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医道
繁体版

第104章 采访风波

    再举一个例子,打仗的时候敢分神吗?子弹可是不长眼睛的,那些被流弹打中的人,不知道是不是想太多了?

    救火的时候敢分神吗?真要想入非非,大火可能会让你变成灰灰。

    抢险的时候敢分神吗?一个浪头打来,说不定就没了身影,让你的黄粱美梦变成了白日做梦。

    郭星当时问记者,是按真实的想法来回答,还是按记者的要求来说?

    记者会心一笑,犹豫了一下,还是要郭星说真实的想法,因为知道真实的想法更好,他们可以按需要来发挥。

    写文章有一些技术处理,或者适当的取舍,是正常现象,要把事情说清楚,还要吸引人,让读者有看下去的欲望,平铺直述肯定不行,艺术加工有重要的作用。

    不过,如何掌握好这个分寸,就看各自的真实水平,真理越界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夸张地过头了,就不再是原来的味道。

    要说真实的想法,对郭星来说就会轻松很多,如实讲自己的经历,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去考虑其他的问题,让郭星松了一口气。

    这个病人的抢救,从头到尾,郭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救人。

    现在遇到的是高级别的领导,救命是最高要务,从上到下意见一致,最终压力全部都集中在郭星这里,换一个心理素质差一点的人,就会患得患失,举止失措,在心态不稳的情况下,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

    体育比赛中因为心理素质不好,造成严重失误的例子还少吗?

    就算遇到的是普通人,没有上面的压力,郭星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救人,与这个病人相比,不会有什么差别。

    对郭星来说,都是治病救人,都是抢救生命,这是医生的职责,不会因为病人的不同会改变。

    郭星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治疗?

    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手术清除血肿就好,相对来说不是太复杂。虽然郭星是第一次主刀这个手术,但是郭星对手术没有任何的担心。

    郭星最担心的有两点,第一是脑膜中动脉的出血好不好控制,这里主要指的是颅骨骨折以及颅骨血管沟的那部分。事实上术中遇到的问题还真是出在这个地方。

    第二点是有没有严重的脑挫裂伤,以及其他自己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幸运的是郭星没有遇到这样的难题,不然,要是病人醒不过来,或者死了,乐子可就大了。

    对于脑外伤病人来说,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出现的。

    采访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在郭星讲完自己所想的问题之后,记者提了几个问题,每一个提问都让郭星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那些问题是郭星根本没有注意、也没有考虑过的,当时都不知道如何来回答了。

    比如谈到郭星当时顶撞左主任的时候,记者提出,难道你没有想过一旦病人的预后不好,左主任以后会打击报复你吗?不怕他给你小鞋穿?

    郭星听了真是一阵后怕,自己怎么那么傻,那样同顶头上司讲话?县官不如现管啊,脾气再好的领导,都会有自己的脾气,更别说个性非常强势的左主任,在范关公社,他就是说一不二的人。

    再说了,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委婉一点啊,换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效果可能就会不同,看来还是情商不够高。

    哎,郭星对于官场上的事,就是一个小白板,这些最基本的处事技能,如果不是记者点醒,郭星仍然懵懂不知,真希望以后再点技能的时候,多少要考虑一下这个方面才好。

    好在首长清醒了,事情有了一个美满的结果,郭星心想,那些潜藏着的麻烦与危险,应该不会出现了吧?

    采访还没有结束,医院门口就传来吵闹声,主要是一位妇女的叫声,一个小孩的哭声,越来越大。

    “我孩子脑壳受了伤,病的这么重,为什么不能在这看病?只是给我的孩子看病,又不会影响别人,你们别拦着我好不好?小孩出了事你们负责吗?”

    郭星估计这是一位来看急症的病人,看来与门口的警卫吵了起来,如果处理不好,真要出了事,对医院,对病人,对首长都不好,为了避免事态闹大,郭星对记者说了声对不起,立即出门了解情况。

    门诊大厅里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周围站着两个警卫,门诊值班的郑医生在边上解释着什么,见到郭星,赶紧求救:

    “郭医生,你来帮忙劝一下吧,我怎么说都没用。”

    “你就是大学生?”中年妇女听了郑医生的话,马上问了一句,见郭星点头,也不大声叫了,满脸惊喜,转身对郭星说:

    “求求你救救我的小孩吧,听说你刚刚救了一位大首长,我儿子这点小毛病,肯定难不住你的,我就这一个儿子啊,要是出了事我还怎么活哦。”说着说着孩子的母亲就哭了起来。

    听了这话,郭星只能苦笑,对病人的这种想法和说法,都不知道如何去解释,只好应了下来:

    “郑医生,这小孩是帽状腱膜下血肿,我来处理吧。”

    一同过来的记者见到郭星一口就说出了诊断,觉得非常奇怪,不由得问道:

    “你没有问病情,也没有做检查,怎么就下了这个诊断?”

    “这个很简单的,你看小孩的头皮,膨胀饱满,像瓜皮一样,表面血管怒张,头皮还有一处伤痕,手指按上去有波动感,这是典型的帽状腱膜下血肿的表现,看过一眼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郭星一边领着病人往诊室走,一边给记者解释他的诊断依据,待记者和家属都坐下之后,才问小孩的妈妈:

    “你儿子什么时候受伤的?”

    “昨天吃了晚饭之后,小孩摔了一跤,头这个地方碰在桌子的角上,当时头上就起了一个大包,他奶奶说揉一揉就可以消了,没想到揉了半天,原来的包是消了,但是整个脑袋都大了一圈,成了这个样子,今天早上起来,发现头比昨天还大,只能带他来这里看病,我儿子不要紧吧?”

    “你先别急,一会我给你解释,你儿子受伤后有没有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