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背后的男人:锦衣话事人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突增的反派值

    “审言哥,差点忘记了,明日大都维安总处成立,审言哥可一定要参加啊!”

    “真的是差点忘记吗?”

    崔生点头答应着,就算陆炳不提醒,他也要去的。

    没有自己的站台,所谓的维安总处没有人会给面子的。

    加之昨日宫霖给崔生站台,现在崔生的风头可谓是一时无几。

    “童付,把这几天寄到府里的公文拿到我屋子里来。”

    五天时间,可有的处理。

    “老爷,要不今天还是早点休息吧!”

    照顾崔生本来就是童付的生活,看到崔生这般拼,童付劝着崔生。

    “在牢里休息的时间可不少了,泡杯茶,拿最好的。”

    “那好吧,老爷。”

    童付拗不过崔生,只好在給崔生准备热茶时,看着厨房里面的糕点,也和热茶一起一同放在了托盘上。

    “老爷,还是早点休息。”

    童付又看向了一边的油灯,这一次是亮的,崔生会挑灯芯了。

    见童付把东西放在桌上还停在原地,崔生抬头看了眼。

    原来是油灯啊。

    “童付,那天见你的动作,我就记了下来,怎么样,学的还行吧?”

    “老爷还像小时候一样聪慧。”

    童付轻轻的把门给合上了,看着屋内的微弱的光芒。

    大老爷,公子真的很拼命啊。

    大老爷,崔生的父亲,当年是他亲自把还是孩子的崔生,交到了半打孩子童付的手中,一直到现在。

    …

    …

    看着有些公文,批阅的崔生不由的笑出了声。

    某部门:大人安康?小的今日托大人福,又胖了几分。

    在公文尾写上已阅,崔生将其放在了一边。

    这才第一封。

    崔生写完已阅后,得到了启发一般,拿过一边的空白奏折。

    向皇后宫如蕙表示感谢。

    大都府尹崔生问安折:娘娘最近安康?身体胖了吗?臣最近颇胖了些,行二公里便觉累矣。

    第二封是和大都府府志有关的。

    每月末,府县志都会更新,更新后的府县志,按照惯例都要给当地父母官圈点。

    无误后,方可入库。

    崔生起身,从地上拿起了一个薄册子。

    大都府里一月的大小事就都在其中了。

    重点着笔墨的便是春寒之事了。

    崔生逐字逐句看罢,红色的圈圈在册子上面圈满了。

    “春寒,百姓险易子而食,得府丞崔审言而活之。。”

    崔生把自己的名字在这段话中抹去了,然后又觉不妥,写下了一段话。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知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4000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望诸公,纸上片语,百姓枯骨。

    崔生放下毛笔,起身凳子在地上摩擦的声音有些刺耳。

    怎么突然多愁善感起来了,崔生抱臂看了会窗外。

    拿起桌上的糕点送入了嘴中。

    糖的味道永远可以让人振奋起来。

    桌上的公文,高度渐渐降低了。

    崔生拿起自己的印章盖上了最后一封公文。

    看着一扫而空的桌面,崔生躺在靠背上伸了个懒腰。

    睡觉,这是崔生唯一的念想。

    把油灯吹灭,崔生看着童付和陆炳屋里已经没有光亮。

    会心一笑,蹑手蹑脚的走过两人房间,回到了自己屋子。

    老爷总算是休息了,童付听着外面的动静,这才心安的翻了个身,很快鼾声便起来了。

    二月春三日,崔生让陆炳把自己昨夜批的公文安排人送去。

    自己则是和陆炳一同去为大都维安总处站台去了。

    本来大都维安总处的牌子是打算由崔生现场写的。

    但是到了地方,才知道宫霖已经为崔生准备好了。

    门下省最高官员的亲自提笔。

    看着冷漠脸的宫思惠,崔生知道又欠人家一个人情了。

    看样子,要还不清了。

    揭牌仪式很简单,崔生简单的交代了两句。

    最为重要的还是挂上宫霖派人亲自送来的牌匾。

    当今皇后的亲爹,大晋三巨头之一。

    崔生此子恐有大帝之资。

    “维安总处的成立,大都锦衣实力受到削弱,反派值+100”

