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别样红
繁体版

第38章

    直到他读过了刘永亨所著的《蒙学浅读》后,才觉得自己找到了心目中的人选。

    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严相觉得刘永亨就非常合适皇子师这一角色。尽管刘永亨还不能接替自己的责任,但给年有些的皇子讲学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刘永亨为人谦和,从来不会强烈要求别人全盘接受他的看法,而是很喜欢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辩。

    而且几十年的教书生涯,让刘永亨很知道如何与小孩子相处,哪怕这些小孩子都是尊贵无比的皇子皇女们,无所求就是他最大的法宝。

    另一方面,还因刘永亨还是刘毅和玉冰长公主的长辈,先不提玉冰长公主在皇室中的地位,单就一个刘毅就是个皇子皇女们望而生畏的人物。

    倒不是说刘毅本人有多大的权势,而是他跟一些一样,有自己的坚持跟固执,甚至比当年的严相有过之而无不及,否则,严相也不会被他拿捏的死死的了。

    再者说了,看看老刘家的孩子,几乎各个都成才了,不管是一根经的刘毅,圆滑的刘恩,即便是头脑简单的刘安,抑或是离经叛道的刘武,每个人都有一番造化。

    若将他们中任何一个放到其他家族中,都将是那个家族重点培养的后起之秀!

    更何况,老刘家还出了一个大周朝仅有的以为异姓县主,她的功勋有目共睹,是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殊荣!

    这难道不是老刘家的家学渊源之故吗?

    什么?你说这都是肖石榴的功劳?

    错!若不是老刘家的家风清正,肖石榴纵有万般本事也施展不开。

    若不是,刘永亨和刘韩氏极其开明,单是一个“孝”字,就能将肖石榴压得死死,的,总是她有万般能耐,也只能困守家中。

    什么?你说因为肖石榴能赚钱,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错!老刘家本来就比较清贫,从来没过过有钱人的富裕日子。否则刘永亨读书时,也不需要举全族之力了。

    更何况,当初老刘家求娶肖石榴时,只知道她识字、能干,并不知道她还有赚钱的本事。

    归根结底,还是老刘家清正、开明,而且不迂腐。

    要知道在大周朝这个男尊女卑的世界里,女人的活动空间仅限于后宅,相夫教子才是他们的正业,即便是乡下的穷苦人家,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让女人下地干活,但是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只有“粗俗”二字。

    综合老刘家种种,世人都认为老刘家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个高度,归根结底都是刘永亨的功劳。

    现在老刘家已经晋身于官宦之家,肖石榴早就弱化了老刘家是靠刘氏绣坊才崛起的这一事实,是以刘氏绣坊在京城中并不显眼。

    毕竟,现在的千层绣是以王小花的“花样年华”,而“百转千回”则源自“风华绝代”,而刘氏绣坊只不过是老刘家的一些产业而已。

    而刘永亨自从跟严相一起参加了赏花宴,也结交了很多士林中的人物,他们也都跟他相谈甚欢。

    赏花宴过后,各种文会试会的举办者都不忘给刘永亨发张帖子,而刘永亨闲来无事也参加了几场。尽管他只有一个秀才功名,但能被严相视为座上宾,就足以让人对他另眼相看了,现在一交谈才发现他他对《蒙学》的领悟,竟然如此精深,人们越发愿意与他交流了。

    就这样,刘永亨也结交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士林中人,而他的名声也慢慢的传扬出去了。

    而昭阳帝也对老刘家很好奇。想着能培养出性格迥异的刘毅几兄弟的当家人会是怎样的人物。

    于是很快,刘府就接到了宣刘永亨进宫面圣的旨意。

    这时,刘永亨已经是个年逾杖朝之年的老人家。虽有刘璐精心照料,但也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

    不过,昭阳帝的圣旨却如一剂强心针般,瞬间就提起了刘永亨的精气神。

    然后,再穿上“风华绝代”为他赶制的华服,而在出门前又精心收拾了一番,倒越发显得精神矍铄了。原本八十多岁的年纪,看上去也就七十岁的样子,这让昭阳帝的满意了几分。

    这也是昭阳帝平生以来,少有的一次亲民召见,而刘永亨也确实是在教书育人上下足了功夫,每个询问,他都回答得恰到好处,倒不是说他说得多有水平,而是这些回答都是他的经验之谈,一问一答之间,皆是发自肺腑。

    在整个召见过程中,刘永亨都是以他最质朴的语言回答了昭阳帝,尤其是在谈及民间读书之难时,刘永亨更是有好几次真情流露,而这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要知道,身处高高在上的皇位,已经很少有机会聆听一个普通人的内心感受了,而刘永亨却是个最至朴至善的性格,尤其是他又活了这么大年纪,虽然是第一次面圣,但因无欲无求,才不会向其他人那样容易失去本心。

    而刘永亨的这种心态,则最为昭阳帝看重,当即便给了他一个在上书房客座的机会。

    而被获准进入上书房担任客串讲师,这对于刘永亨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恩赐,为了回报皇恩,殚精竭虑唯恐愧对皇恩,刘永亨等人不敢有任何懈怠了。

    要知道,同样是讲课,学生不同,讲解的内容可是有天壤之别的。

    为此,刘永亨更忙了。

    那里可是上书房啊!能出入上书房的可都是大周朝有名的名人大儒,更不乏尚书首辅,哪一个拎出来,都是威震八方的人物。

    不过,对于皇子皇女们来说,刘永亨的知识早已足够了。

    再是皇子女,也是刚开始启蒙的小孩子。相对于一个严苛的当世大儒,他们更需要一个宽和的长者。

    正因为这些皇子女还都年幼,他们更容易倦了、疲了、累了,抑或是困了,这时他们需要的是休息,寻找的是一副坚实的臂膀,抑或是一个温暖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