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霓山修真者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中秋诗会

    八月十五,中秋,

    今日获得周王邀请的当地文雅之士不在少数,

    自然也有开封城内的名媛,擅长琴棋书画,或擅长诗文的佳丽女子,

    莲花作为开封三大苑坊的头牌之一,也已获邀请,

    李端阳今日一身中性打扮,颇有开封特色,既表明道士身份,也结合了时尚元素。

    琐事老粗自然会办的妥帖,如今又有秀丫头打点生活起居。生活方面自是更加惬意了。

    秀丫头和老粗,也一身道士装扮,色彩低调内敛。只为突出自己主人。

    ------------

    周王府,

    规模宏伟,内部就是一座单独的城市,

    这样的建筑,李端阳前世那会旅游时见多了。也没特别感觉,普通人对大的感觉往往是用金钱来体会的。

    如果告诉你王府很大,周围有九里多,没感觉,但是你如果告诉他,买下王府,需要花二千亿,他就开始有点感觉了,但是还不清楚,再换算成,他一家老小全部,需要工作一百万年,就明白了,哦,好吧,再见.......

    戌时初,

    周王府外,

    带有王府标志的灯,沿路更有极具特色的宫灯,赏心悦目。身处其间,与天空中的明月隐隐有交相辉映之感。

    几丈高的府门外,

    递上请柬,

    有专门的车马仆役,一直会把客人车马带领到指定位置,

    再由王府接待仆役,无缝衔接,引入王府待客的殿宇,

    每一位嘉宾,都有专门的侍者,引导找到自己的位置。

    专门奉茶的,旋即上茶,果盘除了桌上的坚果,客人落座,又会上来时新的水果。吃得就是个新鲜。令客人如沐春风。

    随侍的仆役无论男女,都文雅素净,如果客人目光流转,就会询问客人,有何需求,并也会解答王府的一些情况介绍,让初次来的客人,消除陌生感,局促感。

    可见这周王府待客之道的细腻。

    难怪那么多人对周王推崇备至。你感受不到身处在威严的王府,而是宾至如归的舒适。

    这个让客人休息喝茶,吃点心的场所,挂有一些书画,装裱的诗词,甚至有一些,名贵的乐器,客人们可以自由的观看,品评。

    有些客人,看起来,是常客。笑起来很放松。就如在自己家的客厅。

    这一点让李端阳,对周王的印象分打了高分。

    戌时中,

    钟鼓乐器齐鸣,

    随侍仆役将客人,引导至广场上正式的宴会座位。

    因是赏月中秋诗会,

    正式宴席按排在殿宇前的广场上,

    广场上布置格调高雅,还搭建了高台,高台上有一舞台,想必是有助兴的丝竹音乐。

    台阶上,是王爷,王妃的主座,两侧稍远也有几位姬妾的座位。

    三面布置客人的座位,

    钟鼓乐器在稍远点的位置。

    李端阳落座,缓缓扫视四周,大约近百人,竟无一人相识。

    忽然远远看见莲花款款而来,举止娴雅,笑意嫣然。

    其实她一到,就在搜找他。两人四目交汇,渐渐走近。

    莲花今日一身葱白绿,人如芙蓉,恰似花仙落凡尘,看的他直吞口水,自与秀丫头欢好,品尝了其中滋味,如今再见莲花,感触又有大不同,毕竟想象空间又多了许多地方。各个方位。

    莲花坐的离他稍远,这远观近看都有风韵,让他心痒难耐。幸亏道行已然深厚,强自按住心中的一阵阵遐思。

    既然是中秋诗会,他也搜肠刮肚准备了十来首中秋赏月相关的,古诗名篇,以备不时。

    对于原创问题,此点他毫无心理压力。按他自己腹议之理由:在我前世发表这些作品之人,就不会是穿越后袭用他人的?自己既是这个世间,朗诵出来的第一人,就是自己原创无疑。

    他摇头晃脑的看着座位渐渐被填满,皓月已更加皎洁,心中又想起了自己的四位亲人,站起身来,端起茶杯,向天而敬。

    他一直自认是个多愁善感之人,似乎也是!

