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山海经之罗布泊往事
繁体版

第十章 迷谷非谷

    后面的几天,我一直在翻看那两本书,秦汉隋唐的变迁算是正宗的历史课题,但山海经内容却只能说勉强沾边。那是一部上古时期的地理神话著作,作者早已无可查考,而其中记载的光怪陆离的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昆羽,都是过于离奇,向来被正统学者排斥,不屑一顾。张越之学术严谨是业内公认,何以对荒诞缥缈的这部书专门做书立论,也是令人费解。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我们所处的不正是一个极为奇怪的事情之中么,以张越之作为核心,围绕他的谜在太多了,就像山海经一样,拨开迷雾,发现里面是更深的迷雾。现在我相信,现在我需要的是一个线头,只要知道这个线头,就能在书中找到有的人想极力掩盖的东西。

    但是线头又在哪里?只要知道了这个关键,一切就能有迹可循。我想到了老许头的师父,还有申老头的老婆,他们一个是照相馆的普通摄影师,另一个甚至只是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却不约而同能看出那女人是“怪物”,他们到底是怎么能看出的?我们怎么就看不出?山海经中最不缺的就是怪物,可是那些奇形怪状的动物不是三头六臂,就是多眼多尾,要不就是有些各种奇异的功能,比如见之大旱、大乱什么,和一个美丽漂亮的女子,实在是无法联想到一起。

    过了两天,大宝过来问我有什么收获没有,我看他一脸奸笑就知道必有所获,很快大宝就屈打成招了,他说:“你有没有注意看山海经拾遗的后记?”

    “后记?”我一拍脑袋,我还真没关注到,我一般看书都很少去读序言后记,莫非张教授把重要的信息藏在了其中?我马上翻出后记来阅读,反复读了两次,有点糊涂了:“哪里有什么不寻常的东西了?”

    大宝给我指出了一段话:“……曾经有位老朋友,专程从很远的地方看我。他是一个标准的神秘主义者,一直坚信书中那些神奇的动物植物仍然存在世间,并发誓要找到它们。恰好这位老朋友和我一样,都是盆栽爱好者,便与他打了个赌,只要他能找到一种,我便把我那珍贵的二十四个盆栽全部相赠,事实上在我内心深处,何尝不想亲眼目睹那些神奇的物种?……”

    我把这段话反复看了两遍,突然看明白了!那天我们在张越之家的院子里,确实挨着院墙摆着一圈的盆栽,但何止二十四盆,起码七八十以上。我和大宝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喊:“第24盆!”

    我们马上驱车再次赶去张教授家。虽然离上次来已经好些天了,幸好接收方还没开始进行大整修。好不容易挨到天黑,大宝“熟练”地开锁进入,如入无人之境。我们直奔后院,进来就长吁了一口气,那些盆栽仍在原地未动。我从进院的门口往左数起,第24盆是一盆兰花,此刻像是霜打了似的蔫了。大宝有些疑惑:“兰花有的品种贵是贵,但说很重要你信吗?何况变成这个样子了。”

    稍微一思索,又回到门口,往右边数,这次数到第二十四的时候,我和大宝同时一呆,这是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植物,一棵黑绿色的茎干上长着很多尖尖的长刺,刺不是光秃秃的刺,每个刺上还长有一两个类似稻穗一样的穗,不过比稻穗小得多。虽然我们对植物了解不多,但也觉得这盆植物长得过于古怪。正因为从未见过,而且它刚好处在第二十四的位置上,可以肯定的是这奇怪的盆栽正是问题所在!

    我们马上抱着这盆植物来到了欧阳教授家。欧阳教授看到这盆栽时,眼睛都直了,连声问:“你们从哪里找到这东西的?”阿葭本来在屋外,听到声音也走进来,一看到此物脸色也变了,显然她也知道这东西,和教授一样,问出来的话也是:“这东西怎么来的?”

    我突然觉得自己有必要骄傲一下,我翻出《山海经拾遗》的后记,详细地讲述我是如何敏锐地发现那所谓二十四盆盆栽的疑点,并迅速出手拿到关键之物的过程。欧阳教授父女听完不禁对我的智慧表示了由衷的佩服。于是我在大宝复杂的眼神中坦然接受了这些溢美之词。

    欧阳教授叹道:“原来张教授把秘密藏在了这里,我本来就对植物兴趣不大,更不会想到那关于珍贵盆栽的文字,指的是这个含义。”

    我说:“教授,看来你是见过这植物的,你能不能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东西?”

