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医道
繁体版

第62章 药材种植

    桃花山里有很多天然药材,以前都是农民个人在农闲的时候上山采集一些值钱的,卖给供销社赚点零花钱。万山书记在调查中听说山里有些地方特别适合种某些药材,就建议当地的公社、大队利用荒山种植,然后办了中药厂,收购这些药材,按方剂制成中成药,在县里及外地销售。

    农民收入增加了,县里财政也增长了,还创造了就业机会,一举多得。

    “我还去中药厂加工过我们的烧伤粉,只是看起来很不景气啊,都处于半停工状态。”

    郭星因为研究治疗烧伤的配方,去过县里的中药厂,对他们的现状有一点了解,虽然只是一个街道办的企业,占地还是蛮大的,有好几间大仓库,应该就是收购药材用的。

    “农民不能搞副业了,中药厂收不到低价药材,只能停产。要是去外地收购,成本就会高很多,中成药提了价,就很难卖了,生产出来只会造成库存与积压,能怎么办?这一条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行。”

    邢医生说的头头是道,让郭星涨了知识,不由得问道:

    “师傅还懂药材和生产?”

    “中医老先生谁没有一点拿手的绝活?以前中医坐堂,除了去药铺抓的草药,现成的比如药丸、药膏、粉剂、水剂,相当一部分都是自己做的。”

    “师傅也做过?”

    “当然做过,我做的都不对外卖,只给自己的病人用,效果比外面卖的好得多,很俏的,好多人想买都买不到。”邢医生说起自己得意的地方,眉飞色舞,意满志得,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邢医生的一番话,让郭星有了一些想法,现在吃香的是西医,大家去看病,首选的都是西医西药;中医在农村相对好一些,价钱便宜,接受度较高。

    但是中成药就一般般了,除了伤湿止痛膏,风油精,云南白药,牛黄解毒丸等有数的几种,其他根本无法与西药相比,很多时候,根本不是药效的问题,是没有相关的成药卖。

    从郭星自己的临床经历来看,中药还是很有市场的,只要去除让人烦恼的煎煮过程,像西药一样可以立即口服,中成药应该有很多人愿意用。

    “据说,万书记最初就是被安置在种了很多药材的那个镇,在万书记还在位的时候,那个镇的人因为种药材已经富了起来,很多人家盖了砖房,比我们这里富裕好多。运动开始以后,药材不能种了,大部分收入都没有了,那里的人都喜欢万书记做领导,怎么可能去反对他?”

    李会计把自己知道的信息都说了出来,大家知道了前因后果。

    “要是万书记还在,我们镇也会很富裕的。万书记来我们镇调查的时候,尝到了小板栗的味道,赞不绝口,让镇里推广,大量种植,几年以后,小板栗在省城都卖的飞起,供不应求,让大家高兴了好一阵子。可惜啊,现在不能运出去卖了。”舒义重也出来听大家讲古,这时候插了一句。

    “说起来我们镇的中学就是那几年建起来的,镇里的和周围一些生产队的孩子都不用走十几里到区里中学去读书,省了好多麻烦。”

    “还有水利工程,挖了那些河道以后,就很少再听到哪里淹水了。”

    桃花山所在的桃源县,北边是长江,东面是洞庭湖,种庄稼从来不缺水,但是水太多也受不了啊,时不时的山洪暴发,以前每年都有地方被淹,一直是当地人头痛的问题。

    万山书记请了水利专家做了勘测,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在不少地方开挖河道,一时间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场面。

    水利工程完成之前,很多时候当年看不到成效,议论纷纷,还有人给上面写信,希望终止这样的工程。

    但是几年以后,县内水患基本绝迹,许多人享受到了由此带来的好处,议论才逐渐停息。

    “他在县里建立的搬运站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区、公社都有搬运队,既帮助了很多人就业,也解决了许多人、许多单位的烦恼。不论是我们需要的设备、器械、药品搬进来,还是镇里的山货搬出去,都是搬运站的功劳,不然我们卫生所就有苦头吃了。”舒义重很是感叹。

    “可惜啊,万书记的修路计划没有全部完成,不然今天我们这里都有公路了,不用每次出门都得爬山。”邢医生年纪大了,爬山比较吃力,进一次城很不容易,一直挂记着修公路的事。

    “不知道万书记的孩子怎么样?”

    “听说他的孩子读书非常好,是县中的学霸,如果参加考试的话,一定能上好学校读书。”李会计说道。

    “万书记有几个孩子?”陈宝莲很好奇。

    “有听说有两个儿子,一个参了军,一个作为知识青年下方到了农村,都不在身边。”

    第二天下班之后,郭星为了安全,陪着陈宝莲一起去了万山书记住的地方。

    那是一间破旧的房子,由石块、土坯筑垒而成,缝隙里填塞着黄泥,屋顶盖着茅草,堂屋很小,两侧的厢房分别住着万山夫妻和监管人员。

    见到郭星两人,万山夫妇非常的感激,谦让一番之后,陈宝莲给陈清芸输上液体,郭星检查了一下病情。

    陈清芸的体温降到了三十七度八,还有些低烧,左下肢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好转,但是也没有继续向大腿扩展,随意的聊了几句病情,因为负责监管的人一直在边上,大家都不太好多说话,这种尴尬的气氛一直持续到输液结束。

    输了三天液,病情虽然明显好转,体温恢复了正常,但是腿上的红肿依旧存在,只是较前明显减轻,为了巩固效果,郭星加多了两天的抗菌素输液,防止病情反复。

    后两次的输液陈宝莲都是一个人去的,一天是轮休,一天是下夜班,白天非常安全,郭星因为有事,没有再陪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