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雨雾
繁体版

第四十章 终结

    李隆基这天突然感觉到有些不对劲,虽然杨玉环仍然伴随在左右,但心里总有些梗塞。

    或许是因为昨晚上梦到了自己少年时的场景了吧,梦里的自己正和简在雾还有陈玄礼一块骑马,那时候的自己意气风发、傲然无惧,丝毫没有什么惰态。

    但是如今……

    李隆基看了看自己的双手,虽然常年被各种补品滋润,但已然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模样。他有些叹惋,但又不知道自己在叹惋什么。

    李隆基起身,慢慢踱步到大殿之外,看着日渐西山的余晖光芒,突然在春意盎然的南风中感受到一丝苍凉。他看着夕阳呆滞了一会,忽而间想到了什么,便对一边的人问起简在雾现在何处,自己想要见见他。

    “陛下说的是之前的羽林将军简在雾么?”侍卫问道。

    “是啊,前几年因为妄议朝政等罪名被杨丞相治罪入狱,不久前遇大赦回归,现在他人在哪里呢?”

    “据司狱部回访,似乎并没有找到简在雾的踪迹,原先将军府周围的人家也没有听闻过他到底去哪里了。”

    “这样么……”

    李隆基长长呼吸了一下,似乎觉得有些胸闷。

    几年前,简在雾还是整个大唐唯一一个掌握着最强兵气能力的禁军将领,但也正因如此,李隆基才想要除掉他。虽然自己和简在雾多年来风雨无阻,然而如今天下已定,无需更多的兵气者,而这些赋闲的兵气者就是潜在的隐患。就算简在雾没有造反的心思,他依然有造反的能力,这就是自己必须除掉他的理由。

    一个帝王如果想要稳坐宝座,就不要太过念及旧情。何况自己已经有了安禄山和杨国忠与李林甫等亲信,简在雾的存在也就可有可无了。

    即使这样看起来会有些无情和决绝,但毕竟“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全身名,独有子房。”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是不会夹杂情感的。

    只是……

    抛却这些名利和权力,自己和简在雾,也是过命兄弟般朋友呢……

    当初画沁雨因肺痨离世,简在雾伤心欲绝以至于感情麻木,但李隆基除了同情之外却也没有什么别的情感,甚至窃喜又有一个可以构成威胁的兵气者消失了。简上雪去世时也是如此,李隆基对这些来路不正的兵气者有一股莫名的排斥,她们的消失反倒让自己的收兵之路轻松了不少。

    他沉溺于这种虚幻胜利之中,逐渐丧心病狂,最终变得多疑轻浮并对简在雾下手,还默许了杨国忠对简陌灵的暴行,且把进谏抗议的张九龄和颜真卿等人纷纷罢黜贬官。

    但此时的李隆基却沉寂下来,他似乎发现自己已经被某些东西侵占了头脑,以至于变得决绝且独断。他越想越乱,干脆放弃了这些想法,独自回宫里去。

    继续醉生梦死,继续歌舞升平,才是自己的归宿吧。

    这样的日子一直过着,直到冬日的黑夜降临到长安。

    李隆基正在熟睡,忽而听到有人来报,便慢吞吞走下大殿来询问何事。

    “陛下……大事不好,安禄山他……他反了!”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但李隆基却愣在原地还没缓过神来,一旁的杨国忠却说这是谣言胡说,便命人将之拖了出去。不过四下大臣却战战兢兢,似乎发觉到什么不太好的事情。杨国忠派人封锁消息,以至于李隆基沉思了好久之后还是觉得是有人嫉妒安禄山才编的假话。

    周围大臣看到李隆基的这副模样都绝望起来,他们一时间竟不知该做什么和去哪里。

    但战火可不会因此而停滞。

    安禄山集结范阳、平卢、河东等地部队,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手下多是精锐骑兵,且有地方部族的骑兵加持,速度和攻击力都达到了恐怖的强度,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不少县令除了投降就是被擒杀,不几天工夫安禄山就控制了河北。

