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霓山修真者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秦山有缘人一

    赶了一路,

    来到秦山,它横亘南北,一千多公里,

    其间,道家繁盛,

    这个俗世中,有众多向往仙界的向道之人。

    山中道馆很多,其中修道之人中,也有云霓山考评后最终无缘的,

    即使没能入云霓山,但有过此等经历者。也会成为一种资历,可以在此处的道观中因此而得到执事任用。

    因为他们毕竟进入过云霓山外门,而且见过云霓山中修炼之人,有心的,更会对其中门派了解熟悉,毕竟自己曾经有过一丝仙缘,万一相互之间吹牛皮或者争执之时,这可是压垮对方的重要筹码。

    开口一句:你知道云霓山外门在哪里吗?

    就可以让对方立马缩回高仰的头去。

    不过,云霓山七大门派,世人道听途说的只有六门,偶然在江湖,世俗行走,都是穿着有六大派标志的正规道袍,风度飘飘的半仙,

    对于紫竹峰的紫竹道人一门,从未听闻,

    因为没有弟子游历过,而且各位道友也清楚,他们哪做得起高档定制服装?

    这原本兴冲冲的李端阳,虽然一路装的颇为高深莫测,别人一看,这个瘦巴巴的,破衣烂衫一小道,见了,白眼一翻,都是给点稀饭,馒头打发。

    所以说,人要穿漂亮点,那是有道理的。道士也一样。

    这下心情就不太美丽了,

    景致虽美,心里不爽,本身此番出走,带有被迫性质,李端阳总有一种被驱赶,客走他乡之悲凉。

    这一日,登临一山峰,风甚急,竟下起雨来,忽然有感而发,,

    李端阳决定发张:作诗卡。

    拿这份苦逼的情绪装一回文雅。

    “好,我就来一首,当下心境的。”心中细细酝酿,口诵一首。

    诗词卡一号:

