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半生
繁体版

上报纸

    正因为有了这个念头,我便着手开始找工作了。反正孩子也不用我带,一直有人抢着带,我作为母亲的身份只是个虚名,实际意义早就被架空了。

    我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回染厂,但原先那个厂子已经资产重组,人员调动的面目全非,没什么认识的人了。就连老张也被老孟带到了滨海工业区的一个新厂。

    于是我便同老张商量,能不能让老孟帮忙安排一下,但老张告诉我,新厂上层人际关系复杂,各方人员正在势力火拼,这个时间点,老孟自己也焦头烂额,怕是不好安排,就算勉强安排了也不稳定。于是只好暂时作罢,而且他的意思是不急着上班,让我多陪陪孩子,等孩子可以上幼儿园了再一起带来绍兴。

    我表面虽没说什么,但内心是坚决不同意的。我才不要继续与社会脱节,成为一个只知道围着孩子转的农村妇女。再说了,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只够养活我们娘俩,我要自己有个家,有个房子的梦想,猴年马月才能实现。虽然我上班也赚得不多,但意义不一样。而且时间不等人,等再过几年,手艺都生疏了,更没有好的工作机会了。那就真的彻底脱离社会了。

    于是,我便瞒着老张开始不停地奔波于各大人才市场,参加各种大小不等的招聘会。也是无巧不成书,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竟被绍兴日报的记者拍到了一张非常清楚的侧面照,登在了报纸上,上了民生头条。而这份报纸好巧不巧被原来小样间主管方大姐看到了。而方大姐也正是跟着老孟去到滨海新厂的重要一员。

    后来的后来不用说了吧,老张被老孟狠狠地骂了一通,说没见过他这样的人,让自己的老婆抛头露面到处找工作,也不找他说一声。万一真找到工作了,同在绍兴又不在一厂,也不方便也不放心不是。哈哈,老孟就是老孟,还是那个热心肠爱管闲事的老孟。

    于是,没过几天,我便坐上了去滨海工业区的大巴。来到了这个我即将工作六七年且让我终身难忘的地方——盛鑫印染。

    初到滨海,很是新奇。头一天便独自一人坐公交围着工业区绕了一圈,感觉特别的好,空旷,道路宽敞,厂区林立,虽是新建没几年的工业区,但一切生机勃勃,百业待兴,一片大好新气象。旺角商业街也初具雏形,座落于工业区的中心地带,离盛鑫也就千米之远。这里菜场,超市,小商品市场,电玩城,网吧,服装店,饭店,等等等等一应俱全。是个吃喝玩乐的好地方。工厂的另一头,则是一座大坝,大坝外面是一望无际的海涂。第一次站上那座大坝,咸咸的海风迎面吹来,就感觉到了一股莫名的熟悉感,似曾相识之感油然而升。事实证明女人的直觉,准确的应该说是我的识别能力,是超强的。住了几周后才发现,我真的来过这里,而且还不止一次。最早的一次是十几岁时随父亲来买过甘蔗苗,最近的一次是念中专时到马鞍的同学袁圆家来玩过。而袁圆当时带我们来看的海,正是这片海涂。虽然时隔多年,已经被改造的面目全非,但那种没来由的熟悉感,让我一见到它,便立马认出了它。缘,妙不可言!因此,我在潜意识里,很快地接纳并喜欢上了这片土地。

    第二天,我便被分配去了小样间,干起了老本行,还在方大姐的手下。除了方大姐,令我惊喜的是还有很多老熟人,原来同寝室的秋萍以及他的男朋友兴仔,还有阿标,还有原来白鹭的统计张敏和大样间的大水牛等等。当然也多了很多新同事,小样间的方大姐的侄女小方,老板的小表妹叶莉,秋萍的好朋友王萍,测试间的生琴等等。都是很好相处很随和的人。

    小样间的格局也更大气,位于厂房的二楼,是个一通的大开间,大门进来依次是测试间,小样间,都是一通的,很敞亮,视野很好,地方很大,依次摆放着各类机器设备,一面都是大玻璃窗,可以看到另一个厂区的机缸车间。最里面则是小样间办公室,放着一张可以坐下十几个人的大桌子,足有三四张床那么大。靠墙的一面修了一整面墙的柜子,用来存放小样样品。没活的时候,我们还是老样子,喝茶聊天,趴着睡觉,去车间游荡,自由自在。相比白鹭,盛鑫更自在,因为经理办公室以及大样间不再和小样间是一处了,言下之意,就我们这么几颗人,没人管了,一方更自由的小天地!

    出了小样间大门是一个长长的走廊,走廊的两头是都可以通往楼下车间的楼梯。走廊的一边是七八间办公室,经理,老板,业务员,财务一应俱全。走廊的另一边是窗户,可以一眼全观楼下的生产车间。

    此刻,车间里的大家伙们正发出隆隆的鸣叫声,冒着阵阵的白气,快马加鞭的工作着,运转着。望着这场景,我不禁心中感慨,两年了,整整两年了,这熟悉又陌生的场面和味道又回来了。嘿嘿,我杨笑又回来了,又可以做我喜欢的工作了,还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好开心!

    更开心的是,厂里给我和老张安排了一间夫妻宿舍,我们又可以天天在一起了,还不用租房。也不用烧饭,宿舍楼下便是阿花老板娘开的食堂,菜烧的很可口,价格也公道。

    神仙般地日子正在向我招手,我感觉我做梦都会乐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