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的哲学
繁体版

学·问·悟4

    在这新的一天里,总会有一些有趣的事发生。

    中午,多云。

    一位行者来到观中,指名道姓要见我,说是特地前来请教真理。

    我与行者见面后,行者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这是个人人皆知的禅宗典故。

    话说:有一位德山禅师对《金刚经》下了很深的功夫研究,著作了一部《青龙疏抄》。

    听说南方提倡“顿悟成佛”之说,颇不以为然,便带着《疏抄》南下,准备破斥此一邪说。

    到了南方,路上经过一所卖饼的小店,德山腹饥,欲买饼作为点心充饥。

    店中仅一老婆婆,见德山买点心,当即问他:“你肩上担的是什么啊?”

    “《金刚经青龙疏抄》。”

    “那我考你一个《金刚经》的问题,如果答得上来,点心免费供养。”

    “请说来听听!”德山满腹信心地答应。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大德要吃点心,点的是哪个心?”

    行者为我讲述典故后,直言:“请问先生,此处所点,点的是哪个心?”

    我抬起手,伸出食指,用指头点在桌子上,一连点了三次。

    行者说:“请先生直言相告,莫作戏解!”

    我当即便言:

    “有心不用用妄心,妄心即起点甚心。

    “直言莫作直心求。无言已是真个心。”

    我接着拿起茶水,遥敬行者,道:“请喝茶!”

    说完我便起身离开,屋子里独留行者一人。

    行者面色恍惚,独自喝着茶,久久不动。

    三天过后,行者红光满面的走出屋子。

    行者找到我,辞行离去,解世间结,广度群生……

    这一天,天气晴朗。

    一位苦主带着孩子找来,与我诉苦。

    他告诉我,自己的孩子老是离家出走,外出修行,说是要出家。

    他们当父母的把孩子养大成人,孩子却要抛弃他们,这种心情有苦难言。

    孩子的行为太自私,根本没有想过他们当父母的感受。

    他们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本来好好的,却变得如此消极,总是要逃避生活的,

    工作赚钱,娶妻生子有什么不好?

    为什么孩子总是要逃避呢?

    我看着那个大男孩的神色并没有因为父母的种种诉说而有变化。

    他一直站在父母身后,神情沉默,不为所动。

    苦主说:“先生,你也算是修行人,请您开导开导这个孩子吧!”

    我问:“你了解修行吗?你了解你的孩子为什么要离家去修行吗?”

    这回孩子替苦主回答:“他们都知道,我也解释了,可他们都无视了!”

    我点点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便对苦主说:“你们听我给你讲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后,你们再决定怎么做。”

    得到苦主的同意后,我便开始讲起了这个故事。

    话说:曾经有个男孩很怕死,因此,他做什么都无法尽心尽力。

    他觉得人无论如何都是要死,那还干什么活?努力什么?

    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左右是死,最后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所做的事没有一件可以做好,全都是半途而废。

    他混吃等死,惶惶度日,一日复一日,日日无终始。

    这样的一个人,就是废人一个,他的人生活的狼狈不堪。

    可是,他也有身为一个人基本需求,渴望被爱、被认同、被需要……

    然而,因为自己的悲观主义,他的基本需求都只能是奢求……

    痛苦、绝望将男孩拖入深渊,一直体验着痛苦、悲哀……

    直到有一天,男孩找到了一天自救的出路,他看破了生死,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他潜去修行,誓要探究真理解除生死所带来的痛苦。

    此举为他自己带来希望……可常人却不能理解了,有了种种质疑……

    有人问:“你为什么要修行?”

    男孩答:“是因为我怕死!”

    人问:“一天天神神叨叨的,啥也不干!去找个工作赚钱不行吗?”

    男孩答:“我不是啥也不干,而是同大家一样都需要去做事,你们是工作赚钱,我是探究真理了断生死。”

    人言:“你就是在逃避现实,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为混吃等死找借口!”

