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别样红
繁体版

第12章

    可是身为昭阳帝最信任的皇后,对他的情况还是略知道一些的。

    由于徐怀古被当成了太子日后的肱骨之臣,崔皇后早就对他和他的家人进行过详细的调查。

    从而知道,为了在世家大族间不落于下风,这个徐锦玉也受到了良好的教养,心思非常通透,而且其心性非常坚定,使得她在跟众人来往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落过下风,其心机手段非同一般。

    对于当今太子来说,这样不显山不漏水的岳家和太子妃是最适合的。

    可见,昭阳帝对太子是相当重视的,崔皇后很满意。

    对这些,崔皇后都了如指掌。同时,她也在分析着另外两桩婚事。

    昭阳帝正值盛年,他需要的不是马上可以继承大统的合格储君,而是需要一个懂进退知分寸,友爱手足,勤勉进取,内敛低调,有耐心的太子。毕竟太子年纪尚轻,近十年内是不可能继位的,若是配一个心浮气躁、手握权柄的岳家,带来的可能就是大周朝的动荡不安了。

    可见,昭阳帝对太子的婚事是真用心考虑过了的。

    对此,崔皇后感到很欣慰。

    崔皇后之所以撇下后宫事宜,出城去南湾别院参加玉溪大长公主的赏花宴,固然有为赏花宴捧场的意思,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去看看各家闺秀的表现。虽然,她们的资料都在自己手中了,还是近距离接触来得比较直接。

    只要打出为太子选妃的信号,她就不信各府不会有所动作。

    果然,韩家和李家的两位小姐就杠上了,在赏花宴上双双得奎。

    虽然她们在赏花宴上精彩燕燕,但是选妃又不是选女状元,要那么好的才艺有什么用?

    皇家选媳一样讲究娶妻娶贤。

    现在的太子不适合娶一个过于锋芒毕露的太子妃,更不能有一个过于虚荣,满眼算计的太子妃,这样的女子会迷了太子的心智,移了太子的性情,还会过早的勾起太子对皇位的觊觎之心。

    一旦产生之中心思,就一定会引起皇帝的不满,那对太子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这才是崔皇后最不愿意看到的。

    更何况,作为日后的皇后,需要有母仪天下的气度,而不是艳压群芳的才情跟相貌。

    而将韩雅岚赐给二皇子,正是昭阳帝平衡后宫,磨练太子意志的最佳利器。

    二皇子的母妃刘德妃,虽然出身皇商,地位不高,但是她带有一切商人都带有的狡黠。一个区区皇商的女儿竟然能够晋升为四妃之首,其心智手段可见一斑。

    在刘德妃娘家财势汹汹的堆积下,二皇子早已是野心勃勃的了。虽然他们还没有冒出挣储的行迹,但是一直跟武将交往颇深的二皇子,在皇商外祖家的协助下,难免不会突起异心!

    如果说,原来没有,那么现在呢?给他一个前兵部尚书府出身,而又锋芒毕露的王妃,他还能够把持住自己的心智吗?

    没有最好,大家都省心。

    如果有了,那就是太子现成的磨刀石。

    太过顺利的接替皇位,缺少阴谋算计的继位,对一个储君来说,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昭阳帝才会把性格骄纵,又文采斐然、不缺少心机的韩雅岚配给二皇子。看似是对二皇子的看中,但实则内藏玄机。

    因为,新任兵部尚书霍元垒是昭阳帝的人,他跟原兵部尚书韩海涛并不是一路人。如果说韩海涛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实干型兵部尚书,霍元垒则是深懂谋略,善于布局的军师型尚书。毕竟现在大周朝朝局稳定,边境和谐,需要的不是开疆破土,而是合纵连横,所以昭阳帝才选中了霍元垒。

    失去了兵部尚书这座大靠山,韩家就只是韩家了。

    而霍元垒会无视韩海涛的布局而不有所行动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端看霍元垒在兵部这些年的作为,就知道这是一个极其有耐心的人物,即便是知道他和自己不一心,韩海涛也莫可奈何,最终还让他坐上了兵部尚书的宝座,这也是韩海涛在致仕后,执意回乡的原因之一。

    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没有挑破那层窗户纸,他还有原朝廷大员的脸面。总好过。亲眼看着自己的辛苦布局被别人一点点打破,这对于韩海涛来说太难面对了。

    而没有了韩海涛的压制,韩雅岚还会那么沉得住气吗?时间会给大家一个最终答复。

    而三皇子,一路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热情而单纯,人畜无害的模样。他非常喜欢呼朋唤友,吃喝玩乐。在上书房内的表现也是中规中矩的,目前还看不出什么。

    而其母妃李贤妃,最是知情识趣,手段颇高,每次都能把个昭阳帝哄得五迷三道的。

    这么一个厉害的女人教出来的儿子会那么平庸吗?崔皇后还需拭目以待。

    虽然现在看来,昭阳帝还很睿智,但是年老以后呢?这些都不好说,必要的观察还是不能省略的。

    在崔皇后在想赐婚的事情时,同在后宫的刘德妃和二皇子也在想着同样的事情。

    刘德妃出身不高,娘家不过是一介皇商。但,这并不代表她没有野心,否则也做不到四妃之首的位置。

    二皇子周棋明自小就喜爱武枪弄棒的,自小就喜欢跟在护卫身边习武,更在几年前就央求着昭阳帝为他请了一个武师傅,这在昭阳帝面前就是小菜一碟,因此,几年下来,二皇子的武艺十分精湛。就连禁军统领王冲,都说二皇子是为猛将。

    但这也使得二皇子在昭阳帝心中刻下了一个“尚武”的印记。

    看着在习武的道路上越跑越远的儿子,刘德妃也渐渐熄了做太后的心思。

    尤其是太子越来越耀眼之后后,她就更加安分守己了。只盼着将来寻一位书香门第的儿媳,让儿子府里也多些风雅,再给她生养几个聪明可爱的小皇孙就行了。

    而二皇子,却具有一切他这个年龄的皇子应该具有的心性和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