    欧阳教授说:“三十年前,在罗布泊,裴儒林教授和张越之教授,一人手里持有一盆这植物,哪怕是在极度高温干旱的考察途中,也一直随身携带。我曾问过张越之教授,他倒没有隐瞒,他告诉我,这是上古时期就已经绝迹的植物,叫迷谷,山海经里有过对它的描述。”

    这个我是知道的,山海经南山经第一篇,鹊山之首招摇之山,迷谷就是生长在这里。山海经对它的描述是: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意思就是迷谷像谷子一样,颜色为黑色,这个我们看到的像稻穗、颜色墨绿差不多。更关键的是它能发光,人若是佩戴此物,就不会迷路,这就不太能理解了。

    欧阳教授仔细地凑近观察,又招呼我们三人一起过来看。他指着那些穗上说:“这上面有一层绒毛,看到了吗?”果然那些“稻穗”上长着一层细细的但不难看到的白色绒毛。教授说:“这些绒毛都是指向一个方向的,看出来了吗?”经他一说发现果然,所有绒毛都是朝着西边。教授接下来把盆180度转了个圈,大声说:“看好了!”那些绒毛在盆转了方向后,指向的方向也朝东了,但几分钟后,又齐刷刷地重新指回了西边,一时间我们不由看得目瞪口呆。

    我一抬头,阿葭的脸正在我面前,她全神贯注盯着迷谷看,秀丽的侧面宛如初升的朝霞一般,她似乎觉得我在看她,转头向我望来,我的心不由自己狂跳起来。好在此时欧阳教授说话了,我的目光很自然地移开了。教授说:“这就是迷谷不迷路的秘密,那些细长的绒毛永远都是指向一个方向,所以带着它就不会迷路。”

    大宝很感慨这植物的神奇:“教授,你是说这植物本身就是一个指南……不,指西针?”

    欧阳教授点点头,又摇摇头:“这植物指的方向并不是固定的,因为严格来说,它指的并不是方向,而是一件东西。”

    一件东西?我们不解,教授马上给出了答案:“每一株迷谷,都会指着自己母树的方向,哪怕母树已死千年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这棵迷谷的种子带到世界各地去种,那么下一代迷谷指着的方向,就是我们所在的这屋子了。”

    原来如此!我们不由惊叹造物的神奇,我说:“那么迷谷这么神奇的特性的原理是什么呢?”

    欧阳教授摇摇头:“我不知道,迷谷向来只存在山海经里,不信的人认为它是无稽之谈,即使相信它存在的人也认为它早已经灭绝了。至于它为什么能重现世间,据说是裴儒林教授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获得的。张教授没有向我明说裴教授获得的迷谷种子指向哪里,但后来我推测应该就是当年我们考察的目的地。”

    阿葭看了我一眼,问她父亲说道:“那这盆迷谷所指的地方,到底是裴教授如今的所在还是考察的目的地所在?”

    欧阳教授说:“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裴教授真的已经到了那个地方,那这一盆不管是哪一代都应该指的是同一个地方。”说着他转向我和大宝,面色郑重:“林先生程先生,这东西是你们找到的,所以我现在向你们提出这个请求,无论如何我都十分需要这迷谷,因为它对于我能完成心愿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我能从罗布泊回来,我一定原物归还。另外,我还有一笔报酬赠送给二位,你们看如何?”说完他用眼色给阿葭一个示意。

    我知道他想干嘛,连忙起身拦住了阿葭,说:“教授,报酬的事再也别提了,这件东西被我拿来,过程也不是很光彩,就送给你们吧,也算是我为你们出了一份力。我知道我没办法劝你不去罗布泊,那就答应我一件事,你们出发的时候请告诉我,我一定来送送你们!”

    欧阳教授还没来得及接话,就听屋外有人大声说:“不,你们没有我同意,哪里也去不了。”我们同时吃了一惊,只见一男一女从外面走进来,正是前几天那两位神秘的“文化部巡视员”。

    阿葭首先跳了起来,她怒喝道:“你们什么人?怎么随随便便闯进别人家?给我出去!”

    看来阿葭脾气并不好,话说完就立马动手,但那男子一句话,使她马上把已经挥出去的拳头缩了回来。