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背后的男人:锦衣话事人
繁体版

第十四章: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西门庆下定了决心就立马回大都去变卖着家里的铺子。

    这些年虽然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但是也都花费出去了。

    崔生则是在宛平等待着二月二春耕节的到来。

    一月末,随着一阵春雨的步伐,

    司马道明率领着庞大的朝廷队伍向宛平县出发了。

    在皇宫到东门的大道上,在崔生事先的安排之下。

    衙门的捕快们全都身着淡绿色的服装站立在街头。

    石板道上铺洒着青绿色的柳枝,春寒刚过,柳树便率先冒出了绿芽。

    马车在枝芽上面驶过。

    街道分为两头,里头是陛下,外头是百姓。

    最前面是两列长长的国子监学生。

    齐齐吟诵着《周颂·载芟》这一古老的诗瑶。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其耕泽泽兮”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司马道明坐在马车上,看向周围的百姓。

    时不时还挥手示意着。

    百姓们则是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在司马道明和宫如蕙的马车后跟随的便是三省官员与六部官员了。

    马车走的很慢,和官员的步伐协调着。

    隔着捕快看着欢呼的百姓。

    此次队伍可以说安静了不少,比起往年的敲锣打鼓无疑是要好上几分。

    当然这些都花费都不大,才是崔生目前的重点。

    就是苦了姜时酒了,自从宫如蕙创设锦衣以来。

    锦衣就一直在重大活动中出足了威风。

    但是今年却被陆炳以无法保证陛下的安全给排除在外了。

    “锦衣威风降低,反派值+30。”

    在宛平的崔生没想到这还有意外之喜呢。

    “陛下。”

    作为大都府的代表的宫思惠此时正在城门处,牵着一匹骏马等待着司马道明的到来。

    她要亲手将手里这匹骏马交到司马道明手中。

    司马道明将骑着这匹骏马亲自到达宛平县。

    寓意着大周的立国精神——尚武。

    “陛下。”

    皇帝的马车驶近乐城门,被贴身银甲包裹住的完美身材的宫思惠,将手中的缰绳放在了半空中。

    司马道明沉稳的走下马车。

    接过了宫思惠手中的缰绳,利索的踩着马镫就来到了马背上。

    “春耕在即,利我大晋!”

    高举马鞭的司马道明一拉缰绳。

    一骑绝尘。

    随后负责保护皇帝安全的禁卫也高举着晋字大旗冲了出去。

    姜时酒带着贪婪的目光狠狠的打量了宫思惠一番。

    没想到皇后妹妹的身材这么的好。

    妹妹都这样?那姐姐岂不是?

    姜时酒呼吸一下子就变重了,但马上便又恢复如初了。

    姜时酒的位置在宫如蕙身边,十分容易被发现异样。

    宫思惠看了看四周,刚才怎么有一种不好的目光在盯着自己。

    还未出发的百官,这时候也都各自换着衣服。

    官服不适合骑马,只有想宫如蕙这样的女眷和年龄太大了的官员会坐马车去,其余的一律都是亲自骑马过去。

    所以在大晋有这么句笑话。

    你可以笑将军不会提笔,但是你不能笑书生不会提枪。

    骑马是文官的第一要义。

    “娘娘。”

    宫如蕙对着自己妹妹眼神示意了下。

    拍了拍旁边的位置。

    宫思惠上马车后,马车上的帘子很快就放下来了。

    宫思惠替自己姐姐将其头上的配饰给取了下来。

    “累死我了。”

    在外面她要保持皇后的仪态,所以一动不动的。

    现在总算是可以休息下了。

    “最近怎么样?”

    看着自家妹妹,宫如蕙疼爱的捏了捏宫思惠的脸。

    “姐~”

    还像以前一样,真是的。

    “长大了。”

    宫如蕙意有所指的拍了拍宫思惠银甲凸出处。

    姐妹瞬间就逗闹了起来。

    姜时酒骑着马在外面听的心痒痒的。

    跟猴挠似的。

    官道边,绿意盎然,两旁的官柳抽发的枝条,平添些许景色。

    便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

    骑着骏马的司马道明不停的向官道两边正在耕种的农民打着招呼。

    昭示着自己的存在,皇权的存在。

    司马道明在中午时分便和一众年轻官员赶到了宛平。

    入住了宛平行宫,宫如蕙则是带着一众女眷在徬晚十分赶到了宛平县。

    迎接过陛下后,崔生便在官道边等着宫如蕙的到来。

    这可是自己的大腿,必须紧紧的抱住。

    “娘娘,到地方了。”姜时酒在离宛平县城还有一里地时,让宫如蕙提前准备着。

    “哀家知道了。”上一秒还在玩笑的宫如蕙,瞬间恢复了凤临九天的姿态。

    宫思惠赶紧把头上戴的凤冠替宫如蕙重新戴了上去。

    周围的帘子很快取下来了。

    春耕也是皇室和百姓见面的日子。

    这一天,百姓可以拦下自己的皇帝,诉说着自己的委屈。

    皇上也会派出采风官,望风九州。

    很多都没有了,但不少习惯还依然在留存着。

    “臣,拜见娘娘。”

    “这次做的不错。”

    说完,马车便穿过迎接它的府尹大人,进了宛平县。

    崔生则是带着大小的官员也往城里走着。

    不过宫如蕙一身德凤袍威严的模样则是刻在了崔生心中。

    还有宫思惠那被银甲包裹的大长腿和……

    今夜注定大家都要好好休息才是。

    二月二,龙抬头。

    崔生起了个大早,今日没有穿官服了。

    所有官员统一穿玄色常服,就连皇帝也是。

    腰间也不是玉带了,而是用稻草做的麻绳。

    宛平县的钟声缓缓敲响,身为当地父母官的崔生则是代表着这天下百姓在县衙上了第一柱香。

    祈祷接下来的风调雨顺。

    “去祭天坛!”

    崔随着崔生的一声吆喝,崔生捧着这昨日晚上准时点燃的火苗向祭天堂走去。

    取晨曦的第一缕火光,寓意着红红火火。

    这一天,宛平县全城的百姓就像寒食节一样,是不能够生火的。

    礼部官员们则是在前面为崔生吟诵着祭文。

    这是一个考验人的活,火不能灭。

    崔生走的满头大汗,总算是将火种给送到了祭天坛。

    此时司马道明已经率领着百官早早地等待在了那里。

    司马道明庄严的接过了火种,将全国各地去年秋送来的收获叶放入了鼎中。

    鼎中的火种顿时引燃了枯叶。

    司马道明半跪在地上,点燃了手中的香。

    “祈我大晋,风调雨顺。”

    “拜!”

    在祭天堂四周的礼部唱诗官,立即以唱的形式。

    唱喝着:“拜”

    在拜字音中,在场的所有官员,百姓都围着这圆形的祭天堂跪拜着。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礼官们顿时唱和了起来。

    声不停,人不起。

    这是人与自然地对话,也是人与祖先的交流。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振”

    “古”

    “如”

    “兹”

    不是现在才这样,不是今年才这样,万古都有这样的景象啊。

    随着兹音的落下,司马道明才缓缓起身。

    率领着百官去地里耕种着。

    司马道明架着耕牛,宫如蕙拿着种子在翻过的土地后播着种子。

    所有官员都低头在土地里面。

    这一刻他们仿佛和百姓们一样。

    崔生也奋力的干着自己手上的活。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时代,这可能是百姓们最美好的愿望了。

    耕种便是生活。

    崔生也是在这个时刻打定了主意。

    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吃得起饭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