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这样我还有家人
繁体版

第十六章 胜利与誓约之剑

    又过数日,黄帝已经把吴明清单上的材料准备完毕,哪怕他是人皇,看到这些材料也是心痛无比。

    基本上,已经把国库中的宝物拿出了七七八八,也幸得炎黄部落刚刚建立,从炎帝和蚩尤处搜集的宝物还没有使用,不然如此多的天材地宝,他还真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拿出来。

    吴明检查这材料,也知此次炼宝非同小可,乃是镇压人族气运,故而没有中饱私囊,检查材料也格外用心。

    逐个检查完毕后,吴明拿出锻造炉,秋雨扇,说到秋风扇,不得不提一句,秋雨扇,本是太上老君芭蕉扇的一部分,吴明学习炼丹时,嫌弃总是煽动扇子麻烦,一心二用之下,一不小心就会因分心导致炼丹失败。

    于是他升级了芭蕉扇,按照记忆中电风扇的样子,在芭蕉扇扇面上取下了三片电风扇扇叶固定好后,又用天材地宝打造了一台电动机,只是这台电动机使用的是天地灵气,日月精华驱动,又制作了一个风力控制器,编写了一个风力控制程序,他本是程序员出身,设计程序又是他的强项,最终,用百炼神铁打造了电风扇的外壳,风力控制从此随心所欲。

    老君看到后也是连连称赞,一高兴,把剩下的小半芭蕉扇赐给了吴明。

    吴明修修剪剪,用剩下的扇叶做了把折扇,因扇子扇出来的风炎热无比,一时恶趣味,便给扇子取名秋雨,寓意是民间谚语:一阵春风一阵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在黄帝和满朝文武的关注下,炼制一点点的开始了。各种材料,或投入炉中,或注入法力催化,吴明忙乎的不亦乐乎。

    直过去了九九八十一天,宝剑才成形,即将成形之际,吴明便为宝剑的形状发起了愁。实话说,这黄帝当初想黑了自己兵器据为己有,可见此人绝非善类,若是按照无极剑的造型打造,此人定会不悦,到时候费力不讨好。

    经过一番分析,我们决定按照西方圣剑的样子定形,剑身,剑柄大量使用黄金元素,于剑身上刻录仙文,将自己对道的领悟融入其中,剑柄,护手处镶嵌大量宝山,同时,为宝剑注入祥和之气,剑主杀伐,有了这样的调和,对人族也是好事。

    宝剑锻造完成,吴明把剩下的材料一股脑的扔进锻造炉,做了一个石头底座。虽只是一小块石头,却是沉重无比,好似山岳。

    最后,在宝剑的另一边又刻下仙文:胜利,誓约,仁义之心,心系百姓,助汝为王。

    文字刻成,却得到天道认可,无数功德汇入宝剑之中,大道规则在石座与宝剑上生成。

    从此,这把剑真的是非人族,非心系百姓不可发出了。吴明也觉得惊奇,自己的手艺锻造的宝剑是比不上无极剑的,但是这把剑得天道认可,在无数功德的汇聚下,变成了后天功德至宝,威能不比先天灵宝逊色了。

    剑成,众人围而观之,黄帝见宝剑威武霸气,且威能还在无极剑之上,对吴明的那一点点不满顿时烟消云散。

    只是众人不解的是,宝剑为何插在石中,一些跟随黄帝打天下的大将甚至上手拔了拔,却未能拔出。

    吴明辩解原委后,黄帝动容,对吴明深深一礼,眼中含泪道:“道友此举利在黎民,从此,人族定可兴盛万代。不知此剑可有名讳否?”

    吴明闻言道:“此剑剑身有仙文,可如无极剑般,按照剑上仙文,叫做胜利与誓约之剑”!

    黄帝闻言称善,转身对大臣百姓道:“凡我炎黄子孙,欲登基称帝者,必先拔出此剑,若拔出,则天下顺之,拔不出,则天下之人,皆可杀之。”

    言罢,单手拔剑,举于头顶,视于天下。众人见之,皆叩拜,口称黄帝圣明。

    黄帝在位期间,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在黄帝的统治下,天文、数学、军队、音乐、医药、文字等都开始有了最初的雏形。娶陵氏女嫘祖,养蚕织布。

    人们发明了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

    却说黄帝总理天下,事务繁杂,学道常不能尽意。身体逐渐老去而仙道日见渺茫,心中越发焦急。天下大定以后,遂不理朝政,开始静心修习道法。

    黄帝之师广成子更是焦急,虽说造就一个普通的仙人对广成子等阐教金仙来说根本就是小意思。然而人皇受世人瞩目,如果不能自己苦修得道,必惹得天下议论纷纷,到时自己这个帝师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一时阐教真修将各式修道密法传下,广成子、南极仙翁等人更传下养生之道。又有素女下山与黄帝谈论房中密术。黄帝学之,果然延年益寿,容光焕发。遂学之不倦,修行进境颇为迅速。很快便达到了仙道的门槛,飞升成仙只在旦夕而已。

    却说黄帝年事日高,而修行日速。乃传位于其孙颛顼,自采首山铜,于荆山铸大鼎。鼎成,功德圆满。玉虚宫原始天尊遂命座下第十二弟子黄龙下界将黄帝接上仙界,成就五帝果位。

    黄龙真人领命而去,来到荆山,对黄帝说道:“奉玉虚圣人法旨,因你功德圆满,成就五帝功果,特接你去仙界。”

    黄帝大喜,翻身上了黄龙之背。余下平常修炼阐教道法的大臣共七十余人,也一并接上天去。其余小臣,纷纷欲上黄龙之身。黄龙真人哪里肯依,摇头摆尾将之推离开去。争执间拽断许多龙髯,落地化为龙须草,黄帝惯常所用宝弓也一并落地。

    那黄龙见断了龙髯,心中恼怒。顾不得其他,挺身飞腾入高空,眨眼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