    李隆基直到此时才如梦方醒,慌忙叫杨国忠等人商讨镇压对策。虽然在商讨对策后组织军队有效抵抗了部分叛军势力,但杨国忠实在是太过无能,加上李隆基已经年老智昏,根本听不进谏言,反倒总听一些谗言。

    这样的结果就是安禄山成功占领洛阳并称帝,之后安禄山等人打算进攻通往长安的必经之关——潼关。只是封常清和高仙芝在潼关坚守不出,叛军久攻不下无可奈何,但李隆基此时的操作再次令人大跌眼镜:他听信了有人诋毁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坏话从而将二人斩首。收到诏令的高仙芝无法相信这样的结果,他悲痛欲绝,但也无能为力,对着长安的天空长长一叹之后便豁然赴死。

    之后李隆基派哥舒翰再把守潼关,然而杨国忠和哥舒翰有私仇,杨国忠趁机在李隆基面前诋毁哥舒翰以至于李隆基再次逼迫哥舒翰出关与叛军决战。哥舒翰捶胸顿足无法自拔,他深知出关必败,但皇命不可违,去不去都是死,只能被迫出关。之后的结果也都预测到了,哥舒翰兵败被俘之后被杀害,潼关失守,长安畅通无阻,叛军一窝涌入了通往长安的大道。

    听闻大军压境的李隆基惊慌失措,来不及多考虑,在杨国忠等人的建议下仓皇逃出长安,直奔蜀地而去,长安也在不久后宣布陷落。

    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暂避灾难,但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李隆基的想象。不仅河北、闽南等十几个藩镇宣布割据,就连自己的禁军也产生了骚动。他们丢下妻与子女跟随着李隆基来到剑南本就心生不满,又对杨国忠这一路上的颐指气使感到恼火。此时的禁军万骑已经正式更名为龙武军,其首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太子李亨察觉到了龙武军等禁军的情绪,他们秘密商讨了几番,暗中下了几分决心。

    李隆基一行人此时正在驿站休息,只有杨国忠独自骑在马上在门外眺望,不知为何,他似乎感觉到一股异样的气息。杨国忠举起手上的长流之珠检测了一下周围的力量,却并没有发现什么,也就只好作罢。自出逃长安一来,为了防止他人抢夺,长流之珠就一直保存在杨国忠那里,杨国忠也因此利用它提升了不少兵气力量。实际上,安禄山此次谋反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想要夺取长流之珠,只是未曾料到李隆基会如此果断弃城逃跑。

    不过安禄山的军队大部分都拥有来自长流之珠的兵气力量——这都是李隆基曾经一时兴起赏赐给他们的——所以只要时间足够,安禄山手下的兵气部队可以凭借其对兵气气息的追踪从而找到李隆基一行人。眼下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严峻了。

    忽然,杨国忠察觉到身边围了几个吐蕃使臣,他们是造访长安的时候为躲避灾乱从而跟随李隆基到此的,但现在他们已经食不果腹,面黄肌瘦。他们没法找李隆基理论,只好找这位与皇帝最亲近的宰相抱怨。杨国忠皱了皱眉,他也没什么办法,毕竟这种时候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要求什么别的东西?但吐蕃使臣不管这些,他们硬要讨个说法,一来二去便与杨国忠争吵起来。

    正在局面逐渐杂乱之时,忽然远处有人大喊:

    “杨宰相与胡人谋反!”

    来不及反应,杨国忠便已中箭落马,吐蕃使臣见到这局面吓得四散奔逃,但也很快被龙武骑兵追上砍杀。

    原来陈玄礼等禁军将领和龙武骑兵对杨国忠等人积怨已久,加上太子李亨时常被打压,于是决定找理由除掉杨国忠。长安陷落后,吐蕃趁机攻取河套曲地,唐人对吐蕃人的印象由此变劣,看到吐蕃人和杨国忠在一起时,陈玄礼就知道机会来了。他宣称杨国忠与吐蕃人密谋篡权,召集骑兵攻杀杨国忠,太子李亨对此不置可否,实际上已经默许了这种做法。

    杨国忠踉跄地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地灰土,看着周围的一切人,轻蔑地笑了笑。

    “逆贼!死到临头还笑得出来!”陈玄礼喝道。

    “我只是笑你们……太过天真。”杨国忠说道。

    “你什么意思?”

