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极录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古时候登州城,一个七八岁的孩童叫张天超,从小天资聪慧,五岁时能识字,更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虽说家境贫寒,可父亲张辉认为儿子必有出息,是和妻子罗氏商量后,将儿子送去私塾深造。

    那时,张天超跟着教书先生李虎念书。

    很快,他的才华让李虎刮目相看。

    可李虎只让张天超每日念书,却不教他如何写字;再加上家里太穷,他没钱买毛笔,平日只能靠着树枝在地上写字。

    那年,张天超进城参加乡试。

    等考官发了考题和毛笔后,张天超竟不会使用毛笔。

    原来,之前他一直用树枝写字,用力非常强劲;此时他手握毛笔,稍微一用力,墨汁便撒在纸上。

    当其他考生专心答题时,张天超却在琢磨如何使用毛笔。

    没一会,他怪异的举止,引起考官的注意。

    考官走到跟前一看,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会用毛笔,于是认为张天超纯粹来捣乱。

    随后,他被撵出考场。

    当时,张天超欲哭无泪。

    他想着以自己的才华,那篇文章他定能拔得头筹;可惜败在毛笔上。

    越想越气,于是他来到郊外散心。

    来到河边,发现一个少年蹲在草地上哭泣。

    以为少年要跳河自尽,张天超赶忙跑到跟前问道:“这位小兄弟,你怎一个人在这里哭泣呢?”

    少年抬头看了一眼张天超,犹豫了一会后说道:“小哥有所不知,今日我父亲让我写篇文章,可我想了半天,不知如何下笔;父亲向来严厉,我怕责备,所以偷跑出来。”

    “你父亲让你写什么文章,说来我听听。”

    少年白了他一眼,不屑一顾的说道:“就算我告诉你,你还能帮我不成?”

    张天超拍了拍胸膛,说道:“你莫瞧不起人,我可是神童”

    见张天超信心十足,少年道出题目。

    原来少年叫宋小辉,其父出了一道题,以“一根木棍可长可短”写一篇文章

    “木棍可长可短,不就是说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么?”

    宋小辉一听,竖起拇指夸他聪明。

    后来,二人寒暄几句后各自离去。

    三日后,张天超正在院中砍柴。

    突然,有人敲门。

    张天超开门一看,竟是一个穿着华丽的中年男子,而他身后竟是宋小辉。

    宋小辉连忙说道:“张大哥,这是家父。那日多亏你的帮助,我才能写出那篇文章,可家父一眼看出,此文章绝不是出自我之手,于是我只好道出实情”

    张天超万万没有想到,宋小辉的父亲宋亮,正是当地知县。

    虽然来之前,宋亮已经托人打听,知道张天超才智过人;可他还是想考验下。

    那日,他接连出了两道题。

    哪知张天超轻松解答。

    想着张天彪如此有才华,为何至今没有中秀才呢?

    后来从张天超嘴里得知,原来他不会使用毛笔,这才导致他与功名无缘。

    了解实情后,宋亮决定好好培养张天超。

    随后,他亲自指导张天超,教他如何使用毛笔?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张天超能熟练用毛笔写字;而且写出来的字非常漂亮。

    当年,在宋亮的资助下,张天超赴京赶考,并顺利拿下举人。

    揭榜那天,曾经的教书先生李虎找到张天超,想着学生不久就会成为一方知县,而自己的儿子碌碌无为;所以他想让张天超帮忙,给他儿子在衙门谋一个好差事。

    没想到张天超拒绝了。

    “老师,我比你儿子聪明,可你为了不让我超过你儿子,故意不教我用毛笔写字;结果呢,我阴差阳错认识了宋知县,这才有了今日的成就,说到底,我还得感谢你。”

    李虎一听,气得直咬牙,大骂张天超忘恩负义。

    张天超就任知县后,做了不少实事,深受老百姓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