    维安总处门口没有石狮子,而是两边各摆了九根杀威棒。

    这一招,崔生学的孟德。

    同一时间,宛平和大兴二县的维安分处也相继成立。

    杀威棒,杀的便是人威。

    忙完这些,崔生又要马不停蹄的去吏部。

    大兴和宛平二县的知县人选,吏部想要听听崔生的意见。

    还有现在空缺府丞之职,这些都要尽快的安排。

    …

    …

    “娘娘,这是大都府送来的请安折。”

    “念。”

    “娘娘最近安康?身体胖了吗?臣最近颇胖了些……”

    “倒是有趣,给哀家看看。”

    宫如蕙又看了一遍,亲自在奏折落笔。

    “哀家甚好。”

    一般的折子都是宫如蕙口述,让宫女写。

    很少有这样一道简单的问安折让宫如蕙亲自下笔了。

    “获得皇后的亲近,反派值+200”

    又来?

    正在吏部文选清吏司讨论人选的崔生,不由得加快了进程。

    好久没试手气了,崔生有些跃跃欲试了,想现在就回家试试手气。

    崔生始终认为自己是欧皇,现在的非,只是为了更好的求欧!

    出了吏部大门,房间里面是昏暗的,外面光线有些刺眼了,崔生站在门口缓了会。

    站在这一会儿,崔生还是觉得要想想办法偿还宫思惠的人情才是。

    本来打算回府的崔生,脚下一变便去了东街,那里有大晋最繁荣的集市,在东街里面到处看着。

    这一看才知道自己的穷,自己不贪不受一年的俸禄恐怕还没有西门庆在这一天的消费多。

    礼轻情意重,一直是大晋人所特有的美感。

    所以一圈逛下来,崔生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俸禄——二十两白银买了一根玉簪子。

    店家见崔生特意想要,还故意把价格抬高了。

    崔生也不好和对方讨价还价。

    之所以看中这根簪子,是因为簪子淡绿色里面有着一抹雪白。

    虽然材质不是很好,但是和宫思惠很配。

    温润、傲立。

    崔生回到府衙用心的把簪子给包了起来。

    在快下班时,交到了宫思惠手里。

    “这是来贿赂我的?”

    一身劲装的宫思惠歪头看向崔生。

    “当然不是,转过去。”

    “快。”

    见对方还不转身,崔生催促了下。

    宫思惠的头发有些散了,崔生借着这个机会把簪子给用上了。

    “你什么时候见过上官给下官行贿的?”

    “就当做感谢吧,簪子虽然材料普通,但是其它的可不简单。”

    “哪儿不简单?”

    宫思惠摸着发丝中的玉簪,好奇着。

    “这啊,这可是王维诗里的发簪。”

    …

    …

    “中书大人,这是大都府送上来的府志。”

    中书令黄易是大都人,所以对于大都府格外的关切。

    每月府志修改时,都要花上一点时间,看上几页。

    一月一

    二日

    …

    …

    看到册子上抹去的汉字和崔生在下面的文字。

    黄易端坐了起来。

    “此应天下百官阅此言。”

    “去,让门下审核。”

    这份已经历经崔生和中书令黄易两人审阅的大都一月府志又来到了宫霖手中。

    宫霖放下手头的工作花了一个时辰过了遍。

    期间还时不时在前两人的语录下写着自己的话。

    “可。”

    有吩咐吏员送往下一处。

    “快快送到尚书让柳大人看看,不然柳大人要回家了。”

    赶着黄昏,一份简单的府志居然又来到了尚书令柳之仪手中。

    柳之仪也带着兴趣,想看看这到底是什么,让宫黄二人亲自圈阅。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知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

    “几片肉…”

    柳之仪提起笔尖迟迟未肯落下。

    笔尖的墨滴在这一页页眉滴了下去。

    “也罢,也罢。”

    “着工部复刻,传天下百官阅之。”

    “宿主之名天下百官闻之,加反派值1000”

    猛涨

    绝对的猛涨,崔生眼睛睁得大大的,究竟发生了?

    崔生心扑通扑通的跳着,止都止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