    “你们只是凭借着人多势众且拥有兵气才敢对我下手,而我……”杨国忠举起了手上的长流之珠,“是拥有控制你们兵气力量之神器的人,你觉得,你们可以伤得到我么?”

    虽然早就知道李隆基会滥赐兵气,但陈玄礼也没想到李隆基会把长流之珠交给杨国忠,如此一来确实有些失策。但不论如何,今天杨国忠是必须死在这里的。

    “多说无益,今日的你,不可能再活着和我们走下去了。”陈玄礼挺起了枪。

    “那就试试看吧。”杨国忠也恶狠狠地拔出了剑。

    说罢,双方变摆好阵势冲向彼此,时不时闪出一阵刀光剑影,并不断爆发兵气爆炸。虽然杨国忠已经用长流之珠把自己的力量蔷花了不少,但毕竟陈玄礼是行伍出身,战斗技巧比杨国忠要好得多,而且时而有龙武骑兵朝着杨国忠冲撞过去,一时间让杨国忠难以招架。

    最终,杨国忠被陈玄礼一掌打飞,摔了个踉跄,勉强站稳了脚步。

    “束手就擒吧!”十几个骑兵举着长枪朝着他冲了过去。

    “这是你们逼我的!”杨国忠大吼起来。

    瞬间大量蓝白光芒从长流之珠上爆发出来,陈玄礼意识到不对劲,刚要让龙武军找地方躲起来却为时已晚。所有人都被蓝白光芒震慑在原地,他们的眼睛逐渐发白,手中的兵气应声掉落,从马上翻落下来。陈玄礼也不得不躲在马车后面,强撑着自己的神智。

    这是长流之珠的停滞功能,能让兵气者失去一切意识和行动力。

    “真是可笑又有趣啊,低级的兵气者们。”

    杨国忠狂妄地笑道,自从拿到长流之珠以来,他一直在暗中研究长流之珠的用法,不断找寻着有关长流之珠的知识,以至于后来他比李隆基还要了解长流之珠。李隆基早就视长流之珠为随意赏赐之物,对杨国忠的行为虽然了解一些但也没放在心上。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点点积累才招致了祸端。眼下杨国忠已经掌握了长流之珠的至高力量,任何人都无法与他抗衡。

    杨国忠扫视了一下李隆基的住所,随后迈步走去,却不料面前飞来一箭。

    “逆贼!我不会让你靠近陛下的!”陈玄礼举着弓箭喊道。

    杨国忠躲过了箭矢,他回头只是轻蔑一笑,随后陈玄礼便被长流之珠的力量打飞,随后被还有几分力气的龙武军拖到马车后面。虽然这些被限制了兵气力量的龙武军已经没什么用处,但继续骚扰自己也确实心烦,彻底让他们消失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一想到这里,杨国忠便不由得嘴角上扬,他这么多年来的曲意奉承就是为了享受这种生杀予夺的快感,这种随时随地就能让人痛不欲生的乐趣……

    杨国忠停止了幻想,随后便举起了长流之珠。

    “再见吧,龙武军。”

    陈玄礼毫无办法,只得掩面等待,但似乎并没有什么东西伤害到自己。陈玄礼有些诧异,他探出了头,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杨国忠被人从背后用剑穿透了身体。

    “你……”杨国忠艰难转身,脸上瞬间惊恐起来,“你……居然还活着……”

    随后杨国忠应声倒下,只留下一个白发老人站在那里,老人一身游侠打扮,身上带着玉佩,左手里的刀还滴着血,虽然面容十分苍老憔悴,胡子也变得花白,但陈玄礼还是认出了他。

    简在雾。

    “我明明……没有检测到……兵气气息……你是怎么……”杨国忠有气无力地说道。

    简在雾没说话,只是拿出了藏在袖子里的细水之椟,左手里的剑也缠绕着水墨的气息。

    原来简在雾大赦放还后便隐居起来,锻炼着左手剑法和卦易兵气,同时密切注视着朝廷的动向,一路跟踪李隆基一行人到此。他用细水之椟隐藏了自己的兵气气息,且卦易兵气并不会受到长流之珠的干扰,因此简在雾才能悄无声息地从背后杀掉杨国忠。