    秦山之巅望云霓山感怀——

    匆匆别兄忧前事,

    踽踽辞师问远途。

    观秦峰顶顾盼立,

    凄风苦雨甩发髻。

    注:七月十三日,立与秦山上,有感于辞别师父师兄弟,成为孤行者有感而作。

    晓行夜宿,

    渐渐地就不住道观了,把银票换成碎银子,找农家买吃食。偶尔也打些野味。

    他很喜欢秦山的夜空,

    也喜欢秦山之巅的清风。

    与玉云霓山中全然不同,这里的夜风,如刀,把孤独刻在你心里。

    你如果坐在山顶最高的石头上,

    仰望天地间,四面八方,就都是星星。

    你能想到的就是现在可以吹一曲洞箫曲。

    师父把玉洞箫留给自己,如今时常吹响,

    可以思念亲人。

    它美妙的旋律,往往穿透时空,穿透心灵,

    你会想,一样的星空之下,远方有个人会听见,也正在想你。

    同时不忘记维护逼格,是李端阳让自己振奋最好的方式。

    洞箫原本就是受此影响,觉得帅呆了,酷毙了

    当然,李端阳除了想师傅,师兄弟,偶尔也会想起浴缸里唐小鱼。只是看来要游走了。

    深山。

    夜空下,练功也方便,

    他一路行,一路修炼,对于丹药,符文,暂时只能提高理论。

    但是对耍酷非常有帮助的云霓剑法,和御物之术,最近又颇有心得。

    算时间离开云霓山已经近一个月,

    农历七月十五,日头才落,山月已升,如硕大圆盖,悬于半空。

    他兴之所至,踏月而行,乘夜色施展飞纵术,向前方险峰跃进。、

    就看见,在漆黑一片中,有一极大的道观却灯火通明,正在举行仪式,看形制规模,应是作法安抚超度亡灵的。

    其中有道人,唱着戏文一般的曲调,唱功还不错。寂寞久了,看看热闹。就落于,道观靠山面,暗影中的飞檐之上。

    参与仪式的人群中,有当地的富户乡绅,携家带口,穿的甚是华贵隆重,

    李端阳通晓六实务,知道这个大型仪式后面,还有几十个人抬起大竹竿做的长台子。

    然后有身手矫健的作法着,在上面进行作法。

    场面颇为壮观。但因作法者没有真实的法术,往往会靠一些障眼法营造炫酷效果,十分有趣。

    例如喷火,口吐烟火,符文上放上硫磺,磷,产生各种燃,爆,闪等特效,在竹竿上的作法之人,会赢得满堂喝彩。

    对于喜欢装格调的李端阳来说,那是最有意思的。

    热闹的场景,让他最近阴郁的心情渐渐明朗。

    果然,过了一会,只见,有四六二十四个壮丁扛动的大竹台,在呼和声中,踏步而来,在引路的道士带领下,气势哄哄的在大殿前的大场地上进行表演。

    这时,只见一条火焰从大殿的屋顶,顺溜下来,直到竹台之上,

    “哄”的一声,引动一团巨大的火焰,火焰中,竟然跳出一个小道姑,劲装打扮,手持拂尘,往后,朝前,来回翻几个干净利落的跟头,手段颇为高超,灵活有度,

    李端阳大声喝彩,刚喊出口,马上惊觉,赶紧禁声,幸亏下面热闹非凡,并无察觉。

    这小道姑,扮相俊朗,身材婀娜,体型纤长。表演的驱鬼作法,颇为新颖,应该是自己编排过的。

    正在大家喝彩不断,看的热闹,李端阳也看得高兴异常的时候。忽然从入门处涌进来,一百多个,全副武装兵丁模样的武士,只是其中有些人拿的武器奇奇怪怪,并非是朝廷制式的。

    嘴里大呼小叫,现场顿时大乱,竟是山匪劫掠。

    李端阳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规模的山贼,正不知道什么情况,只听见,尖叫声,哭喊声一阵乱哄哄。

    “全都不许动!”

    一声巨吼,震动整个道观。随着吼声,一个足有二米四五的巨汉,拎着一对巨大的铜锤,

    “咚咚咚咚,”

    只几步,已经跑到台阶的最高处。举起铜锤,再次大吼,

    “全都不许动,谁动,就砸成肉泥!只要不动,我们只求财,不杀人!”

    巨汗满脸横肉,眼睛如同两只大蛤蟆趴在脸上,鼻子很扁,但鼻孔却大的惊人,嘴唇如同两根烧焦的香肠,吼叫时,露出如钢锯般的牙齿。脑袋下,没有脖子,身如石柱,下面是两条包着奇怪皮制短裤的粗腿。脚上穿了黑黝黝的筒子鞋。

    整个人,像是大木桶上面按了个脑袋,下面按了一双腿。

    他咆哮的声音,如同巨鼓雷动,瞬间震慑了在场所有,家属,道士,都不敢稍有移动。

    山贼如恶鬼临凡,领头的几个,立即揪出道士中的有头有脸的二十来个,皆是观中的长老,执事。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揍,先揍后问,各自是哪个房间的,要是敢废话立马就上脚,胆敢反抗,上来,拔刀就在手臂上一刀。

    这伙人,立即分成十几个小队,就如进入自己家里一般,驱赶着众人,分开各条路径直奔各大执事房间,包括库房,藏书阁,大小房间依次全部检查的细致入微,发现有财物就收拢放到大殿前面专人保管,还有各色的道家用具,也被搜罗起来,放在大殿门口一侧。

    有一高一矮两个穿黑袍的细细检查这些用具。见没什么好东西,就几脚踹飞。

    这伙山贼经验,丰富,所有人都不说话,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一切井然有序。

    有搜索完内房的小队,开始大肆搜索,现场人员,凡是穿着锦衣者,全部扒拉干净,身上的锦服,财物,俱被洗劫一空。

    女眷们惊吓的哇哇大叫起来,山贼,不分男女,都要拔衣服。

    这下,客人中的,青壮年不依了,瞬间,冲突已起,几个青年被打翻在地,刀子架在脖子上,这才不敢反抗。

    几个山贼找到丑的女眷,就拔衣服抢金银,看到长的不错的就拖到一旁,几个漂亮的女眷吓得抖糠筛米。

    李端阳心里念无量天尊,嘴里轻轻念诵,

    “师父说了,要宽容,要冷静。不冲动。”

    他看情形,心中犹豫,说实话,他有偏见,他并不喜欢,那些穿金戴银的,其中多是为富不仁者!不过,这些道士,如今与他也有三分香火情,如此凌辱殴打,心下颇有些不忍。

    这时几个山贼已看到僵在竹台子上,不敢动弹的小道姑,很有几分姿色,身材也婀娜,顿时起了色心,有五六个,互递眼色。

    有个高瘦突眼山贼最是起劲,上来拉拽小道姑,吓得她花容失色,

    忽闻,突眼贼,哎哟一声叫!

    他脸上剧痛!伸手一摸,抓住一样东西,拿过来一看,竟然是快瓦砾残片,脸上血崩溅出,模糊了双眼,他猛然一擦,大叫道,

    “MD,是哪个不知道死活的。”

    正在喝骂,眼前忽然多了一个瘦巴巴的人影,上来又是一拳,打得他满眼的星星,人发昏乱转。嘴里还在骂骂咧咧。

    众人看时,竹台子上,小道姑身边,多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小道士。

    他正摆了个炫酷的造型,歪抬着头,斜眼看着众山贼。

    手里拿着把小剑搭在肩膀上。

    又见他嘴上叼着支不知何处摘的花,一脸坏笑,

    “是我,是我这个不知死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