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修五千年
繁体版

第四章 转生

    不多时,有小沙弥领着一清秀年轻男子,来到后堂。

    静清方丈问道:

    “王符,你要出家为僧,可有后悔?

    可还有什么牵挂么?”

    王符:

    “弟子了无牵挂,绝不后悔。”

    无名师祖上前,绕王符一周,以手摩其顶道:

    “善哉。

    你我有缘,吾愿赐汝法名,曰戒嗔。

    愿汝早日悟法明法,超脱红尘。”

    随即,静清方丈吩咐准备仪式,众僧赞礼,剃度王符出家。

    自此,山上寺院,多一戒嗔和尚。

    仪式毕,无名师祖让众僧退下,独留静清方丈。

    静清方丈正欲开口问询,恍惚之间,只见面前所站之人已变幻成王符,就连衣衫也变成了刚才王符所穿的衣衫。

    静清方丈大惊失色,伸手向前,呐呐无声。

    只见王符开口,仍是无名师祖:

    “不必惊慌。此佛家如意神通也,可变化万千,形神具备。

    吾化身王符形象,就不必再乔装打扮,亦不必拘泥于佛家道家,正好下山入世。

    既借其形其名,吾行走世间所积之功德,亦半分与王符。

    其在寺中修行,当事半功倍矣。

    此吾与王符之宿缘也。”

    静清方丈好大一会才恢复正常,恭敬合什:

    “师祖慈悲。

    世人都以为佛门无能,只会念经祈福。

    今日见师祖神通大显,真是惊喜其名。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祖和其亲传弟子,以及后来好多高僧,都曾显露种种神通。

    而如今却几乎无人相信了,真是佛门不幸。

    垦请师祖再开金口,为后人留下指路明灯。”

    无名师祖端坐正容:

    “今汝既在,自当传教于汝。

    虽是神通,亦外道耳。

    求佛求法,非求神通。

    精进修持,神通自来。

    然切不可执著于神通。

    法在一切在,本末不可倒置。

    然亦不可不知,今传于汝。”

    言毕,以指点静明之额,以心领神会灌顶之法,传佛家五眼六神通之识尽与静清方丈脑海。

    所谓佛家五眼,即:

    一.肉眼。可见世间一切种种无障碍形色。常人不可见也。

    二.天眼。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以无色质障碍故也。

    三.慧眼。观一切法皆空,不见有众生相,及灭一切异相,舍离诸着,不受一切法也。

    四.法眼。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谓因行是法,得证是道,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门,令修令证也。

    五.佛眼。具前四眼之用,无不见知。

    如人见极远处,佛见则为至近。人见幽暗处,佛见则为显明。

    乃至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也。

    所谓佛家六神通,即:

    一.天耳通。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世间种种之音声

    二.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及见世间一切种种形色,无有障碍。

    三.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

    四.宿命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五.神境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

    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

    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无碍。

    六.漏尽通,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

    前面五种神通,鬼、魔、仙等也可修得,但有大小不同。

    只有漏尽通是究竟的神通,唯佛才能证得。

    恍惚一瞬,如在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中走出,静清方丈长长吸了一口气,佛家五眼六神通的所有识见已经铭记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