    “真是……狐狸一样……”

    没等他说完,简在雾就砍断了他的喉咙,捡起来滚落在地的长流之珠。与此同时,李隆基听到声音也赶了出来,在看到简在雾的那一刻,他似乎有些踌躇和茫然。简在雾同样冷眼注视着李隆基,他们之间一句话也没说,但他们的眼神已经说了一切。

    许久之后,李隆基才缓缓开口。

    “简……”

    “我的事情已经差不多做完了,”简在雾打断他说道,“剩下的事,就与我无关了。”

    李隆基还想说些什么,但简在雾已经消失,似乎就在一眨眼的时间里,简在雾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李隆基也知道自己没法面对简在雾,只能扶着柱子叹息,同时注意到了已经死在地上的杨国忠。此时,摆脱了限制的龙武军们纷纷起身,朝着李隆基这边走来。

    他心头一紧,似乎已经知道面前的龙武军们要做什么了。

    虽然杨国忠已死,但杨玉环等人还在驿站里,龙武军的将士们要求李隆基杀死杨玉环来彻底剿除祸患。李隆基自然是不愿意,但这种情况下,自己的皇帝威信已经荡然无存,他没办法让这群龙武军停止躁乱。

    “各位……”李隆基招招手,“杨贵妃一直在深宫中,就算宰相谋反,她又怎么会知道呢?”

    “陛下……”高力士拱手道,“纵然贵妃无罪,但将士们一想到还有杨家人侍奉在陛下身边,他们又怎么会安定呢?”

    李隆基犹豫了,他开始徘徊,这种纠结和痛苦无法形容,想必当初简在雾也是如此艰难的心态吧。

    最终,在生命权力和心爱的女人之间,他选择了前者。

    可惜杨玉环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被勒死在佛堂前。

    趁着李隆基还茫然若失的时候,太子李亨联合自己的儿子李俶和宦官李辅国一起,在导演了一部戏码后,李亨成功找到继承大统的理由,随后便带领大部分军队北上抗击叛军。

    知道了这一切的李隆基也无法多做什么,只能让前来通知自己的李俶好好辅佐李亨,并在不久后下诏书,让天下兵马尽归李亨统领。

    这道诏书的发布,实际上也在宣告李隆基已经什么都没了。

    时至今日,李隆基才彻底知晓了简在雾的苦楚,他有些悔恨自己之前的做法,但现在都晚了,说什么都是后话,自己只能暗暗祈祷了。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是在夜里听着雨铃的声音填词罢了。

    此时的简在雾坐在亭子上,远处传来细碎的雨铃声,他看着手里的长流之珠,似乎陷入了一种空想。

    为了这个虚无缥缈又充满力量的东西,他已经失去了亲人、岁月和精神,他失去了一切。他对长流之珠并不感兴趣,但不知为何命运将他与长流之珠扯上关系,并让他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波动的命数,真是可笑。

    只要它还存在,就还会有下个人会被这样的命数给附身。

    既然如此……

    简在雾拿起了长流之珠,又拿起了那块玉佩,他不知道这块玉佩里的力量有多大,也不知道长流之珠到底有多强,但他知道,它们都已经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伴随着一阵清脆的碰撞,独角白鲸从玉佩里扭动着飞出,一口咬住了长流之珠,两股力量不断挤压碰撞,爆发出阵阵兵气爆炸,震颤着他的心魄。

    最终,长流之珠在自己面前化为齑粉,独角白鲸也灰飞烟灭,被长流之珠赐予兵气的人也失去了兵气力量,世界的速度似乎突然在这一瞬间慢了下来。

    简在雾看了看手里已经残破的玉佩,没再多想,把细水之椟和玉佩等与兵气有关的东西纷纷丢到火堆里。熊熊的火焰在简在雾的眼里跃动着,昭示着时代的告别。

    从此,兵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兵气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并最终成为史书里的一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