成败,所以自己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三年的禁入期。

    因此他放弃了他最为擅长的无线通信类技术,决定做存储,主攻政企市场。围绕政企市场的数据中心业务来开展相关业务,逐渐铺开。

    而在向天盏奔波于上海各个地儿时,他未来的肱股之臣们陆续到位。

    冷晋和许成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的离职申请其实在向天盏之前。原本是一怒之下裸辞,打算北上或者南下看看的,正好碰上向天盏要单干,他想都没想就决定跟着了——他在闻讯第一次负责重大项目时得过向天盏的指点,少走了很多弯路。从那之后向天盏在他眼里就是不一样的存在,和其他领导有明显区分。

    而沉默寡言的程九思,本就是友商出身,在闻讯的路子比别人要曲折一些,正好合同到期他就不打算续约了,主动找上向天盏,决定跟着出来闯天下。

    冷晋和程九思在闻讯的年轻一代也算是耀眼的存在,因为意料之内非常合理的原因,所以离职过程非常顺利,一点波折都没有,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再加上离职理由更加合理——主管走了,自个儿又不想换部门,作为助理当然只好离职的姬若愚,三个人成了初创时期向天盏的主力。

    冷晋负责研发团队的组建,程九思和向天盏一起细化分解他的战略目标,而企业工商相关,各种注册还有办公室租赁等等之类的事宜全部交给了姬若愚这个万能小助理负责。

    三驾马车平稳运行,恨不得一日千里。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吴十洲,也兑现了他当初的承诺,力排众议给他拿下了他公司在国内的第一笔天使投资,坚定地成为了他背后的男人。这一合作,就是十余年。

    再加上这些天他见的投资人,还有些主动找上门来的投资人,他有种错觉,开始反省自己之前是不是眼界太窄,格局不够大,按照当下状况完全可以试着爬向更高的山峰。

    于是,他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细化丰富他的战略目标。经过了再三的思考和研究,他觉得后续可以瞄准难度极大的存储芯片设计市场。此时存储解决方案领域已有TI(德州仪器)、松下、IBM等老牌厂商雄踞,新入局并不容易,有着相当大的难度,也许会再现当年闻讯初创时遭遇的七国八制和国内大厂商的夹击。

    当前的存储解决方案市场中,把模拟、数字、DSP灵活整合在单晶硅上的“混合信号技术”还算是新兴技术。向天盏对此非常感兴趣,且有极大的信心可以赶超国外巨头。

    当然,这是第二阶段要做的事情。目前,还是按照原有计划有条不紊地走下去。

    任何时候,资源和实力都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