    男孩言:“现实是什么?是信念不一,各有所爱罢了!如今,工作实现不了我的理想,我只能另寻出路!”

    人问:“你的出路、理想是什么?”

    男孩答:“探究真理,超脱生死,不生不灭,逍遥自在!”

    人问:“不工作,你吃什么?没饭吃还自在个屁呀!”

    男孩答:“一口馒头活一天,一口水也能撑一天!我为什么要费劲工作,分散精力呢?况且在这个时代,一个月三二百块钱就可以吃的很不错了!要求那么多,还修个啥子行?”

    人问:“这样活着,不生不灭了又有什么意义?”

    男孩答:“意义在于自我救赎,我才是自己生命的主角。世界万物无穷无尽,我到时全都可以一一体验,一一玩戏,自在逍遥。”

    人问:“你太自私了,丢下父母独自去修行,只顾着自己自在逍遥,你的父母怎么办?”

    男孩答:“游子远行,不得已而为之!世人为了依食财物远走他乡,我为了真理离家行学,我们都是为了希望。”

    “人赚了财物可孝敬父母,我得了真理可助父母了生脱死,解脱种种忧患大苦。”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平安喜乐,自由自在!”

    ……

    我的故事到这里结束。

    我看着苦主与那个满脸释怀的男孩,道:“我同真理而来,已打开了希望之门。”

    苦主这才由故事里回神,他深深的看我一眼,叹了一口气,起身拍了拍孩子的肩膀。

    “孩子,决定了事就要走下去,我和你妈在家里等你回来!”

    苦主说完就走了,那个男孩被留了下来。

    这天起,男孩成为观中的一员,天天都可看到他勤快的身影……

    一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长天一色。

    又有人听闻传言寻到观中,找到了我。

    这是一位学者,整个人带着一种深沉的自信,装扮得体,神色隐约却带着一抹疲惫。

    他讲述自己被一个故事给困住了。

    故事中寓意的答案他是怎么解都解不出来。

    他也有一些自己解答,可是都不能令自己满意。

    此事已经困扰他一年之久,满脑子都是那个故事,这令他不得安宁,常常失眠。

    学者担心自己这样下去会把自己活活内耗死。

    学者把故事将给我听。

    话说:有一位罪人,被关押在一座暗无天日的监狱中,他因所犯之罪寸步不能离开监狱,他一直活在黑暗中不见天日。

    从而,对于外界的事物只能依靠音声来判断。

    罪人闲来无事,便开始关注监狱时常响起的钟声,钟声嘹亮,连绵不绝,每一声都好似悦耳动听的音乐。

    这对罪人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钟声每天早中晚各三次,一直都是如此。

    直到一天,狱卒前来告诉每一个罪人:“谁能从钟声里听出钟声的真谛,那么谁就可以无罪释放!”

    ……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学者却愁眉苦脸。

    学者起身一拜,说:“先生,听闻你学识渊博,可解世界真义,学生斗胆向您请教,请先生为我解惑。”

    他这才询问:“先生,什么是钟声的真谛?”

    我说:“你不远万里前来寻求真谛,我当为你解惑!”

    我起身来到门前,取下一个风铃,当着学者的面轻轻的摇动,风铃当即发出悦耳的声音。

    我问:“听到声了吗?”

    学者:“听到了!”

    等到风铃悦耳的声音寂静下来后,我又问:“还能听到声吗?”

    学者摇了摇头,说:“什么也听不到了!”

    我闻言抬手把风铃摔在地面,风铃当即发出破碎的声响。

    我问:“声从何处生?声从何处灭?”

    学者盯着破碎的风铃,神色震荡,他的脸上一抹明悟逐渐显露出来,化解了过去的疲惫之色。

    “罪人,无罪释放……”

    学者得到了答案,辞行离去。

    回去后,他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完成自我救赎,令无数人获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