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一介书生,你让我辅国!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元宵佳节)

    世俗感悟的书不能写,不符合年龄。

    那便只能在蒙学书籍上下功夫了,大顺朝沿袭明制,其中少童主要所习的启蒙读物教材一般为《蒙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等。

    除此之外,从宋代时就有拿四书典籍也作为启蒙读物来授教,包括如今大顺朝也是,将四书添加到了少童蒙学里一并教读。

    但显然不合适,四书内容太过繁杂,首先除了要先将其几本书经读透背诵之外,其次还要理解章句道理,简直太难了。

    贾琮大致扫描一下脑子里千万书籍,倒是正好有几本蒙学是这个时代没有的。

    如《弟子规》《格言联璧》《笠翁对韵》等等。

    贾琮笔走游龙,一口气写完,这些都是小时候背过的。

    之所以选定了这几本蒙学作为造势前路,还是因为大顺朝实际对蒙学经本上的欠缺,况且这些很多都是经史子集之中选句总结来的。

    只需要站得住一个读书多就行了,就算儒家学子疑问起时,也可借口说是受其他蒙学、经典所悟,才所得总结编撰。

    贾琮将两边青玉镇纸拿开,双手捻起最上一张长如展臂般宣纸,看着上面满是密密麻麻字迹,心满意足长舒一口气。

    “爷,你的字儿真难看。”玉钏儿探身子贴近前来瞧望,嫌弃的说道。

    “你懂什么,这叫独特!”贾琮捏了捏她白嫩的小脸蛋儿,笑道。

    随即便将三张写得满登登的宣纸折起来交给玉钏儿去找个收纳盒装好。

    做完这一切,贾琮重新躺回了床榻上,他的双腿隐隐作痛还略有不适,需要趁此机会好好休息才对,往后可就没这种休假好时光了。

    贾琮叹了口气,思绪着这三本蒙学书若是印刊发卖,绝对能赚钱的,除了弟子规内容含有偏见性,被后世夸谈为三大毒药之外。

    《格言联璧》是格言警句集成的珍典,其内容也没那么黑暗和赤裸的偏见性质。

    《笠翁对韵》则是一本关于声律启蒙的蒙学书,其中耳熟能详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对水,海对河——雪竹对烟萝......

    旁晚

    贾政散衙而来,第一时间便把贾琮叫到了正堂书房。

    期间照常,无非就是说了一些语重心长的劝言,虽然听多了则自感陈词滥调,但总的来说都是一番良言。

    贾琮也耐着性子认真受听教诲,贾政一番有感而发的长谈道完,静静喝了一口茶。

    舒心笑谈道:“琮哥儿,你刚说还有话儿告知?”

    贾琮拱手回道:“二老爷,小子想要借您东厢院藏书阁一用。”

    他今儿白天在玉钏儿那丫头那里打听了不少关于贾政这梦坡斋一些具体情况,得知游廊东小院两间贯通厢房其实是一间藏书阁时,顿时来了兴趣。

    他正愁找不到一个增加阅历,从中得以受启从而著写蒙学读物的借口。

    贾政眉头微皱,疑惑道:“你去那藏书阁作何?”

    贾琮解释道:“如今小子四书五经都已倒背如流,掌握通透,其章句集注也都达大成之效,只剩行文书法逊色了。”

    贾政听了面露不悦道:“小小年纪怎可如今贪功自傲,行文书法又怎是一朝之夕?”

    贾琮站起身拱手行了一礼,继续说道:“二老爷,小子自知仕途之道并非朝夕之功便可得,当下得二老爷授教实乃小子之福,白日里自应当练文行书,可清知光阴似箭眨眼之间,晚间时也依旧不敢停怠,如此便想请二老爷将东厢藏书阁一用,晚间正可闲读杂书以此增添阅历,以便日后更好完述策问之题。”

    “嗯,也罢!”贾政沉思一会,点了点头说:“增长见闻也是必不可缺,不过你还是应当多看些历代科场经营的文卷才是。”

    言罢,贾政便将东厢藏书阁钥匙交与他,贾琮面露喜色送手接过。

    至此贾琮白天除了按照贾政的安排下练字行文外,晚上便与玉钏儿欢闹,该摸得不该摸得地方,都逐渐从小手、小嘴、慢慢攀登成功占领了高地,不过碍于他自身年龄关系,贾琮心知不可妄自过早沉迷春宵,毕竟这副小身板实在承受不起太早的摧残。

    至于读书增长阅历的事,他早已忘到烟消云后去了。

    毕竟他只是需要一个阅历的借口,主要是方便以后编写的那几本蒙学读物有个合理的解释。

    ........

