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复苏年代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未来的领地

    杨平只是在普通的分销模式上,做了调整,比如:二级可以干掉一级,一级可以给二级下达销量任务,而罐头厂同样可以根据销量大小,干掉一级和二级。

    这当中,纯粹是效益链条在驱动,不牵涉其他。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完美的执行。

    比如温家村是李云福老婆娘家,领导打招呼的怎么办?对于此,杨平自有另外一套模式单独套他们。

    剧院外广场上的抢购热度,经销点老板们都看在眼里,一番商议之下,他们纷纷靠拢本乡镇代销点老板,大家统一商量全年以及首次订货的数量,还有各种优惠政策如何争取等等。

    会场内的气氛逐渐热闹起来,谁没有个亲疏远近?谁没有私心杂念?谁不想多拿货,多要优惠?

    杨平一看大势已成,拿起扩音器:“各位老乡,还有最后一项政策,以一级单位为基准,前三名签订订货协议的,奖励自行车一辆,另外还可享受最高优惠幅度,直至次年年底作废。”

    这就是拉领头羊的策略,毕竟现场讨论,短时间内也议不出个道道和结果。

    果然,这一番说完之后,不到十分钟,温家村所在的乡代销点老板第一个走上前台,签订了年销一千八百件的订货合同,定金百分之三十,签订合同后三日内到账,而且一千八百件分成四个季度批次。

    具体数额在合同中都有体现,包括优惠政策以及对应的限制条件。

    有了第一个带头,就有第二个,宝洼村、元洼村、王村所在的乡代销点老板第二走了上来。

    大家一看,只剩一个了,纷纷涌了上来,结果被城关镇代销点老板捷足先登。

    这时便出现了一个漏洞,那就是,既然他们三家都吃完了最优惠的政策,我们就没有必要订货了吧?

    杨平及时下猛药:“各位,我知道大家现在所想,但是,你们想多了,去年咱们县就出台:无农不商,无工不富,大力搞过市场经济,鼓励国营单位独立自主搞活经济的相关政策,我相信,你们乡镇不订货,那些已经签订合同的经销点,包括罐头厂销售科,会迅速侵占你们的市场,到时候,大家再来,可不是现在这个政策了。”

    说白了,你不订货可以,但千万别认为你所在的乡镇老百姓就听你的不买罐头。

    只要有需求,其他单位包括罐头厂销售科,完全可以直接与客户对接,绕过你这道门槛。

    这也是杨平留的后手,因为他无比清楚,未来的市场,是厂端与终端最终结合的市场,分销制度,只能存活一时。

    楼上的领导正在怀疑这种订货会的效果,结果怀疑之心刚冒出头,一楼经销点的老板们便纷纷走上台,与李云福签订货合同。

    每签订一份合同,杨平就着重介绍一下,让那些签了合同的老板倍感有面子。

    李云福的订货合同准备得非常充足,不怕有些经销点老板不小心写错了。

    “平娃,我回去了,需要给家里带话不?”

    孙长贵跟着乡代销点的老板签过合同之后,满脸兴奋的走过来说道。

    “孙大叔,我没话要带,只是若碰上我爹,你得好好说说他。”

    “没问题,有你这么好的儿子,还不好好干,老杨真是糊涂啊。”

    孙长贵告别了杨平,走出影剧院,看着排队买罐头的人群,底气更足了:“今年罐头一定大卖,回去马上通知长喜,帮着统计一下。”

    一场订货会,持续了两个小时,二楼的领导没有离开,都在等着最终数据统计,这也是下周开会的重点。

    李泽海领着会计,按照每一份合同上的订货数量和预付款金额,展开了快速统计。

    “杨兄弟,楼上就有工业局的领导,你这次亮相,对接下来拿下酒厂肯定有好处。”

    李云福给杨平端过来一杯热茶,笑着说道。

    “李厂长,这里没啥事了吧?”

    杨平等不及了,他现在就想去看看酒厂。

    “呵呵,不急嘛,等统计完,我领着你一起汇报给领导。”

    李云福其实是怕领导问一些细节,他回答不上来,所以想拉着杨平一起。

    杨平摆了摆手:“李厂长,数据统计完,你直接汇报就行,我得走了,说不定这会我妈要去学校找我呢。”

    “小海,给杨兄弟带一件罐头。”

    李云福知道杨平母亲今天来县医院体检,送份罐头算是聊表心意。

    杨平拎着罐头没有回学校,而是直接去了邮政宾馆。

    “妈,检查结果怎么样。”杨平关切道。

    “咱妈啥事没有,就是有点贫血,医生说要加强营养,还给开了一瓶药。”

    杨平一看药名,是维生素,一颗心总算稳了下来,既然母亲现在身体没啥毛病,那就从现在开始注意。

    “妈,我找了个院子,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看。”

    杨平不想让老妈回家了,于是就提议一块去城关镇看酒厂。

    贾玉芳担心杨平的学习,杨平说:“妈,现在全是自习课,我复习得差不多了,保证年终考试不掉链子。”

    有了杨平的保证,贾玉芳稍稍安心下来,其实中午吃过饭,去医院拿到检查结果之后,贾玉芳就想回去,杨兰苦苦挽留才等到了杨平。

    很快三人来到城关镇酒厂。

    “二姐,你看怎么样?”

    杨平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地方,虽然有点大,院子里野草横生,但三个仓库无恙,就是两层楼有点破,内外墙皮都快掉完了。

    大门也是锈迹斑斑,门上的锁不知被谁撬了,里面甚至还有鸡鸭野猫野狗四处乱窜。

    “大弟,这也太大了,我一个人在这害怕啊。”

    杨兰说了实话。

    “让妈也来,我再买几条狗,晚上放学我就不住宿舍了。”

    杨平尽力说服二姐和老妈。

    “平平,这里看着是有点破,但是院子这么大,要不少钱吧?”

    贾玉芳问到了关键问题。

    “听说一年承包费五百块,具体多少,还得看最终谈的结果。”

    “五百?不行,太贵了,有这钱,家里能打起一孔新窑洞了。”

    “妈,家里的窑洞推了吧,我准备盖四合院。”

    杨平目光闪烁,他要争取在上大学前,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干净。

    二姐究竟能成长到哪一步,现在还看不清楚,但必须得在半年内,把家承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