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逍遥书
繁体版

16 悬壶

    药染衣袍成青衫,悬壶济世渡灾厄。

    江南仍是一片静谧,阳光正好,清风微凉,街上的行人都是素色纱袍,走的不急不徐,神色怡然自得,一如这里的气候一样闲适。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背着一个大箱子,走在街上。脏污的灰袍,磨破的草鞋,与周围格格不入,唯有他脸上的淡然,却与这里的闲适有三分相融,但那份淡然中,还有几分悲悯,是在这鱼米之乡找不到的神情。

    不久,他在一家酒馆坐下,胖老板在店里忙活,汗水顺着他的脖颈滑落。老者要了一杯清茶,放在油污的桌上,看着茶梗在水面旋转。

    “老板,以后你在泡茶时,加一味菊花,加一味蒲公英,加一味紫花地丁。”老者招来胖老板道。

    “客官,敢问这是为何?”胖老板开了许多年酒馆,心知不可以貌取人,当下恭敬问道。

    “江南夏季多疫病,此茶可褪热毒,不久之后,就会有许多人来向你讨这茶了。”老者见这老板态度诚恳,谦逊有礼,也耐心解释。

    “这茶该如何称呼?”胖老板也在江南生活多年,知道这热毒的厉害,也知道面前的老人不简单。

    “这便是你这老板的考虑了,我只给你这药方。”老者将杯中清茶一饮而尽,起身走远。

    胖老板看着老者的背影,默默记牢药方。

    三天之后,城内有一孩童突然发热,三天后,那个孩子的家人也相继发病,七天后,城内已是疫病大发,官军封城,百姓皆闭门不出,皇帝得知此事,特派御医长王济世前往。

    王济世早已年过半百,以医术高明而著称,作为御医已有二十年,为王公贵胄治好无数疑难杂症,被皇帝大加赞赏。

    三天后,身着锦袍头戴乌纱的王济世便到了城外守军的驻地。

    “城内怎样了?”王济世坐在太师椅上,手捧名茗,轻轻的品着。

    “回禀大人,城内百姓已有半数患病,城内很多天没有炊烟升起了。”一个当地的医生恭敬的说。

    “唉,还是江南的茗茶好啊。”王济世放下手中的茶杯,咋了咂嘴。

    “如果大人喜欢,末将这两天再去买一些。”坐在一旁的守将满脸谄媚。

    “嗯,多备一些,我要带回京城喝。”王济世意犹未尽的抚摸着茶杯。

    “大人,那你看这疫病....”那个医生小声说。

    “让人去买一些祛热毒的药投放到城内,叫百姓煎了喝掉,再叫官军把城封死,过上一个月,能活的自然能活,活不了的拉出来烧掉,疫病就解决了。”王济世用手指弹着杯沿。

    “今年这病,似乎不只是热毒那么简单。大人不用去城里看看吗?”那医生低着头说。

    “胡闹!”王济世还没说话,一旁的守将倒是先拍案而起,“王大人可是皇上御医,万一进去出了三长两短,你负得起责任吗?那些贱民的命又不值钱,死掉的只能说命不好,怎么能让王大人进去冒险?”

    “是是是,小的知道了。”那个医生顿时汗如雨下,赶紧跪在地上。王济世翘起二郎腿,吹了吹新添的茶。

    “大人,有一队药商要进城。”忽然,一个小卒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哦?药商?”王济世挑起了眉毛。

    “对。”

    “这些做生意的倒是不怕死只认钱。你去告诉他们,把卖药的钱上交三成,便让他们进城。”王济世喝了一口茶。

    “是。”

    “还是王大人聪明,这下我们也不用给那些贱民买药了,还能捞些油水,岂不美哉?”守将搓着手恭维道。

    王济世笑着摇摇头,神情间七分得意,三分自作聪明。

    药商们进了城,没有看药铺一眼,赶着马车径直向城中的空地走去,那里有一口巨大的铜鼎,里面的水沸腾着,药香飘散,一个灰袍老人拿着一根木棍搅动着里面的药液,燕翎青,行者,亡目等人都拿着碗,给周围的人分发着药汤,上官妍则带着女孩们照料着行动不便的重病患。

    “陈老,药来了,药来了!”药商们看到搅动药液的老者,纷纷加快手中马鞭,加速赶去。

    行者用木棍挑起草药,向大鼎中扔去,燕翎青挑来几大桶水,不断的加水,亡目则拿着碗为周围的病患发放药液。

    被称为陈老的老者,没空搭话,用袖口擦拭了一下额头滚落的汗水,继续搅动。

    “这些药,多少钱?”上官妍问道。

    “不要钱不要钱,陈老救了我们全家,我们怎么还能要钱。”几个药商都连连摆手。

    “可是,那守将要的贡银怎么办?”一个年轻女孩扯着一个中年药商的衣角问。

    “多嘴!”药商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贡银?”上官妍的秀眉蹙了起来。

    “没事没事...”药商推脱。

    “那贡银,我已经替各位付过了,多谢各位的药材了。”突然,一个声音响起,众人循声望去,竟是那胖老板。

    “老板...”药商想要感谢他,话还没开口,已经让胖老板堵了回去:“要谢就谢陈老吧,要不是他给我的药方,只怕是我也为疫病所害了。”

    闻言,众人都把目光投向搅动药液的老者,十天前,疫病初发,他便亲自前往那发热的孩童家中,救了那孩童全家,之后疫病爆发,他又在城中架起大鼎,煎药救人,三天前,官军封死了城门,城中病患过半,陈老走街串巷,治病救人,时至今日,竟无一人病死。

    陈老话很少,往往只是给人看病,开药方,便不再多说什么。大家只知道他姓陈,于是都尊称他为陈老。

    陈老松开手中木棍,坐在地上。上官妍见状,连忙去打了一盆水。

    “陈老,歇歇手吧。”上官妍把温水端到陈老面前。

    “谢谢。”陈老开口,声音疲倦。他把手放进去,药水的青色,在水盆中晕开。

    十天了,制药,煎药,全是陈老一人亲力亲为,他手上的老茧已经被药填满,他灰色的袍子被染成青色。

    上官妍无意间看到了陈老腰间一块灰蒙蒙的腰牌,那是御医长的腰牌。

    传说二十年前,年过半百的御医长隐退,入烟火人间,悬壶济世,所过之处,疫病皆除。

    也就是说,她面前的陈老,已是古稀之年。

    医者,以悬壶济世为己任,不计名利,无论生死。

    一个月后,炊烟,再次从城中升起,官军进城想焚烧疫病尸体,却发现无一人病死,家家皆饮一种清茶,由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煎成,可祛热毒。

    陈老走时,城中人问及姓名,陈老轻抚身上青衫,笑道:“陈青衫。”

    自此后,江南虽湿热,却少发热毒,人人皆爱饮一种可祛热毒的清茶,有人问此为何茶,便有老者笑道:“青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