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海松原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下乡的日子(二)下

    于母说:“哎!孩子一个人咋不回家过年撒,一个人在知青点也寂寞,那就叫来过年吧。”梅花高兴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董玉民道:“你过年不回家,到我家过年吧,你一个人在这也寂寞,我家人多热闹。”

    董玉民一听于梅花让自己到她家去过年,心里很高兴,但是嘴上去不说去,也不说不去。只是说了一句:“到时候再说。”

    腊月二十五,知青点基本没人,都回家过年去了。董玉民一个人躺在知青点的大床上,喝的酩酊大醉。于梅花来到知青点宿舍,见董玉民喝醉了酒,便回家给他冲了一杯白糖水端来,梅花把董玉民的头掫起来,把糖水杯口放在董玉民的嘴边,一点一点的喂给董玉民喝,董玉民迷迷糊糊感觉有人喂自己喝水,“嗯!”好甜呐,像是做梦,又像是真的,董玉民恍恍惚惚的睁开眼睛,见梅花正在给自己喂水喝,喝完了糖水,董玉民感觉舒服些了,心想:“这是头一次有人关心自己,照顾自己。”他抬起手放在梅花的手上。

    梅花感受着董玉民轻轻摩挲着自己的手,梅花有种像触电的感觉,从来没有过的感受,觉得四肢无力,依偎在董利民的旁边,董利民借着酒劲一把把梅花拉到自己身边,两个人紧紧地搂在了一起。

    董利民喃喃的说:“梅花,是你给了我关怀和照顾,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梅花说:“你看,你们这人都走光了,从明天开始,你就到我家去吧,我家热闹,在我家过完年,等知青们回来了你再回来。”

    在于梅花的一再坚持下,董玉民来到了于梅花家吃饭,董玉民把自己的口粮带上,拿到梅花家,给了于母说:“阿姨!我来麻烦你了,”于母说:“没事,你就像我家的孩子一样,在我家过年吧,我家的人多,在一起过年多热闹。”

    董玉民很勤快,见梅花家的门坏了,他找来几个知青吃罐头,扔掉的铁皮罐头盒,用一把旧剪子剪成一片一片的,把门板订上。又看见梅花家的小椅子晃动的厉害,削了几个木头块,塞在木撑的卯里再用铁皮钉固,椅子不在晃动。

    梅花爹每天下地上工,回家已经累的看不见家里的活,梅花娘见董玉民把家里坏了的门窗,桌椅修缮好了,心里很高兴,在梅花爹面前没少夸奖董玉民。

    董玉民来到梅花家吃饭,本着不白吃饭的想法,总是能找点活干,所以,于家大人孩子都很喜欢董玉民,慢慢的时间长了,董玉民成了于家的常客,董玉民有啥好东西,自然也忘不了于家,于梅花和董玉民的感情与日俱增。

    于梅花突然有一天肚子不舒服,总是恶心,想吐。梅花娘是过来人知道咋回事,把事情告诉了老伴,老伴一听着急了说:“叫他们赶快结婚,传出去丢人,这几天就把事儿办了。”

    于母赶紧张啰着给两人办事,董玉民没有说什么也同意办事,于家见女儿的肚子一天天鼓起来不好看,催促董玉民抓紧办事,董玉民没有财力也没有能力,只好听命于家的安排,很快办理了结婚手续,领了证。七个月不到,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孩。董玉民当爸爸了,第二年梅花又怀孕了,董玉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

    知青回城的消息传来,很多知青回家活动,争取第一批抽回了城市,安排工作。董玉民见身边的同学大多数都回了城,自己也不甘心就在农村呆一辈子。他跑到城里找自己死去母亲的哥哥帮忙,舅舅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办理离婚手续,就可以回城。

    董玉民回来和于梅花商量,于梅花不同意离婚,她怕董玉民回城后不要自己。在董玉民的好说歹说之下,终于做通了于梅花的工作,同意离婚。

    两人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梅花哭成了泪人,出来时,梅花一把抱住董玉民哭个不停,董玉民搂着梅花说:“别哭了,我到那边安顿好就来接你们娘俩,你等着我的好消息吧。”在董玉民的再三劝阻下,梅花止住了眼泪,两个人回到了家,董玉民拿着离婚证书到知青办,办理了回城手续。

    临走时梅花送董玉民到村口,难舍难分,眼看长途公交来了,董玉民拿起自己的行李上了汽车,梅花站在汽车停靠点,看着汽车远去的背影,瘫坐在大路上。两个孩子找妈妈来到马路边,拽起妈妈,于梅花擦干眼泪一手拉着一个孩子,往自己的家走去。

    在农村梅花带着俩孩子艰难度日,靠着娘家人的接济生活着,梅花记着董玉民的承诺,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没见董玉民来接他们娘仨。

    梅花把俩孩子托付给娘照看,只身来到省城寻找以前的丈夫,梅花通过以前认识的知青,打听到了董玉民的住处,梅花敲开了房门,门开了,走出一个年青女人,旁边站着一个小女孩,那女人问:“你找谁?”梅花说:“找董玉民,”那人说:“他不在,出差了,你是谁?”梅花见此情景转身向院外走去。

    在恍惚之中梅花听见董玉民在耳边说的那句话:“你等着我把那边安顿好,就来接你们娘几个。”

    回去后,梅花病倒了,梅花带着两个孩子在农村跟着姥姥、姥爷生活,在农村上了没几年学,孩子们渐渐长大。儿子不甘心在农村呆一辈子,到城里去找父亲,孩子通过以前的老知青打听到父亲的工作单位。

    董玉民见自己的儿子这么多年不见,已经长到这么大了,很是亲切,高兴,董玉民领着儿子到一个小饭馆里吃了一顿饭,儿子说:“自从你走了之后,妈妈得了一场重病,现在身体一直不好,很想念你。”

    董玉民说:“孩子,我在城里又组织了家庭,你还是回去吧,在城里我也给你找不到工作。”说着从上衣兜里掏出五十元钱给儿子。

    儿子拿着那无十元钱说:“这就是你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的酬劳,我还没有如此不值钱。”把那五十元钱往地上一扔,转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