    红楼的时间是个糊涂账,一晃来到了次年春正十五元宵佳节,再过一月不到便是童试中的第一关县试,四月是府试,八月是院试,共有三场,一口气考完便可获得正式科举的资格“生员”称号,也就是秀才。

    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秀才,当朝白发老翁任是一介童生的可不在少数。

    当然,贾琮的最终目的是一口气考过三场,最终获得秀才称号,至于童生压根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闲话少提

    且说,正值元宵佳节时,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贾府也是一片喜庆洋洋,红灯笼挂满了廊道内檐,花市无尘,朱门如绣。

    小年夜是在宁国府过的,贾珍主持承办,邀请西府一众老爷太太姑娘前去热闹,贾琮则以学业为由没去,今儿个元宵则是贾母请客,改办到荣国府来。

    玉钏儿那丫头早就欢天喜地,蹦蹦跳跳,贾琮索性就早些放她出去了。

    这一次有老太太的言令,贾琮也是不得不去过一趟。

    贾母的大花厅建在五间上房的最后一进院,周围湖石点缀,两边抄手游廊围绕,院左边是一处人工小湖,中央一座亭台小阁,紧接着旁边又是一处小花园,故以此方便观坐亭内喂鱼赏花。

    围着人工小湖的抄手游廊右手边过去,至过青石切凿的小拱桥,便是大院。

    这便是贾母平常赏月,听书,看戏及宴请宾客,为儿孙们做生日的地方了。

    此时院内一众宁荣二府子弟落席满座,大院左边摆设了两三张百灵台桌是供两府一众贾家男丁坐的,右边也摆弄了两桌是专供一众贾府奶奶、太太、姑娘们入席的。

    南面搭着戏台,正在咿咿呀呀唱戏,是一出《满床笏》这是老太太最爱看的戏曲之一,贾母在首席上看的乐呵,边吟边看,时不时回头与身边王夫人、尤氏等人谈笑。

    贾母最喜欢热闹,此时正专注着戏台上看戏,也没注意到贾琮的到来。

    丫鬟领着他一路来到大院,贾琮四处看了看,便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入座,这一桌是贾环、贾兰、他们几个。

    贾兰瞧见首先起身拱手行礼:“琮叔!”

    “琮哥儿,我可算见着你了。”贾环这货却是小脸红红的冒冒失失不讲礼节,手上还拿着半杯温酒看样子是喝了不少,上来就排着他的肩膀。

    “琮哥儿,来来咱俩好好喝上几盅,我可想死你了,自从你去二老爷哪儿了可就没人陪我玩了。”贾环贴上脸来,兴奋说着。

    贾琮眉头微皱,嫌弃的将他脸一把抵开,换了个位置坐到贾兰旁边,不悦道:“贾环,你这是喝了多少酒?”

    “我就喝了一点儿。”贾环见他不想搭理自己,索性也就不再继续贴脸了,开始自顾自囫囵吞枣的吃东西。

    也不拿筷子,就那么直接动手去拿,这番模样完全看不出一丝“大家公子”的涵养,哎!

    贾琮叹息一声摇了摇头,遂向一旁贾兰询问道:“兰哥儿,私塾停学了,如今还未开业,你近来可在继续读书?”

    “兰儿得琮叔关心,母亲找了许多经典给我研读,只是其中许多章意研琢不明。”贾兰忧忧道。

    贾琮闻言轻笑道:“那里不懂,可说与我听?或许能解一二。”

    “那就多谢琮叔了。”

    贾兰欣喜之下话音刚落,此时同席对面老太太那边席桌方向却迎迎走来一个美妇,芊芊玉手手中端着酒盅,婉转一笑忽声道:“侄儿媳妇敬琮叔叔一杯。”

    赫然一双优雅白嫩的双腕递过来一杯敬酒,贾琮见状忙抬眼望去,忽然一愣。

    眼前美妇穿着一身石榴红裙,梳着妇人鬓发,只见她眉目含情,姿态妍丽不可方物。

    身似杨柳依依,面如桃红琢娇,说不尽的妖娆妩媚。

    贾琮一时间看的不禁有些愣神,他敢发誓眼前的女子是他两世加在一起见过的所有女人中最美最漂亮的。

    瞧见他只顾盯着自己扫量,秦可卿顿时脸颊绯红,微微低下了头,伸在半空的一小双手就这么抬着,退也不是,留也不是。

    “琮叔?”贾兰年纪小不懂事,见他一直发神,便伸着小手在眼前晃了晃。

    “啊,没事没事。”贾琮慌忙回过神来,得知自己一时失态了。

    忙从一旁桌子上随便拿起一杯酒就转身过来与秦可卿手上端着的铜杯碰了一下,随即一饮而入。

    瞧见他这番奇怪的动作,秦可卿愣了下强颜笑了笑,绣帕遮面慢慢饮入了一小口。

    秦可卿欲言又止似乎还有话说,但瞧见贾琮自与贾兰畅谈,似乎并没有再搭理自己的意思,无奈暗叹一口气,便摇拽着优雅靓丽的身姿,回到席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