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90年代:我真没想纯真
繁体版

第15章:朴实无华的骚年

    半个小时后,接送新生的铁皮车开来,上头顶着一个天然气包。

    这种天然气包的铁皮车,还要再过两年才会彻底淘汰。

    这是国家石油产能不足的体现,前年国家下定决心,同日苯的东宝达成协议,将建设一家高水平的石油化工厂。

    还与湾湾的中油、台塑达成投资协议,将在长春建设新的轻油裂解厂。

    到2020年,我国依旧要大量进口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而且绝大多数是从湾湾进口。

    陈敬记得这么清楚,那是因为穿越前,他正在研究徳国巴斯夫的一笔对华投资。

    他前世的便宜岳父也是湾湾人,属于最早的一批台商。在盛海经商的时候,骗了人家姑娘的身子,生下一个女儿后就不管了。

    车上闷热,还有人晕车想吐,整个车厢也是一股子怪味。好在没有严重超载,开动起来就有风从窗外袭来

    还有两个学长,再给车上新生一一做指导,他们拿着幅校园地图,简单的描述接下来进校之后,什么专业该到什么地方报道。

    陈爸认真的记着,陈敬则是望着窗外的风景,仔细回忆这些年临州的变化。

    临州真正开始腾飞,应当是08年之后,就目前的城建水平来看,临州还没有自信喊出“北上广深临”的口号。

    现在准确来说,应当是北上广深宁,苏省省会建邺,此时是名副其实的第五城。

    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也没后世那么好,好在越江省运气不错,来了几任的好官。

    校车飞快的行驶着,这段不算太远的路程,四十分钟就到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陈敬轻车熟路的带着陈爸从南门走到缴费处。

    缴费的时候他甚至已经数好了零头,就连军训服这类的费用,他都早已经备好。

    所以当数完陈敬递过去的钱后,负责接待的老师很诧异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才把收据交给他。

    “如果每个学生都这么自觉就好了!”望着陈敬远去,缴费处的老师心中感慨万分。

    陈敬心里却在肉疼,他记得这么清楚,那是因为前世这一笔大钱,让他印象太深刻了!

    这可是1991年的一千多块。

    去他妈的夏玥婷,你把老子坑惨了!

    走在去政治经济学三班登记处的路上,沿途的景色无不勾起陈敬的回忆。

    这是一个留下过他四年青春的地方,角角落落里,都藏着他的遗憾。

    看着他走进一片小树林,熟悉的抄了一条近道,随行的陈爸满脸疑惑。

    ……

    登记处就在分院教学楼门口,每个班都摆了两张桌子,然后放块牌子在前边。

    坐着三个人,一个是还算年轻的女老师,另外两个则是有些青涩的学生。

    “同学,你是政经三班的吗?”见陈敬父子走过来后,女老师温和友好的笑了笑,目光在有些瘸的白爸身上停了一下。

    “嗯,我叫陈敬,缴费处老师让我过来的。”陈敬把收据递了过去。

    女老师笑着接过,看了一眼手中的表格,立马在最前边的那几个名字里找到了他,而陈敬也在表格的最后几行,看到了一个令他倍感温馨的名字──唐小荞。

    她还没来报道!

    “你就是陈敬啊!”女老师有些讶异的推了推眼睛,不自觉的又打量了一下陈敬。

    陈敬淡笑着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辅导员惊讶的原因,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分数很高的自费生,而且英语成绩只有五十来分。

    自1983年,将英语与数学、语文并列后,英语是城乡平均分差最高的科目。

    英语成绩差,在陈敬老家是普遍情况,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就是因为缺少有水平的老师和条件。

    辅导员给了陈敬一个笑脸,递给陈敬一张信息登记表说:“陈敬,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三班的辅导员,也就是班主任。我叫萧芷兰,你叫我萧老师就行。”

    陈敬嗯了一声,认真的填写起信息来。

    陈爸的目光,则一直停留在白昂驹身上。

    “这位家长,你也坐下吧。”萧芷兰温和的笑道。

    陈爸有些拘谨的道了个谢,缓缓的坐了下来。

    辅导员萧芷兰也乘着这会,又好好的观察了一下陈敬。

    只是她想不到更多的形容词来形容白昂驹,只有纯朴老实、善良本分之类的词,唯一的亮点就是笑起来很治愈,双眸也清澈透亮如有星辰。

    “老师,我填好了。”

    萧芷兰和蔼的接过,审视了一遍后问:“你这成绩,没必要自费啊?是之后才选的我们学校吧?之前填的那个学校?”

    “震旦大学!”陈敬回道。

    萧芷兰露出一丝惋惜,心想这么好的苗子,怎么不去复读一年。

    她点了点头:“现在在助学金和奖学金上,学校对优秀学生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你以后可以努力争取一下。”

    “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

    “再给你介绍一下,你们男生宿舍的话在男寝1幢,你是在234。饭票的话,可以自己去食堂专门的窗口换。宿舍的事情,宿管也会交待。”

    ……

    走在去宿舍的路上,领路的学长非常热情。

    “你们男生寝室是独有的六人间。女生一般就住在3、4、8、9舍,3舍和4舍被称作是公主楼,大概是因为条件最好吧,有花有草。”学长慢吞吞的说着,看上去友善温暖,全身散发着自信的气息。

    陈敬只用哦和嗯回应着,作为一个“励志典范”,这种回应倒是符合学长对他的第一印象。

    走进宿舍门前,学长大大咧咧的推开了234的门,笑吟吟的说:“新室友来喽!”

    独特的六人寝内,立马爆发出一阵椅子的声音,四个室友都放下手头的事站了起来。

    比较拘谨一点的,笑着赶紧给白昂驹让出一条道。而外向一点的,立马笑着说:“新室友啊!快进来,快进来!”

    一边说着,一个室友还大方的帮陈敬拿行李。

    看见陈爸,他们也是挨个的打了招呼。

    没过多久,陈敬的床铺就被铺好,就连去领被子和热水瓶,也是由一个室友代劳的。

    看见室友们都是热心人,陈爸非常的高兴,虽不会说客气话,可还是认认真真的道了几遍谢。

    对于这几个室友,陈敬实在是太熟悉不过。甚至刚毕业那一年,他们还时常聚一聚。

    只是后来各谋前程,联系也就少了。

    这几人中,比较混不吝的叫卢贤霖,临州本地人。

    外向豪爽的那个叫李博,是湖州人,长的高高大大。

    偏拘谨的那两个,一个叫黄阳泽,一个叫韩景山。

    黄阳泽也是临州人,属于书香门第,喜爱卖弄文雅的他,拘谨是因为带有几分清高。

    至于韩景山的话,兰溪人,也是寒门子弟,所以显得内向憨厚。

    在陈敬忙着铺床打扫的时候,这四人也都在仔细的打量着他。

    且答案应该是出奇的一致,因为他现在看上去,除了长得帅一点外,实在是太过于普通。

    家境不好、穿着廉价、为人朴实、单纯善良读书努力……总之全是这类励志典范的标签。

    如果要加几个其他标签的话,大概还能加上笑得灿烂、气质纯真等。

    陈敬顾不得同这几个室友再次熟悉一番,铺好床之后,他便带着陈爸出了寝室去离宿舍楼不远的二食堂。

    “爸,其实今天是已经有点赶了,不过我也晓得,你舍不得找个宾馆住一晚。所以给你买点吃的带上,待会正好坐校车顺道去火车站。”陈敬边往食堂赶边说。

    陈爸点头认同,只不过疑惑却是又多了。心想这伢儿,难道不是第一天来上大学呢?这也太熟悉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