    钟鼓乐再次响起,

    “来了,来了,”旁边几个座位客人,开始小声念叨。翘首张望。

    李端阳个头不高,一时看不见。

    直到,王爷,王妃,特意走到台阶之前,对客人表示欢迎,他才看清楚。

    王爷长的颇为清俊,穿的并非王爷服饰,二十岁上下,披肩长发,汉白玉发冠,宽袍大袖,制作考究,身高至少一米九,长身玉立,如临凡的仙人般,气质高贵。笑容和煦,四方拱手,毫无王爷的架子,难怪如此受文人的追捧。如果放到现代,那就是做明星的料,

    李端阳,拱手颔首,心里给他打了八十分,少的二十分,十分是因为心里有点小小的嫉妒,另外十分,是因为,他从来不给别人打满分。

    王妃满分!

    打脸了,是从来不给男人打满分。呵呵..

    正式的宽边长袖,锦缎王妃服饰,全身珠光溢彩,李端阳不懂王妃该穿什么,但是这个女人太美了,只能用天仙下凡形容。是雍容华贵的一类,确实,要配这样一位王爷,也需要这样一位女人。

    随侍们早已把客人的酒杯斟满。

    “小王,今日有幸,能延请到诸位文友,心中甚喜,席间只以文会友,遑论其它,”

    周王举杯,“第一杯酒,敬诸位。”

    说着一饮而尽,十分豪爽。

    客人们举杯也干了,有的量浅的女子,则浅尝而止。

    李端阳也杯到酒干。侧目看莲花似乎也在望向这里,于是又举杯遥敬一杯。

    莲花报以抿嘴一笑,更是弄得他神魂颠倒,暗下决心,找日子,她送的玉牌,必要多用几次。

    “小王自去年偶得一本诗集佳作,即兴而发,写了四首拙作,自元宵后,挂与文颖楼内,与文友对答,到今日收到近三十首,小王甚是喜爱。想我开封,自三皇五帝,就是文明昌盛之地,更何况如今堂堂大宁,更是人才辈出。佳作不断。小王不才,也喜交文友,谈诗论词,诸位中常有往来者,有些是新进才以文相识,凡大宁子民,无论,道,儒,僧,俗,贩夫走卒,只要有文采者,小王皆愿倾心相交,在此,多谢各位文友不弃。请满饮此杯。”

    说完环视左右,又是一饮而尽。

    众人大声道:“多谢王爷。请,”尽皆满饮,很多不善饮者,也勉力而为。

    周王手一挥,一旁走出位文质彬彬的男士,

    “学生,周彦如,草字,延儒,不过一秀才,得王爷厚爱,令我为今日宴席之酒令官。万分荣幸。”

    说着,团团抱拳,又鞠躬深谢王爷。他笑着转身,脸上洋溢出一份笃定,微笑仰头,轻轻摇动,手中折扇轻拍两下,

    “王爷有言,今日中秋,以文会友,吟诗词歌赋,自是要应时应物应景,现以桂花为题。谁愿赋诗一首者,必有赏,如是王爷,这两位,若三位同时评为佳作,另有赏赐。”

    说着双手指向作为最前面的两位白发儒生,

    “这两位乃是王爷的儒家老师,也是开封闻名的诗坛名宿,博雅大师,风华大师。”

    两位老先生,呵呵而笑,其中一位,高瘦者,首先起身,

    “老朽字博雅,这博雅大师,并非诗作大师,乃是老糊涂了,喝酒容易倾杯,弄得身上打湿罢了......啊......啊哈哈哈哈哈,”边笑边连连摆手。

    众人齐笑,气氛瞬间轻松起来。都拱手向他问候,“大师太谦了,客气了,客气!”

    另外一人也起身谦逊,

    “王爷,每次诗会,都拿我们两个老头取乐,哈哈,年轻之时,不过涂鸦过几篇而已,各位错爱如此,实在令风华汗颜呐。”

    说着拱手作一个四方揖,脸上神采非凡,继续笑道,

    “王爷以后切莫如此介绍我们两个了,错爱过甚,过甚了。弄的老头也脸红起来,哈哈哈哈哈。”

    这位白发白须,精神矍铄,性情十分爽朗,笑声极大。

    众人大笑大乐。这两位在开封文坛身份极为尊贵。曾是殿试一甲之大才。更在朝廷任职尚书级高官。因为官声,文采俱佳,难得是年长且无迂腐之气,性情极好。因此退出政坛后,被王爷尊为老师,时常唱和,十分融洽。相互说话也就很放得开。

    李端阳感觉今天也是来对了,这种气氛自己还是挺喜欢的。颇为有趣。

    周彦如笑着请两位老者归座,心情十分舒畅,

    “以桂花为题,请燃熏香,香尽而有佳作者,请诵之。”

    ----------

    求推荐票。各位道友,请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